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頁

    一席話慷慨激昂、鏗鏘頓挫,眾人儘管有些不甚明了,但還是聽得舌頭伸出來老長縮不回去,結果還得用手往裡塞。正在患牙疼病的楊樹娃驚訝得嘴張老大,如同十五的月亮,看來沒半個月時間是合不到一塊去的。有一隻綠色鸚鵡停棲在大榆樹上。它趁楊樹嘴張老大時由樹上飛下來,從他的牙洞裡遷走了一隻蟲子,飄然落回樹丫,三下兩下吞進肚裡,然後悄聲說:“你的牙是吃驚掉的噢,可不是我啄掉的喲。要怨就怨那個說得白沫流的傢伙,根本不關我屁事。要不是為了填飽肚子,我才不如此深刻地吻你呢!”這一切楊樹和眾人都渾不知覺。

    楊樹覺得有什麼東西打著了腳面,卜粘卜粘嘴⑥才發現少了一顆牙,於是爬地上滿地找牙,找了半天,總算找著了。他把它扔到倉庫的房坡上,並說:“這是老一輩留下的規矩:凡是身上掉的零碎兒,哪怕是剪的指甲或是長掉的窟眼⑦痂子什麼的,都要扔到房坡上,忌諱丟在地上,最忌諱扔火里,也不知道為啥子?”

    溫吐嚕回答道:“還不是封建迷信思想唄。忌諱身上的零碎入土入火,就好象本人也入土入火了一樣,不吉利唄!”

    綠鸚又小聲嘀咕道:“牙嗎,入土就發芽了。發了芽,長成大牙,不巧再咬著婆婆那個腳,那多不幸,所以要扔到房坡上。那樣也就不易發芽了,即使發了,咬也咬我們這些飛物的腳,反正不咬你們了。你們這些人既自私又不會腦筋急轉彎,我不堪聽你們瞎白胡了,去矣!”說完,撲撲嚨嚨飛走了。

    關於“大丈夫”的一席話,說者非別,乃是二萬,即面桃所唱詩歌的作者。

    ①登老山:方言,即蟈蟈。

    ②壯:方言,填充之意。

    ③傻子:方言,即母水牛。

    ④旺扎:方言,搞的意思。

    ⑤利利涼涼:利索,爽快。

    ⑥卜粘卜粘嘴:吧嗒吧嗒嘴。

    ⑦窟眼:傷口。

    第一卷 第三章 屠三村謎團

    本故事起始的這個山村是個小村子,滿打滿算才十二戶人家,可是在十九年前卻堪稱大村莊。那時叫李灣,全村有四十多戶呢,不幸在一九五0年三月十八日夜,除了一個叫李煥章的小伙因事前出走而倖免外,其他全被殺害。一山之隔的全灣也同時背難,只有一個叫全老八的之前失蹤,所以沒在村中遭難,但以後也沒露過面兒(據後來傳言,說全老八被外星人捲去改造月球了,一直不放他回來)。

    十幾天後的上午,不知從哪兒冒出來一夥不尷不尬的人,他們都一襲要飯的打扮。等別村和上頭派下來的同志來掩埋屍體時,這夥人也眼上長蟣子——怪有眼猞①(色)的,幫著幹起來。邊做活邊交談,人們才知道他們是鄂西房陵人氏,由於東邊陸續解放,把土匪都攆到他們那兒去了。他們的家鄉蒙鼓肆慘遭土匪燒殺搶掠,僅有他們一家逃了出來,本想到這兒來投親,誰知這兒也成了死人堆。

    這家戶主叫關懷仁,左下頦缺了一口肉,疤痕上依稀還有細牙印兒。其妻名叫張嘴笑,三個兒子分別叫關大刀、關大槍、關大炮。一行人還有關懷仁的弟弟關懷義,他是個單身漢,左耳片上有一個槍眼兒。

    管事的同志派人到房陵一打聽,確如他們所言。因為兩邊村子的人都已死光,查無對證,所說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估計是真吧,領導們於是就讓他們在此住下。而李灣﹑全灣全村被殺之前,在這兩個村里出現的一些奇怪的人和事,還是有些苗頭傳揚出來的,經目擊者和好事者圓話如下:

    據說啊,那還是偽政府時期,有一位陝西相士背著父親的骨殖沿秦嶺東走,尋伏龍山余脈於帝唐寺而止。他坐在寺旁林中歇腳,隱約聽到有笙簫仙聲。他認為這座寺院的位置選得好,定是高人擇的基。如若不修這座寺,龍脈就要向西流入古城縣境了。正是在此建寺,阻住了龍脈,將來光縣必定要出大人物。

    他想,如果在寺前下葬父親的骨殖,將來祖墳一定冒大煙。他於是匆忙向最佳墓址奔去,誰知剛出茂林,心就“咯噔”一下涼了。原來所謂的仙樂來自這裡。他看見一群人正在那兒落棺呢。

    那陝西人當然不知道了,這是一韓姓人家正在“龍額頭”上葬父。老人們說,正是因為這,結果韓家出了個韓必興,歷任國民黨省主席,也由於他的地位,使韓家在當時光縣勢力最大。韓必興每次回老家,都要包下全城酒坊和肉鋪的貨,在城中心露天擺席三天,不管有錢人或是要飯的,只要去坐席,管保吃飽喝美。每當那幾日,家家扶得醉人歸,無人不說大官好。

    再說那相士。他記起竹林深處有一眼古井,於是滿懷失落地回到林中,抱著父親的骨殖投井自盡了,那果決的行為蘊含著“志士不憂其身之死而憂其道之不行”的意思。

    1942年,日軍在河西邱家樓架炮轟光縣,有幾顆炮彈飛過了,炸著了這座城東山林中的帝唐寺,龍脈頓泄,流到古城去了,所以韓必興終究沒興上去。

    當然這是鬼都不相信的鬼話嘮,僅是老人們的謬傳,不過應該理解那個時代的老叟們,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們的歷史局限性。他們至死都不會改變從舊社會帶出來的一些東西,就如同不能抹煞他們臉上的皺紋。

    日軍的瞎眼炮彈不僅炸毀了帝唐寺,還炸死了寺里的全部僧侶,從此寺前的僧地便無人耕種了。由於兵荒馬亂的世道,寺北的全灣、寺南的李灣都沒人顧得搭理這塊良田,便荒蕪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