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從電視劇市場轉戰電影圈,如此一來,就能獲得和花城電視台談判的籌碼,你要是逼急了,我以後就進軍電影行業了。
再說,有了電影,演員肯定就安分下來了。
誰不想拍電影啊,電視劇演員和電影演員檔次就不同了,這樣內部的矛盾就暫時化解了。
唯一的問題是,陳常樂對電影行業比較陌生,這才想找林子軒帶帶路。
大家這麼熟,他相信林子軒不會坑他。
林子軒感慨不已,當年就敢下海開公司的人就沒有不精明的,陳常樂能成功不光是林子軒的提點,人家是真有頭腦和本事。
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由之路
對於陳常樂提出的這個合作計劃,林子軒自然答應下來,這是一個有利可圖的項目。
他雖然不太關注粵省的影視圈,但像《外來媳婦本地郎》這種在當地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情景喜劇,會不時的出現在媒體上。
現在不像以前了,《渴望》的收視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除了劇情感人至深,還因為當時大家沒有其他劇集可看,只能守著華國電視台。
這才造就了收視率神話。
如今電視劇市場繁榮,觀眾有了選擇,一部劇的收視率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就算是熱播。
由此可見,《外來媳婦本地郎》在粵省的受歡迎程度。
林子軒估算了一下,這類影片的製作成本不高,三百萬足夠了,只要在粵省能拿下一千萬的票房,就能穩賺不賠。
馮小剛的三部賀歲片在京城的票房基本上都在千萬以上,這就是地域優勢。
而且,南北方的喜劇差別很大,和好夢公司沒有直接的衝突。
如果有影視公司要拍京味喜劇,那林子軒肯定不會答應合作,他不能培養競爭對手。
「陳哥,以咱們的交情這就是一句話的事兒,你有這個心思,我肯定傾力相助。」林子軒保證道,「粵省我不熟,也不太懂嶺南的喜劇,這個事還是以你為主,我幫著打下手就行了。」
「林老弟過謙了,你們是這方面的行家,要教教我怎麼做。」陳常樂客氣道。
「說實話,有了電視劇打底子,只要片子拍的不是太差,觀眾肯定會買帳,不過陳哥你要想做成招牌的話就要下一番功夫了。」林子軒建議道,「以後每年,或者每兩年推出一部電影,把這個系列一直做下去,那第一部就不能讓觀眾失望。」
「我正是這麼想的,就像電視劇一樣,一直拍一直賺錢。」陳常樂點頭道。
「這樣吧,陳哥你先弄個本子出來,我這邊找人弄拍攝計劃和後期的宣傳發行,咱們爭取在年底拍出來,衝擊賀歲檔。」林子軒商量道。
今年馮小剛退出了賀歲檔,不少影視公司都盯著這塊呢,林子軒不介意插上一手。
《外來媳婦本地郎》這種本地喜劇在粵省估計沒有競爭對手,粵省的經濟發達,觀眾的基數大,票房收入極為可觀。
陳常樂正是想複製馮小剛賀歲片的成功,對林子軒的安排非常贊同。
粵省受到香港影視圈的影響,觀眾更容易接受賀歲片。
從電視劇轉到電影行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初好夢公司拍《甲方乙方》是和京城電影製片廠合作,用的是京影廠的人員和器材。
那幫人覺得馮小剛是新手,劇組還鬧出了不小的矛盾。
這讓林子軒下決心組建自己的班底,陳常樂面臨著相同的問題,他沒有拍電影的人才。
粵省有國有電影製片廠,比如粵江電影製片廠,就在花城,陳常樂為什麼要捨近求遠,不和粵影廠合作,而是找林子軒呢。
一個是粵影廠不一定會和他合作,他沒有門路。
而且,他擔心粵影廠的胃口太大,把這部影片的版權拿過去,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粵影廠要是覺得這部片子賺錢,他們就自己拍續集了,頂多是給你點錢買斷版權就完了,他們有這個底氣。
你要是不願意,他們最多換個名字,照樣拍。
陳常樂和林子軒都是民營影視公司,一南一北,沒有利益衝突,林子軒在粵省沒根底,不會有什麼想法,大家合作愉快。
這可以說是陳常樂精明,也可以說他的格局太小,把這部片子看的太重了。
如果他能找粵江電影製片廠合作,和粵影廠打好關係,一部片子的得失不算什麼,或許會因此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林子軒的策略是先依附國有電影製片廠,逐步發展壯大自己,獲得電影的發行權,再脫離對國有電影製片廠的依賴,從而真正的獨立。
這是民營影視公司的必由之路。
當然,在華國國內,想要真正的脫離國有企業那是不可能的,合作共贏才是根本。
陳常樂的做法還算穩妥,他只要手裡有《外來媳婦本地郎》的版權,就是一個源源不斷的賺錢工具,這輩子都不用愁了。
兩人商量出來一個大概的章程,陳常樂提供劇本,還用電視劇的原班人馬出演。
林子軒會派人過來幫著籌建劇組,負責後期的製作宣傳。
在投資方面,總投資是三百萬,只能算一部低成本的喜劇片,陳常樂出資兩百二十萬,林子軒出資八十萬,影片的收益按照投資比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