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她是幸運的, 原本她以為龐加萊猜想怎麼也得10年起步呢。在數學領域,10年壓根不算什麼很長的時間,有人圍繞一道難題都能奮鬥終生還沒有什麼結果, 在這個領域, 靈感和毅力缺一不可。
牛逼如弗拉基米爾·阿諾德那樣多領域開花數學物理雙修的大佬很少很少, 不然真是完全沒有別人的活路了。阿諾德教授一直關注康妙玟, 康妙玟選修過他的研究生傅立葉分析課程,正經的師生關係。師生一直保持聯繫, 阿諾德教授也看過了她的論文,很高興她能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能做出突破性的成績,十分驕傲。
本著要提前做好準備的想法, 康妙玟還在念物理博士階段便申請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成為會員, 美國數學學會對會員的國籍沒有要求, 對工作地點等也沒有要求, 個人和團體(主要是大學)都可以成為會員。一旦成為會員,好處多多, 數學方面的研討會自然不用說,一些美國國內的不限制國籍的獎項也能獲得提名了。
美國數學學會能頒發的最有含金量的數學獎項是科爾代數獎(Cole Prize in Algebra), 分為1928年頒發的代數獎、1931年頒發的數論獎,每5年頒獎一次,且兩個獎項還是分開的,每屆獲獎人數1到2人, 可以說非有重大突破不能獲獎。也因此科爾代數獎便成了美國/留美數學家們心心念念的「大獎」,但這個獎獲獎人數太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誰敢說自己就一定會是「天選之子」?
除此之外麥克阿瑟基金會,每年頒發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又被稱為「天才獎」)才是大家都心嚮往之並且獲獎機率更大的獎項, 這個獎項在1981年設立,每年獎勵20到25位各領域的傑出人士,每人獎金50萬美元,無任何附加條件。
康妙玟第一次聽說麥克阿瑟獎居然獎金高達50萬美元,便深深覺得這可真是體現美國的雄厚財力的一個極好的例子。去年麥克阿瑟獎的獲獎者為24人,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基金會要掏出高達1200萬美元的獎金!
麥克阿瑟獎對獲獎者的國籍沒有要求,但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人,極少數歐洲人,更少的亞洲人,去年有一位中國旅居美國的藝術家獲得了麥克阿瑟獎,是中國第一位獲獎者。這個獎也以提名的不走尋常路而聞名於世,它沒有提名委員會之類,只接受匿名提名,不需要被提名人提交任何資料,很多被提名者直到接到獲獎電話才知道天上掉餡餅了。
其實也就是說,你必須已經是業內小有名氣的人才,才有可能獲得提名,畢竟人家要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你的名字,又怎麼可能提名你呢?
康妙玟:好累。
幸好她已經算是小有名氣,除了是一名數學家之外,還是目前美國小有名氣的藝術家,她的美國經紀人正在為她策劃紐約畫展。
沒錯,她簽了一家美國大經紀公司,有了美國的藝術經紀人。成熟的美國藝術市場接受任何流派的藝術,年輕的畫家不稀罕,紐約的翠貝卡區匯聚了全美最多的畫廊、最多的青年藝術家,每一位青年藝術家都做著一飛沖天的美夢。但如果一位年輕的畫家同時是一位有著天才之名的數學家,那當然是很稀罕的。
在普林斯頓就讀的3年,康妙玟也沒有荒廢藝術創作,她的繪畫技法愈發成熟,書法風格也更加成熟,開始有了自己的鋒芒。
每年寄幾張畫作和書法回國參加展覽,她人不在國內,但國內時不時有她的傳說啊不,報導,年年能拿個把畫展或書法展的獎,十分愜意。
所以,這就叫「心想事成」吧,或者叫「一順百順」,當你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隨之而來的只有更上一層樓。
這種感覺……該死的真是棒極了!
*
第二篇龐加萊論文在2001年的1月11日發布,有20頁。
第三篇龐加萊論文在1月31日發布,有35頁。
已經儘可能的簡潔了,但還是多達88頁。
三篇論文構成了一個整體,詳細解答了龐加萊猜想。
論文非常完美,沒有錯誤,沒有漏洞,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無人指出錯誤或缺漏。
第三篇論文發出之後,《時代》周刊打電話到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詢問是否可以採訪康妙玟副教授。
美媒的觸覺極為敏銳,他們關注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努力將一切資訊帶給美國群眾,十分敬業。
康妙玟很淡定的表示,可以。
她對媒體採訪早已熟悉,也自信可以應付的很好,不需要公關經理教她怎麼「說話」也就是應付媒體。她看了一些講公共關係的書籍,又有這幾年收看美國時政新聞、人物訪談的經驗,對於美媒記者與中媒記者的不同之處有所了解,沒在怕的啦!
在美國的這幾年她相對低調,在普林斯頓這個小鎮上默默的當她的好學生。美國吸引著全世界的傑出人才,少年天才數不勝數,她在美國也不過是另一個聰明人,不值得美媒關注,直到她突然做出了震驚世界的成果。
*
採訪絡繹不絕,很快,龐加萊猜想被證明的消息從數學界蔓延開來,進入成千上萬普通人的視野。幾乎一夜之間,美國街頭便全是她的照片,她登上了數不清的紙質媒體,報紙的封面、雜誌的封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