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姜文的心很大,也很野,他並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演員這個行當里。
他想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拍那些有意思的故事。
這種人往積極的方面說叫做有理想,其實就是控制欲太強,他不滿足於成為導演的棋子,他要自己做導演。
所以,這兩年他有意識的尋找好故事,為轉型成為導演做準備。
然而,他想轉型,整個華國社會也在轉型,如今下海經商成為時代潮流,人心浮動,作家下海成立文化公司的大有人在,被稱為文化商人。
正因為如此,姜文才抱怨看不到好故事了。
他聽到張藝謀找到了一個好故事要拍攝成電影,心裡羨慕,想想就知道,能讓張藝謀在雜誌沒上市之前就打電話簽下改編權的小說一定是個好故事。
這次他晚了一步,姜文把目光轉向了林子軒。
「小林,下次你寫的小說要先給我看看。」姜文理直氣壯地說道。
「姜哥,這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只要咱們能拍攝好這部電視劇,等有了空閒,咱們琢磨出一個好本子來。」林子軒允諾道。
「這可是你說的,我給你記著呢。」姜文認真道。
如果說先前姜文對林子軒的印象是小有才華,做事踏實,那麼現在則更為重視了。
林子軒沒想到張藝謀的一個電話還能起到這種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姜文能好好合作,這部電視劇的拍攝會順利很多,他也能輕鬆不少。
「對了,你那小說到底講了什麼?」姜文追問道,「我來演怎麼樣?」
他說得理所當然,似乎就沒有他演不了的角色。
林子軒想了想姜文來演《活著》里的福貴,暗自搖了搖頭,還是葛優來演更合適,不過他不會直接這麼說,主要是不想和姜文爭辯。
「這你要問張導的意見,我可做不了主。」林子軒把問題推給了張藝謀。
姜文用手指了指林子軒,一臉無語,他明白這是林子軒不看好他,以前碰到這種問題,林子軒都會推給馮小剛。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去的路
林子軒早上六點半開車送慕姍姍上學。
在不堵車的情況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來到紐約曼哈頓區,看著慕姍姍進入學校,他會和道具師去唐人街,或者和馮小剛在紐約四處轉悠。
他們要尋找適合拍攝電視劇的場地。
包括一間地下室,一家中餐廳,一家製衣廠和一座豪華別墅。
地下室是王起明剛來紐約時的住處,中餐廳是他打工的場所,他依靠製衣廠發家,住進了豪華別墅,這些基本上就是劇中主角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其他還有機場、醫院、學校和辦公樓等等外景,都需要一一聯繫。
對於剛到紐約的他們來說,想要單獨完成這些工作根本不可能,還需要當地華人的幫忙。
華國大使館給他們介紹了一位紐約通,幫著劇組處理相關事務。
這人叫做陳青,四十歲左右,來到美國有十年的光景。
他在國內學的是繪畫,畢業於華國美院,舉辦過個人畫展,頗有名氣,後來到美國留學。
「我當時覺得自己不錯了,過不慣國內那種教條沉悶的日子,就想著到國外憑著咱這手繪畫功底怎麼著也能混個藝術家吧,來了之後才發現紐約最不缺的就是所謂的藝術家。」陳青自嘲道,「你看看這條街上的人,說出去自己都是藝術家,有人還有自己的工作室呢,其實就是地下室。」
陳青正領著林子軒和馮小剛來看地下室,這裡位於曼哈頓區第一大道和第二大道之間,聚集了一批不得志的藝術家,旁邊還有藝術博物館。
在街上能看到不少藝術家在售賣自己的作品,林子軒是看不懂,也沒有興趣。
「趁著現在便宜撈幾件,他們中間興許能出畢卡索呢,那就賺大了。」馮小剛說笑道。
「那也要等他們死後才值錢。」陳青不客氣地說道,「我以前和他們一樣,心比天高,總覺得自己畫的都是藝術,價值連城,就是沒人懂得欣賞,後來等我沒錢吃飯,餓了幾天後終於想明白了,藝術什麼都不是,還是富蘭克林最實在。」
陳青幫林子軒辦事是收費的,並不是義務幫忙。
他早就不畫畫了,幫著剛來紐約的華人找住處,介紹工作,就這樣成了紐約通。
「那怎麼不回國呢?回美院繼續畫畫唄。」林子軒不解道。
「見識了國外的繁華誰還願意回去啊,回去被人笑話啊?」陳青不以為然道。
在八十年代,一批受不了國內刻板生活的藝術家們興沖沖的來到美國,想要呼吸美國自由的空氣,不過現實是殘酷的。
他們生活在紐約社會的底層,過著貧困的日子,抱怨著沒人欣賞,認為是社會不公。
有些人做出了改變,變得現實,有些人變得暴躁和神經質,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在陳青的敘述中,一個藝術家群體的縮影顯現了出來。
「這才是真實的素材。」馮小剛感嘆道。
這只是一部分華國人在紐約的生活,還有人從底層做起,一步步的奮鬥,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過在以白人為主的社會裡,很難得到晉升和發展。
「你們要拍的故事我大概了解,這種事在紐約太普遍了,每天都有人發財,也有人破產。」陳青無所謂地說道,「不過就算是破產,也不會回國,在國外生活久了,沒辦法適應國內的生活,你們來這幾天應該有感觸吧,在紐約下頓館子就是國內一個月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