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頁
可是,或許扶蘇真的是太善良了,他的仁義變成了他的弱點。他的仁義變成了他必須走向死亡的關鍵。因為他怕戰火一起……剛剛才太平了幾年的百姓就又要遭殃,剛剛穩定的大秦基業就要在烽煙戰火中搖搖欲墜。也或許是扶蘇不願意手足相殘,他不想與胡亥爭奪皇位。反正都是嬴政的兒子,他不在乎,他不介意……只要是有人能夠替嬴政繼續掌管大秦江山,這江山是誰的,他無所謂……
也正是因為當初這一念之差,如今才有了這渤海之下,滿牆布滿血淚的懺悔書。
扶蘇認為,不管他當初有功有過,最後他終究都是以“死”來逃避面對了一切。他讓百姓將士們失望了,他讓千古一帝嬴政失望了,如果他但凡有一點兒嬴政的霸氣和魄力,最終的結果可能都不會是後來的樣子。
儘管扶蘇的死有太多太多無法解釋的疑點,可他的離去仍然是斷送了大秦王朝復興的最後一絲希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一統華夏的王朝,就這樣結束在了戰火硝煙之中。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情況是:“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
也就是說,李斯派遣的使者到了,給了扶蘇詔書。上面是李斯假傳的皇詔,要扶蘇自殺。扶蘇聽後悲痛欲絕,但是仍然選擇了自殺。當時扶蘇的身邊只有蒙恬,蒙恬勸扶蘇,皇上在外面,根本沒有立太子,咱們三十萬大軍鎮守邊疆,公子你才是掌管的人,這是天下的重任!今天看見一個使者前來,你就自殺?你怎麼知道是不是假的?是不是詐?要我說,回信好好問問,問對了再死也不遲。
可是扶蘇仁人,他卻告訴蒙恬,我爹要我死,我還有什麼好問的?
歷史的記載,到此為止。後面到底怎樣了,恐怕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能說的清楚。可是扶蘇傻麼?他缺心眼兒麼?不,絕不是。這封明顯有著很嚴重問題的詔書,他不可能看不出來。
只是,史書無記載。或者說,當初項羽的那一場屠殺,那一把大火,真正留下的秦朝史官還有幾個?真正留下的大秦歷史還有多少?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漢朝撰寫出的前朝事跡。於是,秦始皇的十惡不赦開始出現了,秦始皇的暴戾專行開始出現了。而關於扶蘇,更是一筆帶過,只留給了世人驚鴻一瞥。
誰也不知道扶蘇到底怎麼死的,也不知道蒙恬後來是怎麼做的。那段久遠的歷史,就這樣被後人模糊而清晰著,就這樣被後人篡改而廣而傳之。
今天,看過了扶蘇的這一面石壁的懺悔書,他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真相。終於明白了,大秦第一太子,公子扶蘇最後的結局究竟是如何。原來,沒有懦弱逃避,也沒有婦人之仁,扶蘇到底還是聽從了蒙恬的話,躲避到了黃渤海之下,守護九鼎,也順便觀看秦朝的後世。
也許當初他們本來是想,讓扶蘇先在這裡守著,一旦胡亥不是仁君明主,到時候就可以說服扶蘇揮軍咸陽了。可最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扶蘇在這渤海之下悔恨了終生,他除了守護了九鼎,什麼都沒有再做到……
第一百六十八章 古怪人臉
看過了這樣的一段歷史之後,秦震忽然覺得自己似乎是有些可以理解羽東為什麼如此欣賞公子扶蘇了。
或許,他不是一個有魄力的霸氣君主,但是他的仁慈寬厚、謙遜風雅,卻值得後人高看一眼。
秦震觸摸著那飽經了歷史滄桑的字跡,喃喃低語道:“公子扶蘇,他就這樣在這裡度過了他那本該不凡的一生麼?”
很難想像,一個如此驚艷卓絕的人,竟然會像個犯了天規的謫仙一樣,被囚困在這渤海之下……那是怎樣的一副淒涼場面。
也許事到如今,他們就算是想找到扶蘇的遺骨都已經不可能了。唯一能與扶蘇有交集的碰觸,恐怕就是接下來驚險詭譎的一幕幕了。因為扶蘇既然沒有回到外面的世界去扭轉大秦的結局,那他畢生的時間也就都只剩下在這裡研究如何守護九鼎了。
像扶蘇這樣的文武全才,他設計出來的“保險措施”,一定不簡單。所以他們大家誰都不敢掉以輕心,深知在這裡即將遇到的危險是怎樣的。
在這面寫滿了悔恨字跡的石壁背後,就是一道巨大的石門。想蒙恬扶蘇連長城都能築的起來,這海底的建築,應該也是根本就不在話下的吧。
當他們大家來到了石門之前時,同時都看到了石門上有一個怪異的雕刻。那是秦震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就像是一個水銀的人臉在垂著淚……這、這模樣實在是太怪異了。
就說吧,扶蘇這一層不是那麼好走的。還沒進門呢,大門上的古怪雕刻就把他們給難住了。不管這處遺蹟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既然打算在石門上裝飾石刻,那怎麼說也不該弄了這麼個怪東西才對啊!
老顧在一旁也是看著那個人臉不禁苦笑道:“這公子扶蘇是不是也太多愁善感點兒了?後悔的話寫滿了一面牆,現在還來個哭泣憂傷的臉刻在大門上。他怎麼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