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頁
主要是商界和文藝界的知名人士,大家聚在一起閒聊,組織者為某個慈善基金會募捐。
「社會名流」這個詞彙在舊社會極為盛行,指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的人物。
這些人或有錢財,或有才華,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屬於社會的中上層,和底層的百姓形成鮮明的對比。
解放後,這個詞彙成了被批判的對象。
不過隨著當下社會的發展,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形成了一個新的圈子,被稱為新貴。
說土一點也可以稱為大款和暴發戶。
其中不乏從海外歸來的商業精英和從體制內走出來的經營人才,他們和暴發戶有所區別。
這幫人有了財富,下一步自然想彰顯自己的身份,提高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他們成了新的社會名流。
慈善晚宴這種模式是從香港傳過來的。
香港經常舉辦這種名流聚會,以各種名目把商界大亨和文藝界的名人聚在一起。
如今內地也開始了這種操作模式,民間的慈善組織逐漸活躍起來。
說實話,內地百姓對慈善捐款興趣不大,一個是老百姓的收入還不高,還有就是對慈善組織的不信任,內地的慈善組織不夠公開透明。
舉辦慈善晚宴的慈善組織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了內地的新貴們。
慈善晚宴不光是吃飯,還會舉行一些小活動,比如慈善競拍。
這幫人想要出名,為此不惜一擲千金,尤其是暴發戶,喜歡拿錢砸人,與人置氣。
當然,這些人只是內地富豪中的少數,大部分富豪保持低調,講究財不露白。
在這場晚宴上,林子軒不算有錢人,他的總資產不過兩千多萬。
能夠受到邀請更多的是因為他是著名作家的緣故,慕姍姍是著名主持人,兩人在京城具有不小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對於慈善活動,林子軒並不熱衷。
不是說他沒有愛心,讓他捐款沒問題,卻不會深入的參與,更別說組建自己的基金會了。
國外的富豪和大明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會,他們通過基金會可以避稅,在幫助其他人的同時還能在社會上獲得好名聲。
林子軒會參加慈善活動,但不會成為管理者,國內的慈善組織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晚宴結束,兩人開車回家。
「以後這樣的場合怕是不會少了,這些人哪兒是做慈善,就是鬥富呢。」慕姍姍感嘆道。
「沒辦法,都是熟人,總要給人幾分臉面。」林子軒回應道。
在京城混的越久,認識的人越多,人面越廣,這種應酬就越難避免。
隨著好夢公司的發展,以及林子軒自身社會地位的提高,在別人眼裡,能夠邀請他出席活動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他和慕姍姍也成了所謂的社會名流。
人際關係同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慕姍姍明白這個道理。
「你回頭勸勸咱媽,讓小雪去幼兒園,過些天就要開學了。」慕姍姍轉移話題道,「小孩子最好是和同齡的孩子玩,小雪沒有幾個同齡的玩伴。」
小雪前兩天剛過了三歲的生日,差不多該上幼兒園了。
鄭秀蓮覺得孫女的年齡還小,等明年再說。
而且,一旦小雪上了幼兒園,她在家裡沒事可做,有點捨不得。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如果是住在大雜院裡,孩子多,不缺少玩伴。
像林子軒這樣住的獨門獨戶,小雪很難找到玩伴,小孩子還是和小孩子更有共同語言。
幼兒園招收三到六周歲的小孩子,小雪的年齡夠了,在幼兒園不僅能交朋友,還會做遊戲,開發智力,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慕姍姍說的有道理,不過鄭秀蓮的心情也要理解,該怎麼做,他真沒什麼頭緒。
「行,我試試看。」林子軒答應道。
「你可別忘了,我和咱媽說過幾次,她捨不得小雪我能理解,可也要讓小雪學會自己獨立,不能老這麼下去。」慕姍姍叮囑道。
「老年人就是這樣,喜歡孩子,要不怎麼會有隔代親的說法呢。」林子軒解釋道,「別著急,到時候就好了,總能明白過來。」
「希望如此吧。」慕姍姍無奈道。
「對了,馮哥和嫂子辦理了離婚手續,準備年底和徐姐結婚,你抽空去嫂子哪兒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林子軒提醒道。
馮小剛還是離婚了,年底和徐帆的婚禮不準備大辦,在京城就是請相熟的朋友聚一聚。
過年的時候和徐帆一起回她老家,在老家辦一次酒席,也就成了。
兩人在京城花了上百萬買了一套房子,正在裝修。
離婚後,馮小剛不能住在家裡,這幾天都在賓館,說是要安下心來琢磨劇本,其實是躲記者和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記者不知道從哪兒得到了消息,都追到好夢公司來了。
馮小剛和徐帆都是影視圈的名人,這年頭名人離婚不算新鮮。
記者更想知道的是馮小剛和徐帆是什麼時候好上了,是不是婚外情。
如果被證實馮小剛在婚內和徐帆好上了,這就是一條大新聞。
讀者對這類新聞一向喜聞樂見。
還有記者懷疑其中是不是有潛規則,否則徐帆怎麼會看上馮小剛呢,當然,不排除郎才女貌,人家就是看對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