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晴秋低下頭,從前三太太也曾當著她的面兒說過:識字有什麼好,這世間的煩心事有一半都是打這上頭起——彼時她不能領會,如今卻也有些了悟。
她這廂惘惘的,卻聽張姨娘淺笑一聲,指著書架道:「也罷了,你把那架子上那兩冊《貨殖列傳》和《計然書》拿來,再把那本《士商類要》也取下來,這是經商人家奉之圭臬的書,鴻哥兒是熟讀的,可惜他不以為意,姐兒卻還小,如今冷冬無事,我便教與你聽了,從此也賴你多在他們跟前提醒一二。」
晴秋忙福了一福,便去架子上取書,主僕倆便當窗閒坐,讀書品茗,越發風情雅趣不表。
……
且說晴秋一連幾日都來張姨娘處聽她講書,穆三爺見了,也樂得有人給姨娘解悶,便送來柜上許多簿冊簽牌之類,並道:「故紙堆里都是昔人舊事,遠不如時務有效用,況且你們讀書難道不需要佐證這就是了。」
惹得姨娘嗔他道:「無非是哄騙我們給你盤帳,倒說出這個話來。」
只說得那穆三爺連連告饒討情。晴秋在旁,亦只管暗笑,也不理會。
……
這一看跟著張姨娘看帳,果真叫晴秋看出許多機鋒來——連州城的糧價已經漲到令人咋舌的地步,粳米從最初的每斗四十錢漲到一百五十錢,菽粟麥等更是從每斗十錢漲到了七十五錢!
晴秋從打記事起,連州城的糧價就沒這麼高過,而看帳本,因糧價上漲,連帶著百業千行也無不物價翔踴,以至到了米珠薪桂的地步!
好在沒過幾日,官府便開倉放糧,又有連州商會從外州買的糧食也到了,投入到市中,很快糧價便平抑下來。
也是從穆三爺和張姨娘閒話中,她才知道,原來這次連州商會到外州買糧,多是穆府上下走動,從周斡旋。
據聞,那外州州牧聽說連州城穆家商號的掌舵人是個遠近聞名的仁商,一慣樂善好施,並不是那等囤積居奇之輩,才同意將府庫中多餘的糧食以平價賣給他,又幸而得到許多他州大糧商的支持,連州商會這次買糧才滿載而歸。
而細究起來,便發現穆三爺以每斗十二錢的價格買了十萬石下等粟米、黍子等賤谷,再以每斗三十五錢的價格,徐徐投入到集上售賣,引得買糧者趨之若鶩,便限每人每日止買一斗,直叫那等囤糧的也束手無策,因而不消一個旬日,便將糧價平抑下來。
這之後,連州城粟米的官價一直在三十錢一斗,可官府的糧食看著雖多,但大部分都用來賑濟的,只有少部分才拿到集市上售賣,因此穆家的糧食雖價高五錢,卻隨時可買,越發的不愁銷路。
張姨娘點著手,道:「這便是書上說的『欲長錢,取下谷』,下谷雖賤,能買得起的人卻多,長此以往,薄利多銷,多少錢不能賺得——你可明白」[注①]
「奴婢已經悟了!」晴秋連連頓首,心裡又悄悄算了一筆,這次僅售糧一宗事,穆家少說也賺了一萬貫,不禁瞠目,想著往後再也不為他們這等富庶商賈可惜抱屈了!
……
流光易逝,展眼到了年關,臘月初九是尊太后娘娘的六十歲聖壽。
這一日,連州城各府衙門、藩軍駐地、道場寺院等無不張燈結彩,遙祝聖壽,奈何民間大雪遭災,雖然物價平抑,但大街上仍有流離失所的饑民,是以民間家家必門鎖戶,並沒有怎樣相慶的。
穆家卻在這日又在街口架起粥棚,還支起一溜兒爐餅攤子,廣邀流民入內充飢,口頌一句「聖壽萬福」便可領一張羊肉爐餅。因此引來數千無家之人,又道路相告,鄰里街坊也來領吃食,一時間其樂融融。
至晚,連州城不論富貴貧賤,都飽肚而眠……而在幾百里地外的邊關,狼煙乍起,一行蠻壯的騎士趁著夜色向東而行,瞧著行跡,似是往連州城方向而去!
第58章 兵戈起(上)
崇元廿三年, 註定是大靖朝歷史上多事的一年。
這一年南方突糟大旱,赤地千里,酷暑難耐;好容易到了夏末秋來,北部邊關戍北原突降多場大雪, 雪至人深, 糧食欠收, 牲畜凍死, 及至到了時年臘月, 連一貫湍流不息的敕藍河, 都罕見的結冰上凍。
民間便有流言四起,國祚不祥, 是以天降大難——御京中的皇帝連夜前往天壇祭祀, 禱告蒼天,暗地裡又打殺下獄了一匹蠱惑謠諑之人, 這才堵住朝野悠悠之口。
距離御京三千里地外的戍北原,饑荒中的連州城因為援糧到來而得以覷得一絲喘息之際, 北方蠻族突然發兵奇襲,恰如一朵陰翳再次籠住戍北原的上空!
*
崇元廿三年,臘月初十, 夤夜時分, 戍北原上莽莽一片闊野,在穹頂稀疏的星光下, 閃著微弱幽藍的光。大風從北方刮來,一路卷著雪沫子, 滾石飛沙幾不見人, 唯有鷹擊長空,孤狼嘯月, 方是此間一點活氣。
而散落在這片野地里的軍屯駐兵營房好似一張以天為經、以地位緯的棋盤格子,縱橫百餘里,全披著漆黑氈布,在夜色中仿如一座座龜息的豐碑,散發著不可名狀的震懾之意。
……
是夜,連州督軍行轅,戰報像箭矢一樣,飛速地疊到案前——
「莫爾道大關報!狼煙燃起,全關整肅巡防,派兵兩萬馳援檀壽!」
「檀壽報!蠻寇騎兵搗毀檀壽關界,檀壽三千將士,誓死抵抗無一人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