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95頁

    老人點點頭問道:“羽東、夜北他們的身份,你已經都知道了,是吧?”

    “嗯,是的。我知道。”秦震坦然說道。

    “好,那我先問你幾個問題。”老人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像是古時候私塾內的老先生,現在開始考驗學生的成績了。

    “您但問無妨。”秦震謙遜的說著。

    “聽說令尊對地理歷史都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你也是年少有成,專喜歡研究古物,對中國的古文化非常感興趣。”老人很客氣的說著。

    秦震含蓄的搖了搖頭。心中暗想:老頭子,你是聽來的還是查來的?還年少有成……也不知道這是在誇我還是寒饞我。

    接著。老人就正式的開始提問了。

    “孩子,中國為什麼又稱華夏?”

    秦震微微一笑說道:“華夏這個詞是來自中國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那是大禹的兒子啟所建立的。夏,是廣大的意思;華通花,與崇拜美麗有關。華夏,就是美麗而廣大的地方。

    可那時候華夏族對民族的感覺還沒有太深刻。直到周代,周人不僅僅有超前的物質文明,而且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在文化上也明顯區分於四夷。這樣華夏族才漸漸的有了一種種族優越感和民族認同感。

    在春秋左傳》中表達的已是十分明確‘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大概就是華夏一詞代指中國的來歷吧。”秦震淡定自若的侃侃而談。暗自欣喜這老頭兒考的問題還算簡單,至少沒把自己問住。就這些問題,都是平日裡秦震用來教育老顧的。

    老人在秦震說話的過程中,一直都以一種賞識的眼光在看著他。直到秦震如行雲流水般的完全對答如流之後,老人這才開口說道:“很好。華夏以外,還有神州一詞代指中國。通常我們會說神州大地,那何謂赤縣神州?”

    秦震又自信的笑了笑,繼續條理清晰的對老人回道:“赤縣、神州。一般會被人分開稱呼。源起黃河流域華夏民族擁有中原肥沃的土地,發展出繁榮的經濟。

    他們以龍為圖騰,自稱龍族。所以我們自稱為龍的傳人。龍。神也。所以這產龍之地的中國,便被稱之為神州。另外在古漢語中,華通花,也有赤色的意思。脈承炎黃的華夏民族,向來以紅、黃兩色為尊。因而,在進一步認知了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古人將全中國稱為赤縣神州。”

    聽著秦震娓娓道來這一段歷史文明的由來,老人不禁笑道:“好好,秦震啊。你配讓夏羽東那小子為你說謊啊。現在的那些孩子們,還能完完全全清楚回答出自己國家名字來歷的。恐怕不太多了。我之所以問你這兩個問題,就是想考考你對自己國家的基礎國學知道多少。如果這兩個簡單的問題你都答不上來。那接下來的話我們也就根本沒有必要再談了。”

    秦震理解的點點頭說道:“我明白,您老繼續說吧。”

    老人將身體靠向沙發背,目光忽而變得深遠,緩緩開口問道:“既然說到了華夏、神州,那就不得不說到九州。你也知道,羽東他們九個人被分在中國不同的地界上,意為鎮守九州。對九州,你又了解多少?”

    問這話的時候,老人始終都沒有看向秦震。他的目光飄遠,似乎是在想一些十分久遠的事情。

    秦震稍稍猶豫了一下說道:“老爺子,從古至今,九州的劃分幾經更改,到如今也沒有一個真正確鑿的說法。如果您說的是遠古世代,那也就是大禹時期了。

    茫茫禹跡,劃為九州。

    傳說是大禹治水鑿開龍門,開通九溝,才將洪水引入到了大海里的。在大禹治理洪水的時候,他便把天下劃分為了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這九州。

    在西漢以前,人們都堅定的認為,九州為大禹所劃。到了東漢之後,九州被視為殷周制,是夏商時期留下來的。就算是我們今天的行政區劃吧。

    當然,還有不少人根據《繹史。黃帝紀》中的記載,認為九州是炎黃所劃分的。

    ‘自神農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黃帝以來,德不及遠,惟於神州之內分為九州,黃帝受命,風后受圖,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國。’

    可不管究竟是誰劃分的九州,在史籍之中,這九州的區劃從來都沒有十分的確定過。《尚書》、《周禮》、《爾雅》等記載中多有出入,名家各有所依據,沒什麼明確的結論。雖然至今也沒人能說清九州的劃分,但是作為發源於黃河流域,上承堯舜的華夏民族,還是都普遍推崇這個說法的吧。”

    老人滿意的笑著,然後很有興致的對秦震說道:“你所列出的九州,是《尚書》中的說法。一般來說,只有《尚書》《禹貢》中的九州,才與大部分的史料記載相同,並且也充分佐證了大禹劃分九州的事實。你可知道,羽東他算是在哪個州?”

    秦震稍稍愣了一下,想到夜北曾經告訴過他,在當初他們兄弟九人的那場慘烈任務之後,原本守護九州的九個人就只剩下了四個,而羽東便開始守華北,國都心臟。

    想到此,秦震便試探著問道:“冀州?”

    老人點點頭說:“沒錯,就是九州之首的冀州。”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9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