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所以別說什麼「春脖子短」,秋也是「腳脖子短」。
男朋友為她收拾好了適合9月的波士頓穿的衣物,還很貼心的在衣服里放上字條,告訴她這件衣服要在氣溫多少度的時候穿。波士頓的冬天很冷,幸而她不會待到冬季。
她還出去買衣服了,喬西帶她一起到波士頓市區逛街,花了一整個周日,上午逛街,中午吃飯,下午去看電影,吃過晚餐後回了MIT。
*
「親愛的康,我不能帶你體驗美國的夜生活,教授說你還是孩子,你們中國的孩子是不是要到20歲才算長大?」
好像是。
「差不多。我們國家的法律,不論男女都是18歲成年,但女性要到20歲才能合法結婚,男性22歲可以結婚。」
喬西驚訝,「為什麼會這樣?美國也是18歲成年,成年以後就可以結婚了。」
「不知道,但這樣挺好的,不然可能會有很多18歲的女孩被父母安排結婚。」
喬西像聽天方夜譚,「上帝哪!」
「美國不也是有很多18歲就結婚的女孩嗎?甚至你們還有好幾個州可以不到18歲就結婚,只要父母同意的話。」她說的是美國至今仍然保留的「童婚」制度,在某些州仍然是合法的。
喬西皺眉,「這種法律不知道為什麼還會存在。你覺得這合理嗎?一個女孩可能因此被父母給賣了。」
「所以我的國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直接規定了最低婚齡到20歲。」
喬西想了一會兒,同意的點點頭,「從這一點來看,中國比美國好。這樣女孩子更有可能繼續接受教育。」
「對。但我的國家人口太多了,做不到讓每一個年輕人都上大學。」
「別擔心,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讓每一個年輕人都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美國的年輕人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上大學,這裡還包括兩年制的社區大學。」
原來大家都差不多,兩年制的社區大學更接近中國的職業專科學校,也計算在高等教育中,但不是正經的大學。美國的教育靈活一點,有些社區大學的學分也能在本科大學裡承認,因此年輕人還有機會轉去正規大學接受教育。
喬西就是普通的美國家庭,父母工作普通、收入普通,但好在家裡不鬧心,父親是個傳統的愛家男,勤勤懇懇工作,為孩子們從小就攢教育基金,喬西姐妹兩個,她還有個妹妹,兩個女孩都上了大學,喬西的本科好一點,不是藤校,但在州內是NO.1,因此畢業後直接申請了MIT,申請到了全獎;妹妹的學校略差一點,也是在州內。
她們的母親居然不是個家庭主婦,大概因為父親收入不算高,夫妻倆想存兩個孩子的大學學費還是很吃力的,因此找了一份穩定的文秘工作,收入夠家用,父親賺的錢一半買房,一半存起來。
第202章 搶人大戰 !第N彈!
喬西家大概就是典型的美國普通工薪階層了。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 有些人過的還不錯,有些人則各有各的不幸,但從外表上來看, 人人都差不多。
*
MIT是一所馳名國際的名校, 真正身處其間, 感受她的魅力, 便能感受到濃厚的學習氣氛,對於熱愛學習的人來說, 無異於天堂。
MIT的體量比起隔壁哈佛不算大,每年大約錄取1千多本科生,另外還有大概100個名額是給本國轉校生的, 也就是每年本科在校生總數不到5千人。種族構成上仍然以白人站絕對優勢, 其次是亞裔, 印度、華裔、日裔占優。本科階段有10%的國際生, 也就是說每年錄取的國際生不足百人。
這個錄取率也是非常之低了,每年有數千國際生申請MIT, 能被錄取的都是千里挑一。
阿蘭說:「康,你不用擔心, 你拿過IMO的金牌,只要你申請,一定會通過。」
她笑吟吟的點頭。IMO每年金牌只有幾人到十幾人,每一個金牌選手都可以挑選名校, 直接上國外名校的也有。她當然有過很多機會能選擇美國大學,這就是實力。
「康,你上大學的時候為什麼沒來MIT?」
「我那時候太年輕了, 我父母不放心我一個人出國。」
阿蘭似乎恍然,「對哦, 我忘了,你那時候多大?」
「14歲,不到15歲。」
「確實太年輕。」阿蘭捋了捋自己的大鬍子,「瞧,你來了,把我們都襯成了老頭子。」
喬西在他對面抬起頭,咧嘴笑了。
康妙玟也笑了,這倒是事實,她不知道要怎麼回答,那麼就不回答了,阿蘭說這話也並沒有期待她能有什麼回答。
「你有點像普林斯頓的陶,他很小的時候就來過美國,MIT和普林斯頓都希望他能提前就讀,但他還是選擇了澳大利亞的大學。」
這當然了,小孩子離不開父母嘛。神童陶很小就顯出不同尋常的智力,因此也早早受到各方面的關注,最後美國還是贏了,他去了普林斯頓,如今成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副教授。
阿蘭他們談到神童陶的時候多少都是有點羨慕的,全球數學界可以說集中了地球上最優秀的一批頭腦,但天才仍然是罕有的,陶哲軒大概8、9歲的時候應邀來了美國,去了一些大學參觀,並參加了美國高考SAT,只做了數學部分,滿分800分的數學部分,他得了760分,這個成績當然是極好的,因此當年美國數學大佬就想把孩子留在美國當小留學生。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