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顧傑的表情也變的有些不自然,不過仍然強裝鎮定的說“大震啊,你坐下、坐下。怎麼那麼慌張呢……沒見過人頭怎麼著?再說了,現在這上面又沒有,那不過是一段古老的故事罷了……你瞧瞧你這丟人現眼的樣兒……”
秦震也不願意跟他浪費口舌,便趕緊問羽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羽東側過頭,看著路旁那些一眼望不到頭的木樁子,緩緩說道“這說起來就話長了……”
第二十五章 獵頭祭
根據羽東的敘述,秦震和顧傑也了解到了一段悠遠神秘的歷史。
要說起獵頭祭的由來,無論是‘創始人’還是‘終結者’,那兩個男人都是被世人傳頌千古的名人。
先說獵頭祭的開始。每一個古老民俗的由來都會有千百種不同版本的源頭,但是說到獵頭祭谷,恐怕最多的一個起因便是那‘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七縱了孟獲的諸葛孔明。
這位無所不能、經天緯地、多智近乎妖的丞相,為了‘搞好’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當年幾乎走遍了雲嶺大地。
當他到了西盟,看到當地原始居民人多勢眾,又英勇善戰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不太妙的局面。
後來,他了解到了,這裡的居民原本都是壩區民族,後來因為太友善、不好戰等原因,戰敗逃到了這深山裡。但是他們熟悉的種糧技術在山裡卻發揮不了作用。水稻是進不了深山的,迫於生計,沒有辦法,他們只好千方百計的去尋找種植旱谷的方法。
一心平定蠻夷的孔明在得知了此事之後,就扮成了懂的種旱谷的商人,到處去賣煮熟了的稻穀。那必然是不可能種出來東西的。
之後孔明又對當地人說:我們之所以有白白的米,結實的衣服,風調雨順,完全是靠祭祀。一般的祭祀還不行,是要用砍人頭來祭祀天神的!這樣才有誠意。
起初山民們也不太相信。於是孔明就給了他們煮熟的稻穀。等到第二年,大家餓的實在沒辦法了,就開始嘗試了獵頭祭。然而這一次,丞相給的卻是真正的谷種。當年穀子就長出來了,而且還是從沒有過的大豐收!
從此,這些原始族人們就對獵頭祭深信不疑了。他們開始了互相砍人頭的方式來祭祀,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而這些深深插在地里的人頭樁,上面那個漏斗形竹筐,便是用來擺放人頭的地方。
那位尊貴、睿智、鞠躬盡瘁,在雲南等同於傳說的孔明,在這一點上,卻是個十足的陰險政客。
正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若是沒有砍頭祭谷,又怎麼能削弱當地民族的實力?不削弱實力,又怎麼能從而征服西南蠻夷呢?每一個功成千古、流芳百世的名字背後,都必定會有一座用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的奠基台。
而且要是說起那獵頭祭的過程,就更讓人不寒而慄了!
獵頭祭整個祭祀儀式至少要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在舉行儀式之前,會先有巫師殺雞、看卦、定砍頭的方向,之後就可以選個‘良辰吉日’去獵頭了。
臨行前,他們會殺牲煮酒,進行宣誓。誓詞的內容大致就是……為了牛奶、為了麵包、為了脫離貧困邁上勤勞致富的新道路,不怕死亡、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吧……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反正大致是這麼個意思吧。在這之後,戰士們就開始真正的獵頭過程了。
那可真是“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啊!雖然以現在的道德觀來說,這絕對不屬於俠客的行為。但是在當初那個年代、那個崇拜、那個信仰之下,能出去獵頭的人,都是寨子裡值得欽佩的勇士!因為他們為寨子的五穀豐登做出了貢獻。
說到獵頭的勇士們,下手砍頭也是要有講究的。決不能一刀下去直接砍斷,而是要用很多刀慢慢割下才算好。
因為獵頭祭的儀式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用,別的族人也會祭祀。如果一刀就砍斷,就意味著有一天自己被獵頭的時候,也會很簡單。這大概就是圖一個心理安慰吧!
起初獵頭的目標,僅僅是男人。後來就發展到老幼婦孺皆可了。起初被獵民族可能只有漢族、傣族、布朗族等等。後來為了力求儀式的精益求精。只要是皮膚很白的外來人,一律都是獵頭目標。
因為白白的人頭放在人頭樁里,就好像是白白的饅頭一樣。可以圖個好彩頭。而且,這裡說的‘外來人’可不是非得其它民族才行。就這麼說吧,只要是除了自己寨子裡的,其它一律都算作外來人。
等到勇士們凱旋而歸的時候,姑娘們就在前面抬著人頭,氏族成員穿著盛裝,敲起木鼓,甩起長發,載歌載舞的為勇士們慶功設宴!
至於那個畫面嘛……大概就是老顧唱的那樣‘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鑼,山笑水笑人歡樂……’大概就是這種狀態吧。
他們確實是會唱歌,但是不會唱老顧唱的歌。而是一種叫做《砍頭調》的歌曲。
他們會先打死一隻雞,將雞頭塞在人頭的嘴裡,再放在人頭樁上。之後便敲起木鼓,唱起那《砍頭調》。傳說只要這樣做了,來年便會人畜兩旺,五穀豐登。所以後來流傳出一句諺語說“木鼓響,人頭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