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此時此刻正在京都華清大學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們,紛紛被其資料所震撼!
“這……這真的只是仿造建制的嗎?我感覺它好像就是真的樓蘭!雖然我也知道這不可能是真的,畢竟經過千百年的風化,建築不可能保存的如此完好。”
“是啊,我們都很清楚,真正的樓蘭古國,如今只剩下一堆廢墟,它的遺址留給我們研究的資料太少了!”
“我簡直無法相信,這個世界上居然有人能夠僅僅憑藉著樓蘭殘破不堪的遺址和一堆歷史文獻就復刻還原樓蘭古國!”
“即便它是贗品,也將成為震驚世界的奇蹟!”
“這簡直堪稱天降神跡!!!到底是誰做的?!”
無數研究員們,面面相覷,都想知道這天降神跡,來自哪裡。
一名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驚喜地說道:“孫教授又來消息了,讓我們立刻在網絡上公開最新的研究成果!”
“這將是我們對古樓蘭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孫教授說,咱們從樓蘭遺址上無法觀察到的建築結構,都可以一一從這個‘新樓蘭’上得到結論,只要結合古樓蘭的歷史文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一驗證即可!”
“好,我們現在就公布!”
*
京都,華清大學考古研究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會議上,他們表示,即將公布樓蘭古城的全貌!
其中包括建築主體的完整內外結構,樓蘭古城的整體街道劃分,以及樓蘭王的府邸!
這則消息一經播出,引來了全世界媒體的官方關注。
此刻,在新聞發布會上,無數記者朋友紛紛踴躍發言向研究所的副所長劉志明提問。
一位來自京都晚報的記者舉手提問道:
“劉教授,您好,請問貴所是如何得知樓蘭全貌的?據我所知,樓蘭古遺址目前只是……一個遺址而已,甚至都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建築主體。”
其他的記者們也紛紛望向劉教授。
大家都很好奇,說好聽點是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建築主體,說難聽點就是實際上只剩下一堆廢墟都算不上的破碎結構了……
要從如今的遺址來復原全貌,先不談能不能復原成功,即便復原成功了,頂天是一個3D模型。
甚至很有可能連完整的3D模型內輪廓都出不來。
何談“完整結構”?
要完整結構,最起碼得需要三分之一的建築殘留,才有可能通過結構工程學結合歷史文獻上所記載的種種資料來慢慢復原。
在此期間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本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現在研究所忽然聲稱,即將公布樓蘭古城的全貌,這怎麼可能?
研究所的副所長劉教授已經過了不惑之年。
如今他頭髮花白,戴著老花眼鏡,身子骨亦不如從前硬朗,脊椎的毛病讓他連腰板都直不起來,幾乎只能佝僂著身體接受採訪。
然而即便如此,劉所長依然神采奕奕,容光煥發,看起來就仿佛風華正茂的青春少年一般滿面春風。
他笑容和煦,神色從容,徐徐說道:“這位記者朋友提了一個好問題。”
“曾經,樓蘭古國的歷史面貌復原工作,一直是咱們研究所考古工作的一大難題。”
“畢竟經過上千年的摧殘,歷史留給我們的真相,只剩下寥寥幾筆。”
“我們如同管中窺豹一般,只能通過極其片面的資料去捕捉樓蘭的輪廓。”
“但今天,就在塔里木河附近,一個天降神跡的出現,揭開了樓蘭上千年沉重而又神秘的面紗。”
“它解答了所有考古工作者對於樓蘭的一切困惑,包括我!也在看過這個神跡後久久無法自拔。”
“做學術,講究的是有理有據,我自然不會空口無憑,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介紹這座仿樓蘭古城一比一完美復刻的建築。”
“我們稱之為:新樓蘭。”
劉教授轉過頭,對一名研究所的助理點頭示意,後者激動不已,重重點頭,打開了投影儀。
緊接著,新聞現場的大屏幕上,出現了……篆刻著“樓蘭”二字的古城門。
畫面縮小,逐漸展露出它的全貌。
一個佇立在黃沙之中的巨大古城,逐漸露出真容!
這一幕,令全場的記者,無比震驚!
在短暫的一瞬間沉寂後,現場的閃光燈不斷亮起。
無數記者紛紛抓住機會,迅速拍下這歷史性的一刻。
在短短五分鐘後,全網都被這個新聞發布會上的重磅消息給震撼到了。
微博上,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熱搜話題不斷湧現,熱度瞬間碾壓了娛樂圈所有的花邊新聞。
那些所謂的流量明星,當紅小生,在這些充滿歷史意義的新聞話題下,不值一提!
《以贗品,辯真跡,我國考古的重大突破!》
《讓世界聽見,來自樓蘭的聲音!》
《我於黃沙之中屹立千年不倒,只為了更好地遇見你。》
然而在一則又一則的熱門話題中。
最過於爆火的,莫過於由華清大學考古研究所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