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頁

    魚玄機從溫庭筠處得到肯定,獲得前所未有的尊重。那是一個男人平等對待一個女人的態度,她對他的感情由此萌發,持續了很多年。在遇到李億之前,她一直以為,溫庭筠是她會以身相許的人。她可以等,等自己長大。她以為,他一樣在等。

    他那麼愛她,她感覺得到啊!她那麼愛他,他不會感覺不到呀!有很多次,愛意已在彼此的目光之間往還,呼之欲出了,卻還是欲言又止。漸漸地,她明白他有諸多顧慮了。對於容貌,他有深深的自卑,還有年齡,她由此才知,原來男人對自己的外表一樣是很介意的,他覺得自己老了,配不上她,他還擔心別人會覺得他對她好是早有所圖。

    她不介意的,可是他介意,她扭轉不了他的想法。只有在他面前,她是暗恨自己的美貌的,她不禁生出這樣的想法,如果我長相平凡,他會不會更容易和我在一起,不會離我而去。

    他不會知道,那些年她多麼渴望自己能一夜長大,陪他終老。

    流光飛舞,她青了黛眉,長了黑髮,長了腰肢,還是等不到,他說那一個字——有人說愛輕於鴻毛,而他說愛重於泰山。不管他知或不知,他選擇狼狽地逃離了。人生有八苦。那是第一次,魚幼薇知道了什麼叫求不得。

    再後來,她嫁給了叫一個叫李億的長安公子。那時候,她已薄有艷名,身邊不乏狂蜂浪蝶。李億是可嫁的,她覺得。綺年玉貌的少年郎,識情解意,最重要的是,他的出現適時地彌補了溫庭筠的逃離帶給她的挫敗感。

    他伴她長安城裡游遍,高朋滿座間,對人介紹只說,這是魚幼薇,我的夫人。

    長安著名的女詩童,想不到是如此美人,李兄有艷福。旁人不免如此恭維。

    她讓他驕傲,他要這驕傲。大家配合得剛剛好。

    他聲聲喚她為夫人,柔情蜜意使她醺然如醉,忘記了自己為人小星。妾,只是女字邊立的那個人。他有正妻,別居江陵,出身高貴的裴氏,性妒,有心機,十六歲的魚幼薇不是對手。

    她和李億在一起九十九天,裴氏從江陵來,輕巧地掐斷她的幸福。不能圓滿,她的生命里沒有圓滿。

    李億倉皇送她入道觀,離散時,她不忍看男人怯懦閃躲的眼神。她入了咸宜觀,成為女道士魚玄機。她情意綿綿的詩篇喚不回他漸行漸遠的腳步。曾經的山盟海誓在一個個不眠長夜殘敗到不堪入目。

    被溫庭筠拒絕,被李億拋棄。從魚幼薇改名魚玄機的那一刻起,她已經舉起祭刀,以最聖潔的方式和以往訣別。

    有村姑到咸宜觀裡邊燒香邊哭泣,說她愛的人棄她而去了,她寫了一首詩歌,她送給她的,就是那首有名的《贈鄰女》:

    第42節:嫉妒是盞鶴頂紅(3) 福哇txt小說閱讀站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床。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她寫下“魚玄機詩文候教”的廣告,然後靜靜地擦拭著咸宜觀的大門。愛欲王國的大門永遠朝男人洞開。

    君不見,觀名咸宜,老少咸宜。誰都知道魚玄機是出了名的蕩婦。可是,她的道觀門前,還不是車如流水馬如龍。

    說到底,她是恨。恨自己得不到,恨自己的快樂永遠轉瞬即逝,說到底,她不服輸,為何總和中意的男人擦肩而過。說到底,她是嫉妒。嫉妒那些才不如她、貌不如她、什麼都不如她的女人可以牢牢霸占幸福。

    不是我不愛你們,而是你們不愛我。因你們遺棄我,我要證明還有別人需要我,愛雖敗亡,我卻不甘連被愛的資格也失去。我要這全長安的男人為我癲狂,你看,隨水而下的桃花箋,是我尊貴的邀請,你們去撈,去爭,去奪吧,我在這道觀里靜看你們,看你們醜態百出。我要高高在上,予取予求。

    在某個層面上,她成功了,她成了情慾世界的女王,唐朝著名的豪放女,千古留名。在另一個層面上,她卻徹底地失敗了。她放縱自己的嫉妒。嫉妒戕害了她,使她失手撻死了自己的婢女綠翹。

    年輕風騷的綠翹暗中勾搭上魚玄機豢養的樂師,魚玄機不能容忍這樣的背叛,更重要的,是她感覺到威脅,在綠翹逼人的青春面前,她無比清晰地照見了自己的頹敗。

    這是她不能容忍和不敢面對的!時年二十七歲的魚玄機,早已失去當年“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的氣度。她對每一個潛在對手都設防。逝去的,不止是年華、美貌、更有對自己的信心。

    不再年輕,對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可怕的、極力遮掩的事實,可是,老去是無法迴避的。是否因此就可以放任自己的嫉妒,除去可能的對手,以為可以掩飾自己的失敗?魚玄機的悲劇在於,她先是輕易地將自己定位在受害者的角度,而後又極端地想重獲認可。潛意識裡,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在魚玄機的時代,一個失婚的女人實難有更好的紓解情緒、證明自身價值的方式。可是在如今,我們大可不必因嫉妒做下惡事。

    嫉妒是盞鶴頂紅,飲下後,先致命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第43節:關不住的愛情(1)

    【關不住的愛情】

    “啊!姐姐!小生哪一處不尋到,卻在這裡!”

    柳夢梅多情的一問,便註定了杜麗娘的一生一夢,一夢一死,一死一生。

    哪一處不尋到,卻在這裡?哪一處不尋到,卻在這裡!這痴心的話,竟和張愛玲的一段文字出奇地相似: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遇見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

    在這裡的,其實不是你,遇見的,其實是愛情。

    我們離開《牡丹亭》里那個時代已經很遙遠了,於是也就自發自動地覺得,人和人之間感情的發生,都是理所當然甚至明目張胆。殊不知,在杜麗娘的年代,女孩子的青春像一部默片,無色亦無聲。

    愛情是心裡的朦朧天光,睜眼望去,四周依然黑得不見五指,便以為自己看錯了。

    接觸不到愛情的杜麗娘,或許和童話里的萵苣姑娘(Lettuce Maiden)一樣吧!

    萵苣姑娘擁有舉世無雙的美貌,巫婆想叫她隔絕愛情,於是將她囚養在森林中的高塔里。這座高塔既沒有樓梯也沒有門,只在塔頂上有一個小小的窗戶。每當女巫想進去,她就叫姑娘把她那一頭金絲般濃密的長髮從窗戶邊垂下,女巫便順著這長發爬上去。

    即使是囚禁在這樣嚴密的高塔中,亦抵擋不住愛情的力量——終有英俊的王子沿窗而上,虜獲了姑娘的芳心,兩人衝破了巫婆的禁制,贏得了幸福。杜麗娘的經歷卻比萵苣姑娘更加艱難——她雖未被囚禁在高塔,但那個社會的禮教,卻比高塔還要密不透風。

    本來杜麗娘也只是這種大環境下面目模糊不辨賢愚的芸芸眾生之一。她亦無份體會愛情的滋味。按照慣常的規律,她在不久的將來會被父母許配給門當戶對的人家,她讀書識字只是為了知書識理,好叫父母臉上有光,而她所受的教育,不是為了讓她真正懂得擁有自己的感情,而是歸置好自己的感情。

    只因一次遊園,她看見了另一番天地。然而看也是白看,在這荒涼的大環境下,縱然情思萌動、心有不甘也無力突破。也無怪杜麗娘面對春色,會突然間心意闌珊: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自由被剝奪得久了,失去了獨立的人格,連心裡生出渴慕也覺得是羞恥罪孽,只得隨波逐塵,任憑擺布。

    到真正懂得感情時,卻由於壓抑得太久,體內細胞瘋長,新陳代謝失調,所形成的腫瘤又來阻礙感情表達。

    人成熟時,情感萎縮,表白和辯解的熱情會消退。

    幸運的是,杜麗娘不必挨到年老。她隨即做了一個極綺麗的春夢。夢裡面,俊逸的書生執柳而來,在牡丹亭畔湖山石上與她成就雲雨之歡。這段詞寫得媚意橫生,竊以為這是戲曲里極高妙的一段情色描寫: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寬,袖梢兒

    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夢中暢美,自不待言。

    第44節:關不住的愛情(2)

    夢醒後,二次遊園的杜麗娘好像再世為人,她已經遇見了愛情,從此她的人生有了新的意義,她的感官亦發生了變化——她再看亭台花糙,已是懷著銘心刻骨無可言喻的惆悵。在夢裡,是它們見證了她的絢爛的愛情,現在也只有它們懂得她的安樂和悲哀。她將全部感情付予了那夢中的男子,醒來卻依舊形影相弔。

    她幾乎被愛情的突然降臨的美好和遽然離去的殘酷,撕扯到人格分裂不能再活,便生出無盡的愁緒酸楚來:

    “偶然間心似繾,在梅樹邊。似這等花花糙糙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麗娘從此茶飯不思——既然已經遇見了愛情,若不再見,又何戀此無趣之生?

    一遇柳郎,便註定麗娘已不能再活。

    四百年前,湯顯祖借杜麗娘之口為天下男女道出的心聲是如此真摯、熱烈,前衛得驚心動魄,感動了一代一代心懷渴望、卻不能“花花糙糙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的人們。也無怪有女子唱《牡丹亭》悲悽而亡,叫老名士感慨:“吾老年人竟頗為此曲惆悵。”

    隨著杜麗娘死去,《牡丹亭》藝術上的美感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她還魂,是湯大師慈悲為懷,用超現實的手法,再造了一個情境為普天下痴情兒女一償情衷。他還給她人格的獨立與自由,讓她可以去愛,去追尋。

    柳夢梅卻也絕非一般的文弱書生,他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被牽引著與一個陌生女子有了情緣,而且異常大膽而激情——他一見麗娘就叫道:

    “姐姐!咱一片閒情,愛煞你哩!”

    這是四百多年前的一句我愛你,古來情種甚多,卻無一人如柳郎這般模樣。他或許很輕薄,但更加純真,也許是在夢中,也許是驚為天人,才會直指真心。其情態之痴,忘我忘形,或許只有《天龍八部》中,段譽在無量山玉洞中初遇神仙姐姐那一剎那可以比之而已。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