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兩國交戰之前要先下戰書強占輿論攻勢,占領道德制高點,讓自己國家的人群情激奮,讓對方國家的人感到慚愧(通常不能成功)。但是!那是兩國,你們現在就是兩家人家打群架,不是打仗,磨嘰啥啊。
「一會張春華回來了,一個女人,答應的再好,也會護著自己兒子。」
「這倆兒子確實孝順他媽,孝順的連他爹都可以去死一死。」
劉邦怨念滔天的躲在人群後,暗自嘀咕。
兩人一擺手:「也罷,實話說了吧,陛下是英主,我們服氣。陛下的養子曹芳不堪大用,要我們稱臣,委屈了人才。」
司馬昭:「誰不想當皇帝?大丈夫當如是!亂臣賊子確有其事,不過是恰逢其時!」
司馬師:「皇帝尚且殺得,憑甚束手伏誅?」
門外一眾叫好:「說得好!」
「真磊落!」
「動手吧還等什麼!」
「嘿真敞亮!誰不想、誰不愛當皇帝!」
張嫣默默的飄過來,落在扶蘇身邊,握住他的手:「扶蘇哥哥,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如果說道是『自然法』,那麼德就是強行約束,因為不道德就可以討伐。當道德不能約束人,就用仁愛來要求權貴,仁愛百姓自然也是做不到的,那麼就用俠義來威脅人,俠義的精神褪去後,只有禮被既得利益者們好好的保護起來,每一個君主都樂於享受禮帶來的好處,而忽視了隨之而來的禍患。
當年劉邦就是這樣,本來大臣們可以在朝堂上互相扭打吐口水,他讓人制定禮儀,上朝時能被人三拜九叩,才說自己知道了當皇帝的快樂。別人也想得到這種快樂。
這『禮』不是禮貌的禮,而是整體的制度。看一看《儀禮》就知道了,成年禮、婚禮、貴族初次見面的禮節和回拜、官員敬老酒會、官員射箭大會、諸侯和大臣的酒會及其飲食奏樂歌唱、國君主持的射箭大會、兩國使節來往、國君舉行酒會迎接外國大臣、諸侯朝見天子、貴賤遠近親疏的喪禮、不同等級的祭祖。
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基本上從稅收到享樂全都有。每一個等級都令下級只能下拜仰視,恭獻足下。是天子至高無上、人人敬仰的的地位導致了一切動亂,這是無可避免的。
扶蘇有點鬱悶,好像誰都能發現我心情不好,難道我這樣沒城府嗎?
曹叡舉手:「放箭!」
屋頂上、窗口和門口、草垛子裡、水缸後面,五隻箭同時飛向司馬師司馬昭兩人。
司馬懿沒說話的原因是他嘴裡被強行塞進去一個死麵包子,厚厚實實的麵皮,咬一口都見不著肉餡,塞進嘴裡之後無法咀嚼又吐不掉。
距離不超過二十步,箭的速度太快,二人用盾牌護住上半身,儘量躲避開,還是有四隻箭釘在盾牌上,有一支箭飛向院外的人群。
看熱鬧的人群嗷嗷嗷的跑開了,誰也不想突然中箭。
這才明白,劉邦和劉秀怎麼突然沉默的調整了站位,躲到了人群後面。
司馬師和司馬昭舉劍襲向曹叡,配合的相當默契。
曹叡的戰鬥力也挺好,畢竟騎射和練劍是必學課程之一,一人應對兩人,竟然不落下風——倒不是他足夠強,主要是司馬兄弟的心思一多半在防備冷箭傷人上。
房頂上的孫權、門口的孫休和窗口的曹丕落空的箭都會釘在門外的地上,那一地的甘蔗渣滓上。
但遠程兵器開始使用,看熱鬧就變得很危險。
劉邦抓著劉宏擋在自己身前,繼續看。
扶蘇飛快的跑回自己家,咻咻咻順著外牆爬到三樓房頂上,坐在房頂上遠眺那邊的戰鬥,嗯,距離太遠看不清楚羽箭,不過能看見大概的動作。拍拍身邊的位置:「坐這兒看。三國時的科技變化很大,不過弓不如駑。不知道是陪葬品中沒有陪葬軍械,還是失傳了。」
張嫣默不作聲,聽他專業的軍事分析。
「現在司馬師司馬昭應該放火,我雖然不主張燒殺,不過他們既然看到草垛里放箭,旁邊又有小爐子和帶火的木柴,就應該放火。然後頂著箭搶進屋去,改為短兵搏殺。」
「好他踹翻了火爐……沒踢倒稻草堆里,確實難辦,這埋伏設的精妙,四面楚歌。哈。」
劉徹回家去找盾牌的時候,情不自禁的慘叫一聲!剛剛弄的發麵發的太好,把木蓋頂了起來,淌了一地,發大了!味道會很酸!
他在研究面的發酵技術,想吃發麵餅,這個年代保存酵母菌是通過老面肥的方式,一塊發酵的麵團扔在盆里,第二天直接往裡兌麵粉,做的時候再剩下一塊扔在盆里,找個陰涼的地方放著,第三天接著用,生生不息,延綿不絕。一塊養得好的老面,能傳幾十年,傳給幾代人,味道也會非常香甜。要想做新鮮的也容易,麵糊糊放著,放酸了如果不臭就成。地府有個小問題,食材不會酸壞,自然也沒法自然養出酵母菌。現在這塊,是讓衛子夫去找來的,剛到手,她去地府的公廚里花錢買的。
去看打架呢?還是搶救一下發過勁的面呢?
抓了適量鹼面灑在裡面,再舀一碗麵粉扔在盆里,以最快速度揉勻,趕緊跑回去繼續看打架。
司馬師和司馬昭是大將軍,是掛帥指揮的那種,不是親自上陣的。
在背對背互相保護,向竹竿靠近要把竹子砍斷,把父親救下來時……挨得太近,互相絆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