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皇帝在坐上這個位置之前就有深入百姓去了解,那個時候國家之間經常打仗, 百姓們生火在水深火熱之中,再來幾次的自然災害,百姓們根本不關心國家打不打仗,誰統治他們都可以,尤其國內內亂的時候,百姓們只知道誰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接受誰,甚至還出現過百姓把縣城綁起來,主動開門投降的事。
這件事在皇帝心上落上深刻記憶,他想要是他當上皇帝,他的百姓這般,那他這個皇帝當的真是失敗。
這也成為時時警醒皇帝的那根弦。
最了解皇帝要數岑松清岑大人了,大晚上皇帝來他府邸爬上他的床,就算這人什麼話都沒有說,兩人從小相伴長大,岑大人在迷迷糊糊中就能感受到皇帝的好心情。
皇帝心情好,封賞了這些保家衛國的功臣,同時誇獎了邊疆縣城,減免賦稅,這次捐贈物資的商戶皇帝也沒有落下,榮福縣的商戶跟著荊行進行第二次捐贈了,每次都是緊急時刻,榮福縣進行這兩次捐贈的商戶都被皇帝賜名「良商」,荊行和季福更是直接被譽為「皇商」。
沒有任何一個商戶是不滿荊行他們得這麼高榮譽的,對榮福縣商戶來說,要是當初沒有荊行來勸說他們,他們就有一半的人不會跟著荊行一起做那般的事,後面也就不會有這些事,尤其這第二波被皇帝誇獎的「餅乾」、「泡麵」、「棉襖」關聯到的商戶們,更是清楚這個榮譽是荊行為他們提供的,雖然荊行占比分成大,但是荊行原本自己就可以干成這些事情的。
這般的大恩大德,這些商戶更是不可能忘記。
而其他縣城的商戶們當初看到大國報上榮福縣商戶們這般舉動被皇帝誇獎,有崇拜的,自然也有羨慕嫉妒恨的,暗地裡怎麼把這件事說的多麼不好聽也另外再說。
雖然一個個嘴上說著這榮福縣的商戶這般干是不對的,帶領了一股「不正」之風,但這次機會出現卻跑的比誰都要快,甚至有商戶大晚上去敲縣長家門的,有在茅廁門口跟縣長說捐物資這事的,一個個都恨不得親自去皇帝面前說。
他們這次能被皇帝表揚讚賞就能讓他們在商圈混的很好了,當然有聰明的商戶知道他們這次是沾了榮福縣那群商人的光,之前榮福縣這群商人那些不好的看法,此時想起來心裡慚愧。
這件事封賞的事情其實事在荊行的預料之中,尤其鄭文星還提醒過他,皇帝這邊是有意想給荊行封賞的。
這個時代皇權至上,荊行和季福商量了一下,夫妻本是一體,彼此面對未來的無論是好還是壞的日子。
荊行也是想把自己能得到的都給季福,這些榮譽權力亦然,荊行還記得當初季福就有跟他說過要去京城開鋪子的樣子,現在有了這層身份辦事也容易,還能得到最高權貴的庇佑。
皇帝的這次封賞在大國報上用很大篇幅來進行描寫,從將士們到邊境嚴寒地區的嚴重不適應到最後戰爭取得勝利,皇帝大力賞賜這些都娓娓道來,不管是大國百姓們都看到了大國將士的衷心愛國,這些商戶們無私做出的捐物貢獻,邊疆百姓們一同抗敵英勇無畏,最後更是對他們的皇帝這般仁慈心厚而高興,就像這個大國報最後說道那般——「日後的大國,只會越來越強,百姓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這句話道出了全國百姓們的心生,一個個守著城管讀報的時候,內心和神情都是深深地動容並且深以為然,他們想要他們的國家越來越好。
這個大國報從當初創辦後其實效果並不好,京城那邊的大國報辦事處原本以為他們做出的大國報會在百姓中很受歡迎,甚至會大賣特賣,他們還考慮的這一份報紙的錢不能太貴,要不然百姓們買不起,然而等大國報發行後,這慘澹的銷售量頓時給了這些十分自信的官員兩個大嘴巴子,瞬間讓他們清醒過來,同時也意識到皇上讓他們辦這個大國報的原因了。
國報能從當初不被理睬到現在被百姓們所喜愛,中間過程的艱辛也只有這幾位官員能明白。
百姓們尋常閒暇時間就會去茶館聽會說書先生說書,現在最喜歡的就是去街道上縣府會在公告欄上貼出的告示那邊去看上一眼,雖然大家也看不懂,但是不乏有看懂的,甚至百姓們特意挑衙役貼告示的時間去,這樣還可以聽衙役給他們講。
有了皇帝的封賞其實對荊行和季福的生活並沒有多少影響,除了上門來拜訪的商戶多了不少,有些還特意從很遠的縣城來拜訪荊行的,想得到荊行的指導,荊行還是像之前那般,閉門拒客,誰也不見。
那些商戶其實也預料到荊行拒絕他們的時候,榮福縣的厲害的商人可不少,要是他們能得到荊行的指點和幫助那是最好的,不能也沒有關係。
榮福縣商戶自不會故步自封,他們行商過程中就知道,別的商戶那邊也有他們要學習的,這些遠道而來的商戶也是很厲害的,彼此相互交流也學習到很多。
其實不光是那些商戶,那些看出荊行厲害之處的官員門也想來拜訪一下荊行,現在對他們這些當官的來說,荊行雖然是商戶,但是他確實皇帝親自冊封的「皇商」這是何等的榮譽,這些明面上的榮譽不算,實質性的好處確不少的。
皇帝向來不會虧待自己人。
這次的棉衣皇帝見識過後還真的想跟荊行這邊合作一下,便派了商部的官員來,畢竟這個官員走之前不僅被皇帝交代對荊行客氣些,還被鄭文星提點了兩句,但無論是從皇上還是鄭大人這邊都是能看出來荊行被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