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太子扯了一下嘴角,好像是在笑, 笑得極淡, “孤聽聞你詩字雙絕, 艷驚四座, 盡得你姑姑的真傳, 所以孤今天想向你求一副畫。”
一個念頭閃過,明語恍然明白他的意思。
“臣女技藝肯定不及姑姑那般,勉強算能入眼, 不知殿下想要什麼樣的畫?”
太子的笑飄忽起來,眼前的少女真不像是瓔珞教出來的。瓔珞一向恣意,性情極為爽直,是個心直口快的主。想不到她教出來的孩子如此小心翼翼, 說話做事規規矩矩。
他的心揪了一下, 到底是怎麼樣的心如死灰才會入了佛門。又是遭了什麼樣的變故, 她才會變得那般謹慎小心,教出了這樣一板一眼的孩子。
瓔珞,瓔珞。
你當年為什麼不回來,你怎知我不會護著你。
“就畫一幅你以前在山中修佛時的圖吧。”
明語心領神會, 太子殿下是想要姑姑的畫像。姑姑年少時與娘齊名,被稱為京城雙姝。可是她記憶中的姑姑,是個半邊臉都毀了的清苦女尼,再也不是太子心目中的少女。
她低下頭,“殿下,山中景致有春秋。春來花開桃紅柳綠美奐美侖,自是令人賞心悅目。秋來落葉枯殘蕭條瑟然,不及春日明媚之萬一。不知殿下想要春景還是秋景?”
太子殿下身子微晃,滿眼苦澀。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明艷動人的少女,那少女一顰一笑盡顯世家貴氣,宛如三月昭陽。
昭陽遲暮,她會是哪般模樣?
若是她還在,看到自己這副行將就木的樣子,不知那明媚的眼中會是何等神色?春來秋去,人生韶華轉瞬即逝,到頭來除了一室淒涼,只余記憶中的暖暖春色。
“孤心如暮日,已無心賞春日美景,不如你作一副秋日圖吧。枯枝殘葉,想必也有另一番美態。”
“那臣女便畫一幅山間秋日圖。”
太子扶著桌子起身,把位置讓給明語。明語行了一個禮,恭敬無比地走到那個位置前。殿內宮人太監都退到外面,唯有太子貼身的太監留下來聽候吩咐。
她盯著白絹,心緒翻湧。
山間四時美景更換,但日子卻實在是清苦。姑姑原是世家嫡女,生來便是國公府的明珠。在那些清苦的歲月中,她從未聽姑姑提起過去的事情。
那時候的她太少太單純,還不知道姑姑為什麼總喜歡站在山頭眺望著遠方,也不懂那死水一潭的眼中為何會有淚光。
當她懂得這些的時候,已是三世過後。
慢慢提筆,先畫的是山庵所處的山脈。幾筆勾勒出山脈綿綿之相,再到竹林環繞之處的木屋。木屋之上,是林中茅草鋪就的屋頂。
木屋不大,唯屋前廊台寬敞,擺放著一個方桌兩個蒲團。右邊的蒲團之上盤坐著一位女尼。女尼露出半邊側臉,神色虔誠雙手合十。
平和的表情,輕閉的眸。
她一身淄衣,頭戴僧帽。年紀必是不輕了,容顏之中沒有少女的明媚,有的只有歷經滄桑之後的淡然。濙然的神情之中,依稀可見年輕時的風華。
太子不知何時站到她的身後,以手做拳抵在嘴邊,強忍著沒有咳出聲來。不知過了多久,隨著明語勾抹最後一筆,他才終於沒能忍住,猛烈咳起來。
“…此景,甚美。”
此時,明語的思緒才從記憶中剝離。她凝視著白絹上的畫,心隱隱泛疼,她不會告訴太子姑姑另一邊臉已毀,也不會告訴他姑姑的一隻腳是跛的。
她希望在太子的心中,哪怕姑姑遁入空門,哪怕姑姑暮色沉沉,也依舊是他心中那個享譽京城的世家貴女。姑姑之所以不願回京,除了不想被世人詬病,讓祖母傷心讓國公府顏面掃地外,應該還有女子的心怯,她不想以那樣的面目再見自己的心上人。
“原來京城以外,還有這麼美的景色。”
太子語氣幽幽,他體弱多病,早些年還會偶爾出宮。這十幾年來,他連東宮都極少出,更別提去宮外。
那遠山美景,距京中千里之遙,於他而言太過遙遠。遠到這一生都無法觸及,也再無機會出去走一走。他的一生,都將困在這皇城之中,至死都不能任性一回。
“一人參禪,總是冷清。不知你們山門中人,可否會與旁人一起悟禪參佛,這裡是不是太過空寂了些?”
他瘦長的手指,指向女尼的對面。
那裡的蒲團靜靜,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人。
明語只覺得胸間湧起酸楚,哽在喉間幾欲淚奔。她慢慢彎腰行了一下禮,道了一聲恕罪後,重新拿起筆。
很快,女尼的對面,一個佛門男子的輪廓慢慢出來。那男人道家打扮,蓄長發拿佛塵,和女尼一樣側著臉。
那側臉赫然是太子的模樣,卻比他此時的模樣多了硬朗和飄然。生不能在一起,死後也不一定會重逢。在這幅畫中,他們終於圓滿了。
巍巍青山,竹林小屋,還有一對參禪的道友。畫無聲,人亦無聲,但那畫中的意境和祥寧躍然欲現,耳畔仿佛能聽到佛經輕誦。
你修佛來我問道,從此佛道結侶山間苦修,共話經文一起參悟。春賞山花美景,秋看落葉霜華。願修得功德圓滿,下一世做一對紅塵眷侶。
太子緩緩閉上眼,唇角泛起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