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教育
「這是莊重遠同學的班主任傅老師,她是我們市的優秀教師,教學能力很強……」林校長拉著匆匆趕過來的一個中年女老師,熱情地向劉好好介紹道。
「劉市長,您好!」傅老師從教也有些年頭了,但還是第一次和市長面對面說話,神情十分忐忑。
「傅老師,您好,」劉好好和她熱情地握手,不管她的身份是什麼,對兒子的老師都格外尊重,孩子在校的時間比在家還多,她等於是把兒子託付給老師了,「莊重遠就麻煩您多費心了,他在學校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聯繫我或者他爸爸,我們一定配合老師的工作,也希望老師能和我們多溝通多交流。」
無論是校長,還是傅老師都有些意外,莊重遠的父母都是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工作應該都很忙,一些和他們情況相似的家庭,一般都不怎麼能顧得上孩子,老師和家長聯繫,他們還嫌煩,像劉好好他們這樣,積極主動的倒是挺罕見的。
但不管怎麼說,家長願意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而不是一味地推給學校,這是一件好事,劉好好願意積極配合學校,學校的責任無形中就小了很多,當然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件好事。
看來劉好好是個很重視教育的人,在這麼忙的情況下,還親自教養孩子,有這麼個媽手把手地教著,也難怪莊重遠表現得比同齡孩子要沉穩。
劉好好蹲在未未面前,低聲囑咐了未未幾句,未未使勁點了點頭,母子相視一笑,她又用力抱了抱他,才讓未未跟著老師去上課。
一旁的校長看得咂舌,一般傳統的父母很少會和孩子表現得這麼親密,尤其是越有社會地位的人,在孩子面前的距離感就越遠,甚至把孩子當成了他們的下屬,很少見到劉好好這樣用平等的姿態對待孩子,和孩子保持親密互動的母親,尤其是她這樣的身份,簡直是罕見了。
「劉市長對孩子的教育很上心。」林校長讚許地說,這一次不是出於對她身份的奉承,而是作為一個校長,對家長由衷的肯定。
「現在就一個孩子,經濟條件也慢慢好轉,教養孩子的重心從養活他,轉移到教好他身上,教育孩子這門課學問太深了,我也正在慢慢摸索。」劉好好望著未未小小的背影,由衷地感慨道。
「劉市長以前曾經也是小學教師,對我們教育事業的了解比其他領導要更深刻,您來了之後,我們市的教育工作肯定能上一個新台階。」林校長不失時機地奉承道。
「了解更深刻還真說不上,還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這門課從古到今都是一門深奧的學問,無論是作為家長的我,還是作為教師的你們,都需要不停地學習鑽研。」
林校長聽得很認真,劉好好的話雖然謙虛,可是聽說她在長福的時候就非常重視教師的交流培訓,以中心校、一類校帶動三類校共同發展,長福市的每一個教師,哪怕是鄉村教師都經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培訓。
這在全國也算是一個創舉,但是成功的經驗還暫時不能複製推廣,畢竟也只有長福市有這個財力能夠做到,所以劉好好來Q市,他們也很希望她在教育上有所動作。
「林校長,不介意的話,我們看看校園?」等未未走遠之後,劉好好轉身對林校長說道。
「好的,好的。」林校長忙不迭地點頭,又忐忑又激動,忐忑的是自己不知道她要來,事先沒有打掃過學校,有一些凌亂的地方可能會給她造成不好的印象,激動的是劉好好一向很重視教育事業,長福市的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她在教科文衛上投了很多錢。
除了教師培訓之外,長福市的小學、中學全都花了大資金進修修葺,甚至重建,她曾經去長福市第一中心小學學習參觀過,一個縣級市的小學修得比他們堂堂地級市最好的小學還要氣派,看得她眼熱不已,難怪長福市的教學質量節節攀升,長福一中的高考成績雖然比不上H市一中,但也隱隱和其他地市一中比肩了。
這讓各地市的一中,甚至是教育部門很沒有面子,地級市的教育質量還比不上一個縣級市,這也太丟人了,但同時也有些艷羨,有了錢就是好啊,大把錢砸下去,有什麼事情辦不好?
他們私下也討論過,劉好好來Q市肯定是要大抓教育質量的,畢竟她的獨子在這裡讀書,為了孩子著想,她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
而且她自己就是南省的高考狀元,之前還當過小學老師,在教育這塊的了解比其他官員要更深入,政策也會相對往教育上傾斜。
實小的占地面積不算大,除了一個用煤渣鋪成的操場之外,就只有兩幢低矮的教學樓和一幢教師宿舍樓,論硬體完全不能和長福中心小學相比,但就是這樣的小學,已經是Q市最好的小學了。
她看過Q市歷年的工作報告,經濟上一直沒有起色,財政收入很少,自然也沒有錢投入這些基礎設施建設。
林校長是從教學一線轉任來的,口才一直都挺不錯的,反應也極快,立刻和劉好好介紹起實小的校史和學校的基本狀況,劉好好一路聽著,頻頻點頭,但什麼也沒有多說,林校長有些失望,但很快安慰自己,只要莊重遠在這裡讀書,劉好好就不會虧待實小。
在走到學校後門的時候,指著與後門連通的長廊問道,「這是通到什麼地方去的?」
「走過長廊就是市少年宮了。」林校長連忙讓校工把後門打開。
「這長廊倒是挺有特色的,看這樣子似乎是明清時候留下來的建築。」劉好好在長廊駐足良久。
「劉市長真是好眼力,對建築也這麼有研究。」
「我對建築沒什麼研究,只是憑感覺而已。」劉好好仔細打量著長廊上的雕花,「這麼多年了,竟然還能保存這麼完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