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9頁

    因為承包款也是要分給村裡的各家各戶的。

    讓利給自己人,並沒有什麼好討價還價的。

    「小五,你真的要承包?」村長有些意外,「你不是要去京都讀書嗎?你承包下後,怎麼管理?」

    而且,畢業後,也是要留在京都吧?

    「有阿公在啊。再說,有什麼事村里人也會幫忙不是嗎?」

    「是這樣說。但這價錢......」村長看向陳樓上,就沒有見過這麼寵女兒的。這樣的大事,竟然也任由陳小五做主。

    這十三座大山的承包價,可不是幾百幾千,可是以萬計起的。

    陳樓上無奈,錢是陳小五自己賺的,怎麼花當然也是她說了算。再說,陳樓上也希望農場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或許是帶了九層後的親爸濾鏡,陳樓上覺得陳小五想要做什麼,就一定能成功。陳小五想帶著農場人致富,就絕對不會是一句空話。

    蜜汁信任,無法解釋。

    村長嘆口氣,搖搖頭。

    不過,有人願意接手農場,村長也是高興的。當初,如果不是他們村的人一起集資買下農場,現在的農場可能已經不存在了。  

    不過,農場到了村委手裡也沒有多大的起色,每年分給村里人的錢並不多。

    「小五,你決定了?這些年,農場的收入,你也是看在眼裡的。」村長是希望有人接手並把農場發展起來,但也不會坑人。

    農場的入手是透明的,每年每家能分多少錢,大家都知道,一算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年分錢的時候,村委也會都會把果園、水庫、橡膠園的收入羅列出來,貼在村委會的牆壁上。

    「收入真不多。」村長也很無奈,他已經盡力了。

    本應該最賺錢的果園每年都會因為颱風季或者是交通等問題,而收益不理想,成為收入最低的一項。

    連水庫、魚塘都不比上。

    「村長爺爺,我有心理準備的。」陳白羽在農場長大,對農場的收入也是一清二楚的。

    不過,她暫時也沒有太多的精力花費在農場上,她還要上學。

    之所以現在承包下來,就是怕會出什麼意外,再讓農場落得上輩子那樣的下場。

    雖然,上輩子l化工集團是在她大學畢業工作後在出現,但誰知道這輩子會不會提前?  

    所以,陳白羽要防範於未然,杜絕一切意外的可能。

    大唐農場的未來,是她的心結。

    陳白羽決定承包大唐農場的十三座大山,還有水庫、魚塘等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

    大家都疑惑,陳白羽怎麼會有這麼多錢?然後村長說,是分期付款。陳白羽承包後,農場就不再是村委的了,農場的收入也不再分給各家人。

    但是,承包款是要分給各家各戶的。

    所以,以後每個年都能拿到一筆承包款。

    只要有錢拿,村里人也不在意是農場收入,還是承包款。反正,這些年農場的收益不好,拿到的錢也不多。

    陳白羽要承包70年,這是能承包的最高年限。現在還能承包70年,以後會更少,50年,30年。

    陳白羽也不坑自己人,主動提出承包價格五年一調整。

    其實,村長一開始說十年一調整的,但陳白羽覺得她的初衷是帶農場人發家致富,而不是她自己發財。

    所以,陳白羽願意主動提出五年一調整。

    根本物價水平,根據生活水平來調整。  

    因為大唐農場偏僻,所以承包價格很低,十三座大山再加上現有水庫,還有村委所有的魚塘等,一年才7萬。

    7萬看似很多,但平均畝算的話,還是陳白羽賺了。農場的大山不是那種偏高的陡峭的尖是四通八達。

    兩省三縣的交界。

    可惜,偏僻了些。

    而且,十三座山之間也要修路,以後發展起來了,要不要通車?還是全部靠工人?

    陳白羽需要好好的考慮。

    「至於那些坡地種什麼,阿公比我清楚。」

    阿公又瞪了陳白羽一眼,「不清楚,你承包什麼?」什麼都不懂,就亂承包。

    「我想當農場主啊。大唐農場的農場主,聽起來多帶感?我這麼漂亮,也算是嬌俏農場主了。」

    「哈哈。是。很嬌俏。」大叔公大笑起來,「如果不是我的身體不好,我還要幫小五打理果園,看水庫呢。」

    「大叔公,你現在也可以幫我看水庫啊。」

    「不了。」大叔公搖搖頭,「老了。」

    不知不覺,大叔公已經七十多了。  

    其實,在農場七十真的不老。

    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放牛,放鴨呢。

    農場的空氣好,環境好,長壽的人也多。但陳白羽並不想把這個宣傳出去,不希望因此而吸引來更多的人。

    上輩子,肇慶有一個地方也被稱為長壽之鄉,然後很多開發商蜂擁而至,開發了不少的樓旁。

    住的人多了,其他一些配套設施也跟著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空氣沒有以前好了,居住環境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了。

    發展後和發展前的環境肯定是不能比的。

    不過,這個長壽之鄉還是名副其實的,被評選為世界長壽之鄉,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就有三千五百多人。

    其實,長壽之鄉也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例如配套的養老院、街口門診等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