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在羅馬教皇的倡導之下,歐洲幾乎的有擁有地中海岸線的基督教國家同時宣布加入神聖同盟。教皇國、威尼斯神聖共和國、羅馬帝國、西班牙及馬爾他騎士團,共同組建了一支地中海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艦隊,共計兩百艘大型點艦、一百艘物資運輸艦和五萬名精銳士兵參與戰鬥,這此兵力是奧斯曼土耳其海軍的兩倍之多。
一場大戰迫在眉睫,但除了少數幾個人,沒有人知道海雷丁向西班牙發出了議和信號。安德魯對他提出的條件非常謹慎,雙方就突尼西亞的歸還時間反覆交涉,直到戰前還沒有商量妥當,只好繼續保持接觸。
海雷丁手中直接掌握著奧斯曼土耳其的大部分海軍,而忠實於他的直屬海盜部隊,則肯為海盜王赴湯蹈火。只要海雷丁帶軍投靠,西班牙不僅可以控制整個地中海,甚至將世界海域的制霸權收入囊中,也大有機會。查理已經成被欺騙過一次,但這誘惑實在太大,令他不捨得斷然拒絕。
教皇國希望獲得宗教上的統冶地位,威尼斯迫切需要搶回奧斯曼土耳其占據的商路,而西班牙則暗中盼望對手攜帶大批軍艦投誠。神聖同盟高喊著「為了拯救基督教世界」的聖戰口號開赴戰場,乍一看團結緊密,可內部利益劃分卻並不一致。
一月,希臘,普雷韋扎海域。
海面上黑壓聚集著數不清的龐大戰艦,交戰雙方之間隔了一條寬闊的淨空帶。神對同盟能夠看到三個基本陣營,分別以教皇國的冠冕鑰匙旗幟、威尼斯共和國的黃金飛獅旗、西班牙的金紅三條旗區別。馬其他騎士團則分散在各個陣營中,負責醫療救護。
安德魯。維利亞手中攥著海雷丁的最後一封信,那是剛剛從信鴿腿上取下來的,內容依然是條件商討。海雷丁這次稍微退了一步,同意將直布羅陀海峽的統治權讓給西班牙,只要允許他在此搶劫即可。安德魯站在船頭看向對面,奧斯曼海軍的陣形紋絲不亂。這位西班牙元帥心中不禁感慨,投誠條件已經討論到如此詳細的地步,海雷丁還能不慌不忙,穩坐大局,心理素質的確是非同一般的強悍。
「元帥,對方開始攻擊了,我們迎戰吧?」炮聲已經響起,統領卻遲遲不發一言,大副忍不住開口詢問。
安德魯遲疑了一會兒,作出了一個令他後悔終生的決定:「不,我們跟在威尼斯後面,讓他們打先鋒。」
後世之人每次提到這次名垂青史的大海戰,回憶其中細節時,都要感慨海雷丁以少勝多的驚天計謀。他首先以投誠為誘餌欺騙西班牙人,使他們在戰場上袖手旁觀;接著又用間諜挑撥教皇國和威尼斯海軍的將領,阻止兩方戰術配合。
海雷丁徹底看透了神聖同盟的貌合神離,並以此為出發點分別對三個陣營下手。戰鬥開始後,果然只有威尼斯海軍沖在最前面,海雷丁先指揮側翼隔離教皇國,同時以迅猛絕倫的攻擊將威尼斯打得七零八落,接著調轉船頭,與側翼合圍教皇國海軍。
當西班牙人發現情況不對,想上前支援的時候,大局已經無法扭轉。教皇國見勢不妙搶先撤離,被拋棄的威尼斯海軍全軍覆沒,海雷丁乘勝追擊,俘獲了20多艘西班牙戰艦。
此戰神聖同盟大敗,艦船和兵員損失超過一半。威尼斯共和國被迫投降,接受每年30萬金幣的賠款,並割讓希臘領土,一代商業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普雷韋扎大海戰奠定了奧斯曼土耳其在整個東西地中海的霸權地位,自此以後30年,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膽敢挑戰蘇丹的海軍。一個時代開始,一個時代終結。
海雷丁贏了,他履行了當年讓所有強權在自己面前下跪求饒的誓言。西班牙船隻沉入海底,塞西莉亞徘徊在海上的小小靈魂終於可以安息了。
然而如古語所言:天平兩側,所獲與犧牲相等。普雷韋扎一戰中,海雷丁失去了世上最後一個血親——紅鬍子伊薩克。
他在率領騎兵上岸追逐敵人的時候中了埋伏,血戰力竭而死,遺體上刀傷與槍傷共計20多處。據倖存者敘述,伊薩克本來有機會衝出包圍圈,卻拋不下多年相隨的兄弟,最後決定與他們同生共死。
英雄的行為無垢,但在距離伊薩克殞命地點僅兩公里處,明明有一支奧斯曼本土貴族率領的隊伍,他們無視紅鬍子的求援信號,親眼看著伊薩克的騎兵被敵人包圍屠戮。
新軍與舊貴族的矛盾發展到戰場,伊薩克成了洛克塞拉娜的又一個政治犧牲品。
Chapter 31
喪禮的鐘聲響徹在伊斯坦堡的上空,宣禮塔上傳來聲聲憂傷而莊重的吟唱。鐘聲並不僅是為了在普雷韋扎海戰中喪生的將士而鳴,更是為了哀悼一位帝王的隕落。
蘇萊曼,這位帶領奧斯曼土耳其進入鼎盛時代的偉大戰士,一生中曾經3次親自出征,終因心病和舊傷復發死去。他的朋友,著名詩人巴基寫下一首詩歌,以表達他和所有奧斯曼同胞的悲傷:
天已大亮。難道我王不會從沉睡中醒來嗎?
他不會再像天上顯出的光輝那樣信步出帳嗎?
我們朝著道路久久凝視,卻全無消息。
來自彼土,來自陛下麾下陣前。
他面色灰白,嘴唇乾枯,在那裡躺著,恰如甜水培養的玫瑰花已經凋謝……讚美他,因為他在任何世界都保佑著你,在你光榮的名字前面寫著「殉教者」和「加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