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一共90分鐘的電影,時間不長,內容卻很滿。
《倦鳥歸巢》講的是祖孫三代關於房子的故事。
老一輩習慣生活在農村,後來被在城裡打工,終於在縣城買了一套房的兒子媳婦接到了縣城裡,卻處處不習慣,總惦記著留在老家的菜地和牲口。
至於第3代的孫輩,又面臨著工作和考學的壓力,滿心滿眼渴望的,是徹底離開這個普通的小縣城,飛到大城市去。
這就是一個看起來很平常的,三代人雞飛狗跳的瑣碎故事。
電影跨度的時間很短,也沒有那種盪氣迴腸的轉折和衝突,只是被一連串的雞毛蒜皮推動著滾滾往前的無奈人生。
想回去的,想留下的,想遠走高飛的。
老一輩對鄉土的眷戀,中年人的滿身疲倦,以及年輕人那莽撞又朝氣蓬勃的渴望,在時而讓人會心一笑,時而又無奈搖頭,或哭笑不得的情緒中,就這麼順暢的流淌了下來。
這是一部看完以後,略有些心酸,又忍不住欣慰一笑的電影。
觀眾甚至不太記得那些大情節,可是對電影裡出現的一個又一個說熟悉又陌生的畫面,那些精巧的小設置,忍不住記憶猶新。
甚至一下子,產生了傾訴的欲望。
比如那位總是很閒魚的西風傳媒總經理,這時候就忍不住拉著旁邊的副總開始嘮嗑:「我也是從一個縣裡出來的,就是那種,網上說的那種典型的小鎮做題家,你別看我現在這個樣子,當年可也是個卷王,讀高中的時候大半年每天就睡4個小時,掐著時間就起來讀書,後來工作了也卷,結果卷得太狠傷了身體,才明白健康的可貴。」
一邊說,他一邊又喝了一口保溫杯里溫熱的麥冬枸杞茶。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故事。
年紀大的回望過去,年紀輕的展望未來,還有中間那一波,彷彷徨徨無所適從。
電影說的雖然是個小縣城發生的故事,卻又好像在說著每一個人的故事。
明明用的是針尖一點大的切入視角,繡出來的,卻是一整個時代。
看完了電影,在片尾字幕表的時候,薛蜜還忍不住發了一陣呆。
然後她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倒回到座位上,知道這部電影,成了。
雖然大概率跟幻影里那部突然冒出來的黑馬不太一樣,但是這一回的成績,只會更好。
甚至不需要藉助金手指和對未來的窺探,薛蜜也能確定。
而這時候,導演還在跟高管以及團隊成員商量,先去國外沖獎,要是真的能衝到幾個分量比較重的大獎,國內的票房應該也能好看一點。
「國內票房的話,一兩百萬應該問題不大,」導演對此態度比較保守,「千萬級別估計會難一點,不過如果能夠拿獎,還是有點希望。」
畢竟只是一部小成本的文藝電影,雖然追加過一次預算,成本也就那樣,只要能夠獲獎賣片,再在國內的院線拿到一點票房,回本的希望還是很大的,說不定還能小賺一筆。
對文藝片導演來說,能夠得獎的同時小賺,就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獎勵了。
雖然老爺子自己很喜歡這部作品,不過也拿不準國外那些評委的喜好,所以話不敢說死,只能比較保守的評估這部可能取得的成績。
這種評估對於電影後期同樣十分重要。
因為除了拍攝成本以外,電影發行還有另一個大頭,就是營銷費用。
對於這種小成本的文藝電影來說,營銷費用甚至有可能是拍攝成本的好幾倍。
對於電影票房和收益的正確預估,也決定著公司究竟準備投入多少資金在營銷方面。
導演當然希望獲獎以外,也能拿到個好票房,可是人嘛,總不能太貪心,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在商業領域特別成功的導演,自然要實事求是的評估電影可能取得的成績,不能讓投資方虧得太狠。
溫柔的給投資方留下一點餘地,才有可能長久的進行合作——這也是文藝片導演的處世之道,要不然一直大虧特虧,誰還會找他來拍電影?
西風傳媒的總經理本來也就是個鹹魚先生,而且確實覺得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大賣的相,比較贊同導演的判斷,也覺得營銷費用不著太多,簡單推一推就行。
沒想到,一直坐在邊上不太說話,以前也很少干涉公司決策,只負責當散財童子的大老闆,卻突然敲了敲桌面:「我倒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賣相,可以重點宣傳一波。」
其他人都一愣,看向薛蜜,等著老闆繼續發話。
「營銷費用……這個我也不懂,就按億級票房的體量宣傳吧。」到底是個富婆,說起過億的票房輕飄飄的,好像一點也沒當個事。
對絕大多數觀眾來說,才過一億的票房,好像也確實不能說是一部特別好的電影,畢竟真正大爆的商業大片,動輒都是二三十個億,四五十個億,襯托得一億票房,就跟一個可憐的小弟弟似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