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來往
「看看,這就是道貌岸然吧,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見劉好好夸徐華,蘇弘毅更加不滿了。
「在孩子面前別亂說話,」楊平踢了他一腳,「就為你那點兒個人恩怨,一把年紀了在孩子面前說這種話,你丟人不丟人?」
「什麼個人恩怨啊?」劉好好有些好奇,徐華家裡燒菜少了醬油都能上蘇家討,可見兩家交情匪淺,蘇弘毅那樣子怎麼也不像是真和徐華有仇的樣子,倒像是兩個老小孩兒鬥嘴。
「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他們倆是幾十年的老朋友了,年輕的時候就認識對方了,那時候回國,還是我們兩家人一塊兒坐船回來的,後來一起在京大教書,做了許多年的鄰居,他們倆啊成天就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吵吵鬧鬧的,不是下棋輸了不服氣,就是他餵的野貓把他救的小鳥給吃了,……為了這種破事兒,他們隔三差五地鬧,我和老徐家那口子都麻木了,人家都以為他們是一輩子的朋友,其實是一輩子的冤家。」楊平無奈地說。
「誰和他是朋友了,就他那麼損的人,還想有朋友?」
「一看就知道姥爺說不過徐老師,心裡不平衡呢。」劉好好打趣道,耿介的蘇弘毅在打嘴仗方面,肯定不是刁鑽的徐華的對手。
「果然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楊平大笑,「咱們平心而論,老徐是個很不錯的人,待學生盡心盡力,絕對是沒話說的,你做他的學生我放心,不過你剛入學沒多久,恐怕連老徐的課都還沒上過吧,就能讓他認識你,真是不簡單。」
「徐老師待我們真是沒說的,雖然他的課還沒開始上,但他特別關心我們,我們系的每一個人他都認識,還幫我們制定了一個自學計劃,每周他都會親自給我們出小論文的題目並且幫忙點評。」
「你們還有自學計劃?」楊平也很好奇,「你們系裡的學生自己組織起來集中學習?」
「是啊,我們的底子都比較弱,所以我們幾個班委就組織大家一塊兒分組自習,爭取儘快把基礎打好,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不抓緊的話一下子就過去了。」
「別人的底子不好我相信,你的底子不好,我可不相信,」楊平微微勾唇,「這個學習計劃對別的同學有用,對你而言……只能說你是幫著系裡的同學共同進步吧。」
劉好好笑了笑,「我們這個專業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進步,才能激盪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營造出法治的氛圍,光靠一兩個人沒多大用處的,所以咱們專業的同學一個都不能落下。」
「你說的有道理,難得你年紀輕輕就有這種胸懷,」楊平朝她豎了個大拇指,「你們和我們這些在書齋故紙堆里做學問的不一樣,我們可以單槍匹馬一個人做研究,你們卻不行。就看老徐吧,哈佛大學法學院博士畢業的,在法律上的造詣不可謂不精深,可是你們看他回來之後出了幾本著作?有哪些震驚全國的大成果?看上去就是個糟老頭教書匠,結果這麼多年也沒教出幾個優秀的學生。」
「對,糟老頭教書匠,這話說的好!」蘇弘毅大笑道,「只會耍嘴皮子。」
楊平沒有理會他,繼續往下說,「這不是他的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只有你們這些學法律的人越來越多,法律才會越來越重要,他的價值也才能真正得到體現。你知道嗎?他有段時間下放勞動,當地的老百姓問他是教什麼的,他說教法律的,人家就偷偷塞給他一塊饅頭,求他去給家裡死去的老娘做法事……」
蘇弘毅顯然也知道這麼一樁軼事,楊平才剛起了個頭,他就笑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劉好好卻不覺得好笑,反倒覺得有些悲哀,「是啊,我剛入學的時候,咱們系裡開班會,我也聽同學們說過類似的話,可見這在目前是個很普遍的現象。」
這下連蘇弘毅都有些同情徐華了,這個糟老頭子能夠堅持這麼多年,不忘初心,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徐華在劉好好他們這些學生面前嚴肅穩重,但在多年的老友面前卻是個活潑的老頭兒,燒好肉之後來還醬油,順便還捎來一個大海碗,裡面裝著滿滿的紅燒五花肉,那肉香得已經吃過飯的他們又覺得餓了。
「老徐一燒肉,咱們一整棟樓都知道了,」楊平讚不絕口,「這味道除了你,還真沒有其他人能燒得出來。」
「年紀大了,嘴越來越饞,正好托人買了五斤便宜的五花肉,就想著燒個紅燒肉打打牙祭,」徐華不無得意地說,「來嘗嘗,好好,你也嘗嘗我的手藝。」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紅燒肉了。」劉好好倒不是存心拍馬屁,徐華的紅燒肉是真的燒得很好,撇開上輩子不算,確實是她這輩子吃過最好的了。
「哈哈哈,」徐華笑得更得意了,「別光去他們歷史系的家裡吃飯,下回記得到我家吃飯。」
「下回我一定招呼上系裡的同學上徐老師家蹭飯吃。」劉好好毫不客氣地獅子大開口。
「你們系裡有八九十號人吧?」蘇弘毅不懷好意地笑道,「全喊到他們家吃飯,吃窮他!」
「你們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我好心好意請你吃飯,你這丫頭倒是編派起我來了?」徐華嘴上說得毫不客氣,臉上卻帶著笑意。
楊平則在一旁將大海碗裡的肉撥到盤子裡,又從其他的菜里揀了些味道好的裝進去,讓徐華帶走。
就連飯菜都要禮尚往來,這是這個年代很常見的鄰里交往,劉好好卻覺得十分新奇有趣,幾十年後的鄰里關係可沒有現在這麼和諧有愛,大概是大家的生活條件都好了,就連剩菜剩飯都隨手倒掉不吃,當然也不稀罕這些。
「對了,劉好好,聽說你的英文不錯。」徐華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