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頁
……
韓山童很快就到了地府,先住在荒蕪已久的敵鎮中,靜候佳音。
劉福通和毛貴的治軍能力得到大量好評,現在可謂群雄並起,但大部分人的所作所為沒有帝王之相。
親身經歷這一幕的羅貫中很想寫點什麼,默默的記載心裡。
伴隨著天下混戰,大波勢力很快就只剩下自稱宋朝的小明王韓林兒,自稱漢朝的陳友諒,自稱大周的張士誠。小明王麾下有劉福通、毛貴和朱元璋,這兩股勢力都很強,也還算團結。
趙匡胤:「……宋徽宗的後人?」聽起來就很假,敷衍百姓敷衍到不改姓的程度。之前那些號稱漢高祖後代的匈奴人都改了劉姓呢。但凡對宋朝有點了解也不至於說出這種話,是水滸傳的故事傳播的不夠廣泛嗎?還是因為施耐庵沒點明宋徽宗是個昏君,讓無知百姓認為宋徽宗還挺好?
陳友諒是宋朝參知平章事兼任大元榮祿大夫和江西平章事,並且一度幹掉了兩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領導。
漢朝皇帝們看他勢力頗大,和原先那些小小的偽漢不一樣,有獲勝的可能性。
「一想到將來兩漢在地府相遇……這個反骨仔。」
劉秀彬彬有禮的點點頭:「三個漢。」宋朝還沒分南宋北宋,漢朝卻早就是東西兩漢。
劉欣嫌棄的皺眉:「兩個放牛娃的爭霸啊。」
劉邦一腳把他踹到旁邊去:「不論誰贏,老子能瞧不起他,你還不配。」
自從靖康之事過後,皇帝們對那仨人越了解,越看自己家的子孫覺得順眼,原本不是很好的孩子現在看來相當不錯。
漢哀帝除外,他還是那樣欠揍。
智囊團們沒有提交任何推斷結果,現在這幾家的贏面基本上是相等的,都有謀臣,都有猛將,都有地盤。陳友諒刻薄惡毒不自知但實力強,張士誠寬宏仁愛豁達儉樸但沒有爭霸的心,小明王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劉福通過於急切的追擊元軍,朱元璋在忙著擴充實力擴大生產、治理當地百姓。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點滿防禦,加血條,苟)。
到後來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下,朱元璋稱吳王,開始了潘陽湖大戰。
潘陽湖巨大的可以讓數量龐大的水軍入內打仗,不僅物產豐富,又是兵家必爭之地。
陳友諒為了增強氣勢和穩固性,用鐵索連船。
朱元璋機智的載滿大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神機箭。可這些東西對方也有。他們最終決定,派勇士划船過去,靠近對方時點火。既然是鐵索連船,就是串成串燒。
後人有詩為贊:大炮開兮轟他娘,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張士誠錯失良機,被朱元璋圍困在內,為了城內百姓投降了,隨即為了自己的尊嚴自縊。
等到朱元璋統一天下,定都應天(南京),廢黜丞相制,開始天翻地覆的整治出一個符合他理想的國家。
首先建立了《帝王廟》,十七位皇帝,三十七位名臣,毫不意外的把秦始皇排除在外。
朱元璋給別的皇帝只有一爵酒,唯獨給劉邦三爵,對著他的塑像真誠談心。
閻君們都盯著嬴政。
嬴政:「看我幹什麼?我!沒!生!氣!」本來不生氣,但被他們用你一定會生氣的眼神看著,就生氣了。
「多大點事啊。」
「你在前他在後,後人哪知道前朝的故事。」
「就算朱元璋好學,手不釋卷,能看到的也都是罵你的書。」
「都是那些文人,借古諷今,古代沒有比你強的。」
李世民:「打獵去不去?」
羅貫中曾經在張士誠麾下,不得志,現在再去科考,又有諸多不便,想起年輕時和老師一起寫《水滸傳》,就開始哐哐哐的寫小說。
「我曾經見過十八路諸侯,我也曾經見過鐵鎖橫江。」
一口氣寫了《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十七個朝代的演義野史。
順便寫了爆火的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震驚了全帝鎮。
第339章 洪武結束
黃河原本是分成七段,各有龍王坐鎮的。一個是給年輕的龍王們提供工作——反正工資不高, 另一個則是為了收攏所有死在水裡的魂魄, 送到地府去好好安頓。
龍王帶領夜叉和蝦兵蟹將更容易在水裡施法辦事。
伴隨著黃河連年泛濫, 數十位龍王的心態崩了。看見鬼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鬼畏懼委屈, 還覺得進獻的祭品不管用。問題是水災不是龍王搞出來的,是河道沒有疏通,是河堤荒廢, 以及上游泄水量增加導致的。人間不修河堤, 不種樹護土, 那祭什麼都沒有用。希望這個新的朝代能把兩岸河堤修好。
新上任的小龍君帶了自己的小部隊,其中有一個美貌的夜叉, 就是衛子夫。她的臉上沒有什麼變化, 只是身上的衣裙變成了七彩的鱗片裙, 可以變化成大魚, 也可以變回人的衣服,甚至能脫掉拿去刷的閃閃發亮。
交接之後, 小龍君目送二大爺飛走, 此時他的蝦兵蟹將們接管了整片領地, 按部就班, 井井有條。海蝦海蟹的壽命極長, 活了五百歲的大龍蝦來到淡水中,正在暈水,橫七豎八的躺了一地, 夜叉往他們身上撒鹽緩解症狀,通常都要趴幾天才能恢復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