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林霄目不斜視地從這幾個老人面前走過, 踏進這個小區內。
這個小區建成有十幾年了,物業維護得顯然不怎麼樣,本來綠化面積就沒多少,還全都拋荒了,雜草荊棘長得亂蓬蓬的,反倒是種的常青樹病病歪歪。
因為人車不分流的關係,小區路面也糟蹋得有點兒狠,黑黑的裂縫爬滿了水泥地面。
林霄抬頭辨認居民樓樓身上的樓棟標號,藉機故作不經意地回頭看了眼保安室門口那幾個老人。
李家屯雖然也叫屯,不過顯然不是屯堡,這裡的老年人並不穿屯堡人愛穿的鳳陽漢裝,都是常服打扮。
八月份的天氣里,三個在保安室門口乘涼聊天、穿著不同款式老人夏裝的老太太之間……混著一個穿盤扣立領老式旗袍的老婦人。
老年人夏裝裡面旗袍也是常見款式,但林霄總覺得這個老婦人穿的衣服和大街上常見的老年人旗袍不同,太過於肥大了,那料子仿佛也不太好,皺巴巴的,顏色不鮮亮,像是褪了色。
和林奶奶相依為命的林霄不像她的同齡人哪樣容易忽視老年人,她經常會去留意街上那些城市裡老人家的穿著,琢磨著手頭寬裕後給自家老太買啥好衣裳。
經過觀察,林霄發現現在的老年人從著裝風格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老人喜歡在穿衣打扮上貼近年齡,款式和顏色都以追求穩重莊重為主,輕浮的花色顏色輕易不上身;另一類老人則不喜歡服老,就愛嬌愛俏、愛大紅大綠大印花大刺繡,顯老的衣服一般不穿。
但不管是愛莊重還是愛嬌俏的老年人,要是講究穿著、會穿旗袍的話,肯定不會穿這種褪色嚴重、料子不稱頭(差勁之意),版型又差、跟個水桶似的旗袍。
林霄視線餘光在這個老婦人身上略略停留,又很快收回。
老婦人臉上是帶著笑的,一面做著針線,一面聽著另外三個老太太說話。
她也拿不準這個老婦人是人是鬼……但既然掛在她胸前背包里的巴巴托斯沒動靜,她也就不忙著打草驚蛇。
李家屯小區面積不算大,因為留出了停車位置的關係,樓間距還算比較寬敞。
今天是周日,這個小區裡的居民應該在家的不少,不過或許是太陽太大的緣故,出門來遛彎的人並不多。
但小區里也並不是沒有人活動,每個單元樓的樓道門口陰涼區域都聚集著三三兩兩自帶小板凳下樓來乘涼的老人;還有老年人和中年人抬著簸箕之類的用具,在用來停車的空地上晾曬紅辣椒、蘿蔔條、榨菜乾等等。
林霄已經看到了李俊豪家住的七號樓,不過她沒急著找過去,在小區里溜達一圈後,轉到了小區居民拿來當晾曬場的空地附近。
這片兒空地原本的規劃估計是拿來修成讓居民活動健身的場地,但後面大約是因為資金不到位或者是難收物業費的緣故中止了,空地邊緣只孤零零的立著個生了鏽的雙槓。
空地後側靠著外圍牆,兩邊的居民樓離得比較遠、不擋光,日照時間長,要不是已經鋪了水泥做了地面硬化,搞不好還會被人挖來種菜;現在白天拿來當晾曬場、晚上拿來停車,倒也不算浪費。
林霄拉著奶奶站在空地一頭的居民樓陰影下躲陰涼,掏出手機作勢打電話,給她奶打了個眼色,又往那片空地看了一眼。
林奶奶沒太理解林霄的意思,面露困惑。
林霄只好湊到林奶奶耳邊,低聲道:「老太,你看那個在曬蘿蔔乾的男的,禿頭那個。」
林奶奶這才凝目往孫女指出的人看去。
這個男的大約有五十來歲年紀,留著中老年男性標配的地中海髮型,頭頂那片兒在陽光下特別光亮,甚至有些反光;穿著兩股筋的背心,胳臂上有大片圖案已經不清晰了的刺青,踩著拖鞋蹲在空地一側,正用筷子翻著晾曬在平底簸箕里的蘿蔔條。
林奶奶一開始沒注意不對,是因為這人臉是朝下的,看不到面相,林霄這一提醒,老人家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到……這個頭頂腦門亮成一片的男人,印堂之下,黑得連眉眼都看不清楚了。
林奶奶面色微變,回過頭來看向孫女。
裝作拿手機在打電話的林霄,沖林奶奶凝重地一點頭。
在她眼裡,她看到的並不只是一個在曬蘿蔔條的中老年男人……還有個小男孩蹲在旁邊。
這個小男孩皮膚黝黑,留著個小辮兒,身上穿的衣物是比較考據的民國電視劇里才能看到的那種細盤扣的對襟半袖短褂,褲子的款式也很罕見,是那種用布帶繫著的土布褲子,腳上穿的是千層底的布鞋。
一開始林霄也沒發現到這個孩子有啥不對,畢竟現在一些家庭確實會給男孩子留小辮子、穿民國風的童裝和布鞋……直到她注意到這小孩的衣褲料子。
相比起市面上常見的童裝,這孩子銥錵的衣服褲子料子肉眼可見地粗硬——哪個給男孩子留小辮子當太子養的家庭,會捨得給孩子穿這種布料的衣褲?
她奶估計也看不到那個小男孩,不過林霄相信她奶肯定能看出被小男孩跟著的那個禿頭男人的不對勁。
「這個男邊(男人),印堂發黑,眉眼不清,是短命的預兆。」精通相面的林奶奶沒讓林霄失望,果然看出了不對,皺著眉壓低聲音對孫女道,「看這個臉黑的樣子……恐怕就是這幾年的事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