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7頁

    「這樣,合適嗎?」聽到聶天寶的話後,秦風猶豫了一下,說道:「時間趕的太緊了吧,要不就放明天好了。」

    「不緊,一點都不緊,老弟你放心,我開車一準誤不了你的事情的。」

    聶天寶說著話就拉著秦風要往外走了,從這裡去鑑定中心差不多需要一個小時,加上辦理存摺等事情,時間其實還是有些緊張的。

    「這真是,上趕著送錢,不要都不好意思啊。」

    看著聶天寶如此急切,秦風心中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了,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和這哥們犯沖,怎麼兩次都是對方生怕自己不要他的錢一般,拼命的往自個兒懷裡塞。

    京大門口就有幾個銀行,出了校門後,當著秦風的面,聶天寶新開了一個帳戶,將三百萬的款子打到了那個帳戶上,另外聶天寶又取了三萬塊錢的現金。

    等趕到柳會長的住處時,已經是下午快五點了,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等在了樓下,將秦風和聶天寶帶上了二樓。

    「柳會長,今兒真是麻煩您了。」

    鑑定還沒開始,聶天寶就將一個放著一萬塊的信封放到了柳會長的桌子上。

    這鑑定費也是有講究的,東西如果是真的,那此次的鑑定費,就是一萬塊錢,但如果是假的,聶天寶就需要將另外兩萬塊錢都掏出來。  

    有些人看到這裡不明白了,鑑定出來真的物件,那是件高興的事兒,鑑定費要多給啊,怎麼反倒是假的給三萬,真的才一萬呢?

    不過這事兒換位思考下就明白了,如果東西是假的,鑑定師幫助鑑定出來了,那聶天寶剩下的錢,可就不是三萬,而是三百萬了。

    此時古玩熱才剛剛興起,圈裡人大多用的都是這規矩,專家們也很敬業,基本上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但是再過幾年之後,各種鑑定機構和專家學者層出不窮,五十塊錢就能開出來一張鑑定證明,只是含金量卻遠非此時可比。

    「小聶,太客氣了。」

    柳會長客套了一句,人吃五穀雜糧,自然也需要金錢,像是接這種私活是很常見的事情,而且為了怕壞名聲,他們對私活的鑑定,往往比所里的工作還要上心。

    看著秦風抱著的錦盒,柳會長說道:「東西放桌子上吧,你拿著我不好上手啊。」

    這也是古玩行的規矩,像是陶瓷玉器這一類易碎的貴重物件,為了怕人碰瓷,一般是不會用手傳遞的,都是要放在桌上,別人才會伸手去拿。

    秦風點了點頭,將錦盒放在桌上,自己後退了一步。  

    來之前秦風就交代聶天寶不要介紹自己的身份,柳會長也只當他是聶天寶的跟班,並沒有和秦風多說什麼,走上前打開了錦盒。

    「咦?這種造型的玉器倒是很罕見啊。」

    柳會長的眼力可是要比聶天寶高明多了,即使沒拿放大鏡,他也一眼就看出了這十二生肖玉的特異之處,帶上老花鏡後,柳會長開始逐一查看了起來。

    「好!好東西,開門的傳世古玉!」

    拿起那龍首人身生肖玉後,柳會長忍不住贊道:「收藏這玉的人是行家啊,想必每日都要拿出來盤玩,這玉漿體厚實,沁色入玉三分,難得……難得一見的傳世寶玉啊!」

    鑑定古玉的幾個步驟,首先要從包漿、沁蝕、玉質、形神、腐蝕、文飾、刀痕這幾處看起,行家一眼掃去,就能看個大概。

    柳會長這玉石鑑定這一行里幹了數十年了,第一眼的感覺非常重要,剛入手這玩意就給他一種打開門的感覺。

    不過幫人鑑定,還是需要再三謹慎的,看了包漿之後,柳會長又拿起放大鏡仔細查看玉器沁蝕的情況來。

    至於玉質,琢磨玉石半輩子的柳會長還有這個自信,這一定是塊有年頭的古玉,而且觀其造型,應該是唐代居多。  

    一共十二塊生肖玉,柳會長足足看了將近兩個小時,這倒是讓秦風有些著急了。

    因為之前他分別給李然和何金龍打了電話,約好了在李然安排的那個地方相見,眼瞅著這就七點了,可這位老爺子還沒鑑定完畢呢。

    「好東西,小聶,你從哪淘弄來的這套物件啊?」

    就在秦風開始著急的時候,柳會長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最後一塊蛇形玉,開口說道:「這套玉器不管是從包漿還是沁蝕、玉質上,都符合古玉的特徵……

    而且這些生肖頭像形神兼具,人身的服飾應該是唐朝人所穿,刀工尤其精湛,有幾分漢八刀的影子,我敢說在當代的琢玉大師中,沒人能達到這種水平!」

    柳會長對這套玉器的評價極高,聽得一旁的聶天寶是眉飛色舞,這物件越是貴重,他得利就越大,反正已經和秦風談定了價錢,兩人誰都不能反悔的。

    「現在失傳的技藝,真的是太多了。」

    聽得柳會長的話後,秦風卻是另外一種心境,雖然老爺子的話代表著三百萬入帳,但秦風似乎並沒有感覺多少興奮。

    像秦風所用的這種工藝,在清朝康乾時期還有傳承,只不過國家近代風雨飄搖,很多珍貴的工藝,都沒能留傳下來。

    而科技的高速發展,也讓手工藝行業遭受了從所未有的重創。

    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玉器以及一些雕刻品,大多都是機器加工出來的,老輩人正在逐漸老去,而年輕人又不願意接班,再過幾十年,怕是現有的傳統工藝也將無法傳承下去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