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嗯。」這樣很公平,很好。
「另外,他們還能請來一些雜誌記者做專訪。我想了想,為了能上更多報導我們需要製造話題。早早出場也未必就不具備任何優勢了。這樣時間更多,可以製造更多話題。我目前打算兩天一個,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天。電影前瞻來上一波,影展開幕來上一波,同志權益說上一波,女人權益說上一波,在《酒家女》公開展映時做對比再來一波,最後一天的閉幕式前做總結再來一波。我已經把每個話題所對應的大眾媒體安排在了相應時段也確定了先後順序,這樣,因為有話題,沒受邀的細分媒體也可能會進行報導,而且,因為有不同切入點,觀眾也不會厭倦了。據我所知,其他電影沒有這樣區分媒體,而《圓滿》多轟炸轟炸可能讓人印象深刻。GG學上有個理論——一個GG出現七遍受眾才會有所行動。」這樣,他一個人沒法做太多採訪的劣勢變小了。
「原來如此,還有呢?」
「還有一些意見領袖。」莘野說,「我出發前對當地的重要活動摸過底了。我會邀請意見領袖來電影節看展映的,開幕式票有誘惑力。另外,party,記者會,也全都有。」
「好……」謝蘭生說,「莘野,拜託了。」
莘野一哂:「客氣什麼。」
「請務必要做好一切。」
「當然。」
兩人討論宣傳過後謝蘭生的幹勁上來些,謝蘭生又突然想起莘野上次也安慰過他,便小聲道:「莘野,謝謝。」
「謝什麼?」
「《生根》當時膠片廢了,也是你來安慰我的。那時候你還騙了我,說為考CFA,每天複習16個小時,然後吃飯兩個小時,睡覺六個小時,其他什麼都不做了。因為久坐,很少喝水,還患上了腎結石了……還有,一支0.5毫米的筆芯能寫25頁的A4紙,跟真事兒似的。」謝蘭生想,莘野總能讓他好受些。
那邊莘野沉默了下,突然說:「一支0.5毫米的筆芯能寫25頁的A4紙,是真的。或者說,差不多是真的。」突然,給這件事蓋棺定論。
謝蘭生:「嗯?有證據嗎?」
莘野又道:「我當時是不知道,但後來卻知道了。」頓頓,莘野繼續,「謝導,那次……1993年12月21號,分開整整兩年那天,我想你實在想的狠了,給你寫了一夜的信,寫了六張筆記本紙,用下去了四分之一。所以,25頁A4紙,差不多。」
「莘野……」謝蘭生又有些呆了。
他曾經在酒店見過莘野那個大筆記本,不是A4,是Letter,不過尺寸區別不大。那裡面有200多封信,其中一封特別地長,謝蘭生數過,足足六頁。絮絮叨叨事無巨細。日期就是1993年12月。而除去了那一封,其他的信都很克制。
謝蘭生嘴張了張,說:「莘野,我……」
話到這裡戛然而且。因為蘭生又想起來此時莘野還在影展,不想讓他分心,便道:「沒什麼,好好宣傳。」
「當然。」
謝蘭生沒說的話是「我想你了」。
沒錯,他突然想莘野了。
柳搖畢生都沒等到真心對她的一個人。在這時候,對於對他……的大影帝,他本能地想見一見,看一看,確定一切都是真的,確定自己不在夢裡。
他前所未有地珍惜。
作者有話要說:90年代電影沖獎官方確實十分重視,文化部的副部長等親自督陣是常見的~
第67章 柏林(四)
影展開幕前三四天莘野做了不少活動。他每早都向謝蘭生匯報當天的進展, 謝蘭生也不大明白, 只叫對方全權負責。他相信莘野能做到自己完全做不到的。
中間有回, 莘野說電影節官方要給導演一一拍照,因為最後一天晚上頒獎儀式兼閉幕式的主會場會懸掛起每位導演的大照片,這是影展對「最出色」的導演們的敬意。謝蘭生並不能拍照, 因此,電影節組委會希望謝蘭生能寄張照片。他們承諾,洗完相後會把底片原封不動地還回去。
謝蘭生答應了, 回到房間開始挑。
他畢業後的這幾年都沒什麼單人照片, 謝蘭生挑了好半天,最後捻起一張來。
他決定寄這張過去。
這張照片是謝蘭生畢業那年拍攝的。在照片裡, 他站在一銀杏樹下,笑的歡暢, 充滿希望。他靜止著,也洶湧著。
那個時候, 蘭生完全不曾想到自己會走這樣一條路。在他心裡,他會進入大製片廠,當導演, 拍電影, 他的電影全國上映,爸媽帶著大家支持。
可結果呢?是拍攝了六部禁片,與官方在對立面上,絞盡腦汁、偷雞摸狗,想讓人看他的片子。
僅僅隔了六年而已。
他不能到現場領獎, 別人只能看看照片。那,就讓別人看看自己風華正茂的那時候吧。
對於電影,他的心意還是一樣,對於現實,他卻更加無能為力。
在攝製時,他會走入一個夢境,五光十色,絢麗燦爛,他努力地認識世界,也努力地記錄自己,作品不管好與不好,也全都是真實的他。每部電影,都是人生一個碎片,也是人生一塊拼圖,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可他通過這些電影才對自己真正了解。沒有電影的謝蘭生可以說是蒼白無趣的。拍電影時,他的思想掙脫出籠,他的意識得以馳騁,因為電影這個形式而獲得了新的生命,不再受困於現實的巢窠。他能構建新的世界、新的時空,裡面一切讓他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