第130頁
小和尚,真的好煩呀。
第033章
就這般過了倆月, 十二月盡,月窮除夜。
京中無論高門閭左、商賈庶士,皆灑掃庭除, 貼門神、釘桃符,祭祀祖宗以祈新歲之安。
禁中是夜呈大驅儺儀, 驅埋邪祟至景東門外。
放過雪錢,寧王一家套車,奉旨進宮伴太后守歲。
雪錢是朝廷專發在冬季的一種恤錢,若過大寒節令, 歲末雨雪霏霏, 就會給百姓放出這筆錢。在官牙賃房的, 也可得減免一月房錢。
寧王出嗣後, 為了避嫌很少入宮。
但歷經皇后、皇子接連崩逝, 三年大疫後又是三年國喪, 今歲宮中冷清、太后悒悒不樂, 皇帝思來想去,只能下詔給他。
寧王未出嗣前是太后幼子, 最能討她歡心。
而西北戰事緊急,四皇子在十二月中寫信回來、表示要跟眾將士一起守衛邊關, 所以歲末不歸。
惠貴妃的情緒因此也有些有低落,所以也適合請寧王妃入宮相伴。
太后的寢宮位於皇宮內苑的中軸西側,毗鄰頤年殿、雍懷橋, 由前朝祈福殿和明堂改建而成。
正殿壽安殿為歇山重檐, 面闊七間,門扇上皆是三交六椀的菱花窗, 殿前建有白石鋪砌的月台,上面放著六個鎏金鳳首的香爐。
東西廊廡的院牆上, 各開垂花拱門能通往後院,院中栽植各色梅花,正方便冬日賞花踏雪。
由內侍領過明光門,駐車下馬,寧王一家三人緩步穿過錦廊入壽安宮,壽安門後照壁上是以金墨寫就的「壽安永康」四字。
內侍領他們過來的時間不湊巧:
正好德妃劉氏領著三皇子和她宮裡的淳嬪、怡貴人來向太后請安。
德妃是潛邸舊人,皇帝還是誠王時她就是王府內的姬妾。
劉氏的家世門第不高,能得到今日位份,也是她在潛邸就生下了三皇子的緣故。
只可惜三皇子資質平庸,並不十分得寵。
從前德妃還想過要替兒子掙個好前程,但隨著各宮皇子公主接連出生,尤其是見到四皇子被逼得自請出征西北後——
劉氏的這般心思就淡了,沒什麼比孩子留在身邊更要緊。
至於淳嬪和怡貴人,她們都是承和年選秀入宮的女子,其中淳嬪膝下有一位行五的公主,因偶染風寒怕過給太后,便沒領出來。
內侍抱歉地給寧王和王妃鞠躬,太后宮裡的老嬤嬤也邀請他們先到東側配殿稍坐。
東配殿是太后素日禮佛之處,除了正堂供奉的世尊佛,兩側廂房內還掛有不少太后珍藏的字畫、匾額。
配殿門口的大紅色門柱上,就掛有一副倍具禪意的楹聯。
寧王和王妃都偏愛字畫,兩人謝過嬤嬤和內侍後,便駐足在門口欣賞了一會兒。
顧雲秋實在怕他們再提起雲琜錢莊的楹聯,甚至又講到李從舟,只好裹緊他雪白的絨絨大氅,後退兩步,跟伺候的宮人們挨擠到一處。
看罷兩幅字畫,太后身邊的嬤嬤總算笑盈盈將他們一家引到壽安殿中。
殿內,幾個宮人正在收拾德妃用過的茶盞。
「錚兒來啦?」
太后馮氏由一位嬤嬤扶著,正從「慈壽懿德」的牌匾下邁步下台階,她一邊笑著招呼寧王一家,一邊錘錘自己的腰:
「唉……還真不愛那上頭坐。」
太后所指的「上頭」,是正殿那張黃花梨雕龍鳳呈祥的壽山椅,椅後還有儀扇、金絲畫屏。
整張椅子端在壘砌的高台中央,但就莊嚴肅穆有餘、光線舒適不足。
壽安殿是由前朝兩殿合併改建而來,正殿雖寬,但採光並非正南向,太后因此不大喜歡。
跟親近之人,她還是更偏愛約到西窗暖閣。
西窗明亮,窗下有一段長長的暖炕,太后很喜歡斜倚在這兒看書、品茶。
雖然太后喚得親切,但寧王時刻謹記、不敢逾矩,還是領著妻兒恭謹三拜,先喚太后娘娘,再道福壽祝詞。
太后坐在暖炕上,看小兒子這般,也是無奈笑著一嘆,耐心受了禮,才讓嬤嬤們扶他們起來、分別賜了座。
顧雲秋乖乖跟著父王母妃行禮,起身後內侍官給他搬來凳子,他還小小聲說了句:「謝謝公公。」
內侍官受寵若驚,忙擺手與他還禮,「世子客氣,世子客氣了。」
太后遠遠看著這一幕,看著實際上也是她孫子的寧王世子:
這小東西前幾年可闖不少禍,還放跑了她最喜歡的一隻長尾鸚鵡。
不過……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太后總覺得這孩子長大後懂事不少。
這麼六七年下來,唯一聽過他闖的禍,就是在雙鳳樓豪擲七百兩請了個酒膩子吃飯。
想到那之後,皇兒對朝廷黨爭的平衡。
太后遠遠瞥了眼顧雲秋的雙膝,聽說被罰跪祠堂還生了場病……
怪可憐勁兒的。
不過一個紈絝小子,卻被算計成了那四兩撥千斤里的「四兩」。
於是,太后一時動意、笑著朝顧雲秋招招手,「世子已經長這麼高了?過來叫我瞧瞧。」
顧雲秋眨眨眼,站起身走到暖炕的腳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