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當然對於只追求純言情口味的讀者來說,可能是不太友好。
前段時間和經常幫我看文的朋友聊天,我們還說到這個,我說以前我還會看言情劇和小說,會感動,現在反而不行了。
她說,那是因為現在我不再需要尋找從這裡面找補償了。
然後她問我感覺。
我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性格和情緒穩了,困惑少了,自控能力強了。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邊緣化了,溝通越來越累,慢慢的就懶得溝通了。個別時候也會嘗試做溝通,做完了又覺得沒意思。算了,人就是多樣性的,沒必要統一。
有人說,如果你只比別人快幾步,你會很受歡迎,但如果你快很多步,你就會成為小眾和個體。
不能說完全對,但有些道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更擅長的領域,我既然犧牲了對外社交,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內驅力和精神層面的構建上,那麼比同齡人獲得更豐富的成果,這就是必然的結果啊。
反過來,我也要承受一些邊緣化的代價。
我很難形容它的有趣和神奇之處,就說點實際收穫:
我生活里的朋友、家人都知道,幾年前我更文時間會很晚,睡眠很差,經常失眠。
其實我從小就有睡眠問題,小時候還有夢遊症。
前些年有點抑鬱,失眠問題一度加重,厲害的時候早上十點才能入睡,晚上就算能睡著也會在一兩個小時後驚醒,頻繁做噩夢,極度焦慮,時常處於恐懼當中,情緒波動大,脾氣暴躁。
我試過心理輔導,試過吃藥。
但我很清楚外力的作用是極其小的,真正能解決根上的問題,就只有內驅力建設這一條路。
後來我就不吃藥了,只走心病心藥醫的路線,差不多到了去年年中,這些問題開始不藥而愈。
現在同時寫兩篇風格迥異的文,也不會覺得困擾糾結,邏輯非常清楚,沒有左右搖擺。
再看「悲喜自渡」四個字,理解的維度和角度也已經完全不同。
我只能形容說,當人剝離掉情緒困擾之後,就會進入另外一個更為清晰、冷靜的世界。
再說本文和之前完結的《燈下黑》和《幾分熟》。
《嫉妒》只看皮毛的話,就是男主換花樣追妻,職場多,言情少,也就這樣了——這個看個人理解吧。
《燈下黑》是我對過去一些情緒困擾的總結,所以女主角是個精神病患者,關注這個領域的讀者會很喜歡,不關注的會覺得什麼玩意。
而《幾分熟》是言情比例相對比較大的一篇,更注重於兩性關係。
喜歡我的文字的童鞋,我會有一種互相成就的感覺。
因為我覺得,即便有幫助和啟發,也不是我的文字孵化的,萌芽早就在了,只是因為咱們有緣遇到,而產生了一次共鳴。
人是多面的,職場、社會層面也好,情感層面也罷,我還在尋求如何從多角度去塑造一個完整的紙片人,而非完美的紙片人。
不過層面多了,人物複雜了,會有讀者反應看不懂,覺得比以前的深了。
沒關係,就當小言消遣一下。如果過幾年還能想起它們,翻看兩眼,興許會有別的發現呢。
緣分這東西,錯過了a,也會遇到b,各有各的走向,隨遇而安就好了。
總之,時代會過去,但人性、心理、哲學、社會行為,每個時代都是共通的。
這就跟投資是一個道理,很多人盲目追求什麼在變,什麼最新,但也有一些人在投資那些多年不變的東西。
好了,廢話差不多了,推一下新文:《十三》
大女主,無cp,篇幅不長,前期隔日更,懸疑向,昨晚更了第一章 ,專欄可見~
最後給大家獻上祝福——中秋快樂,心想事成,心情愉快,蒸蒸日上。
眼下順利的,就祝你笑口常開,如果不順呢,就祝願否極泰來。
比心~
第102章
自那天蕭綺和姜禹聊過之後, 後面長達半個多月的時間,兩人都極少見面。
姜禹出差變得頻繁,他野心勃勃, 要做的事情太多, 沒有任何人能絆住他的腳步。
蕭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喜禾, 之昀雖然還占據著設計總監的名頭,但設計部分幾乎都交了出去。
後來,蕭綺給姜禹發了幾條微信, 並將設計部現在的情況簡單描述了一遍,意思是現在時機已經成熟, 可以讓營銷部主管過來了。
這話當然也有她將要「功成身退」的暗示。
姜禹大概很忙, 過了半天才回復。
他只有四個字:「我知道了。」
第二天, 之昀就突然下達一項人事調動,讓營銷部主管去代管設計部,名義上是幫設計總監分擔壓力。
所有人都感到不解,這太反常,也毫無預兆。
因姜禹正在出差, 營銷部主管就去找蕭綺討說法。
蕭綺也沒否認, 兩人就面對面把事情說開了。
蕭綺的用詞還非常直接,甚至有意刺激他, 試圖讓他以為,這件事就是她搞出來的。
營銷部主管便問她為什麼。
蕭綺說:「你應該很清楚啊,過去你給我使了多少絆子,明里暗裡多少手段,我可都記著呢。你跟姜朔是怎麼回事, 逼我離開之昀你有沒有份參與, 這些事你解釋的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