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然而到了下午,戚晚卻聽到安閒房間裡傳來摔東西的聲音。
戚晚去查看,見安閒將無線鍵盤摔在地上,而她正捧著頭痛哭著。
戚晚知道安閒犯病了,她勸安閒吃藥。
安閒叫戚晚滾出去。
戚晚將門關上走了,整個下午都沒有回家。
直到傍晚戚晚進門,見安閒已經躺在床上睡著了,便沒有打攪。
結果,那是她們最後一次見面。
後來派出所的民警問過戚晚,為什麼明知道母親有躁鬱症,她還是選擇出去。
按理說醫生應該交代過,患有這種情緒病的人很容易會想不開,自殺的行動力也非常強。最好的方式就是儘可能抽出更多時間去陪伴。
戚晚就將自己的病歷拿給民警看。
民警頓時不說話了。
在稍後的詢問過程中,戚晚還描述了一些自己的所見所聞,包括安閒生前的表現。
民警開始還神色如常,聽著聽著便面露古怪。
直到再往後有醫生為戚晚做出診斷,判定她有精神分裂並伴有一定程度的妄想症狀。
這種病大多會出現在性格內向,性情孤僻、敏感,比較極端的人身上。
當然,病發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它需要漫長的過程鋪墊,還需要一些外力的刺激。
有些人個人意識過於強烈,或者有短時間內迅速增強的現象,精神難以負荷。還有些人,是他的顯意識受到潛意識的錯誤引導,將現實與妄想混為一談。
戚晚覺得自己很正常,她甚至堅定地認為自己的認知和意識異常清晰,她清楚地記得一些事,還能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來。
然而在醫生看來,這就是她病症的表現之一,固執地認定自己「妄想」出來的事實是真的。
隨著治療的進展,戚晚開始對自己認定的東西產生懷疑,她有點不那麼自信了。
從醫學上來說,這是好現象。
醫生說她年輕,恢復快,很快就能自己獨立分辨事實與想像。
戚晚卻只覺得「自我懷疑」這樣的特點,一直伴隨她到現在。
加上余鉞是做刑警的,不輕信口供的原則也被他帶入到生活里,戚晚和他在一起,有時候會覺得有趣,有時候又會覺得他們像是一對神經病,一個懷疑自己,一個懷疑他人。
再說眼下。
戚晚將第一張卡片抽走,露出第二張。
第二張卡片中間寫著四個字:男性死者。
作為懸疑小說前期的思路梳理來看,這再正常不過。
只要涉及命案,就說明有人死亡,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戚晚見了卻抽動了一下眉尾的肌肉,眼前再度閃現出之前就出現過的畫面。
兩個男人,一個倒在血泊中,一個躺在沙發上,他們都已經奄奄一息,而她就抱著膝蓋坐在旁邊。
這又是妄想嗎?
戚晚拿起筆,在「男性死者」旁邊補了一筆「x2」。
兩名男性死者周圍大片留白,這裡還有許多社會關係待補充。
還有他們為什麼遇害,作案動機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這種作案方式,等等。
戚晚將第二張卡片也拿到一邊。
到了第三張卡片,這就涉及到新小說《來自黑夜的救贖》的基本主角設定。
——葉家四姐妹共同犯罪,為什麼呢?
思路梳理:親情應該是主導原因之一,四姐妹之間有著十分深厚的羈絆。即便有人並不願意參與,卻因為無法割捨的情感和血緣關係而被迫入局。在主動性上應該有個明顯區分,有人牽頭,有人被迫,有人收拾殘局。
——四姐妹多大年紀,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
答:如果是在一二線城市,一家四個孩子不太合理,這涉及到計劃生育。所以應該發生在小地方,三線城市以下,孩子是偷偷生的。南方一些小城市有很多類似的事,而且連著生了四個女孩,多半有重男輕女的原因。
——四個女主不同職業,一個光鮮亮麗,一個職業自由,一個精神富足,還有一個職業高尚。
初始設定:演員、記者、小說家、法醫。
演員,職業演員,偶像。
戚晚腦海中很快浮現出原型的模樣,就是黎湘。
再沒有人比她更適合了。
至於記者。
說實話,戚晚已經不太記得辛念的模樣,她翻找舊物時找到一些高中時期的春遊照片,在裡面看到未成年的辛念。
那時候的辛念笑容最燦爛,她的眼睛很亮,似乎對未來充滿了期望,對自己充滿了期待。
還有小說家。
戚晚比作自己,或者再加上母親安閒——一個沉浸在痛苦中難以自拔,精神不太正常文字卻十分敏銳感性的女人。
那麼法醫呢,會不會設定成刑警更好一些?
哦,如果是要做善後處理工作,法醫在職務上更容易一些,也能在前期避免一些容易犯下的錯誤。
戚晚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潛意識太過強大,還是她一直在控制不住的自我洗腦,在做完這些設定之後,她腦海中浮現出的葉家四姐妹形象也跟著逐漸清晰起來。
那個過分漂亮的二女兒,就頂著郗晨的臉。
她整過容,整容後進入娛樂圈,背後有一位資本做金主。
就在最近,她深陷輿論漩渦,數次被頂上熱搜。<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