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頁
如果想拍新聞片或者生活類電視節目,普通的攝像機足夠了,即便是拍紀錄片,用到高清攝像機的地方也不多。
目前,國內電視台播放的紀錄片大部分是從國外購買的。
製作紀錄片耗時耗力,投資不菲,遠不如外購方便。
而且,電視台不認為紀錄片能掙錢,收視率一直低迷,沒有觀眾愛看,比戲曲節目和少兒節目的收視率還要低。
以電視台的實力,當然能買得起高清攝像機,但他們為什麼要花這個錢呢?
說到底,還是領導不重視。
張藝謀製作申奧電視片,為了給評委們留下深刻印象,使用了高清攝像機,就是因為大家重視這個事兒。
慕姍姍有同樣的考慮。
如果只用高清攝像機拍一部紀錄片,拍完後就不用了,那太浪費了。
還不能保證這部紀錄片一定能賺錢。
「貴是貴了點,不過你想啊,現在技術發展這麼快,以後估計還會有高畫質電視機,觀眾會從對節目內容的需求轉變到對畫面的需求,高清攝像機是一種趨勢,咱們只是先走一步。」林子軒如此說道。
「確實,這麼拍出來的畫面觀眾肯定覺得新鮮。」慕姍姍同意道。
關於《舌尖上的華國》這檔節目,林子軒不著急。
就算現在籌備,也要一兩年後才能出成果,就像做菜一樣,需要精雕細琢。
車子來到演唱會的場館,觀眾已經入場,據說有將近十萬人,遠遠就能聽到歡呼聲,周圍有不少警察警戒。
好夢公司的三輛車子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進入停車場,一行人從後門入場。
林子軒和慕姍姍從後台穿過。
後台有數間搭建起來的簡易休息室,供明星們換裝和休息,像這些名氣大的歌星,每人都是單獨的房間。
兩人沒打算和這些人閒聊,只想著到前台的包廂內就坐。
「林總,慕老師,我是汪函,歡迎你們前來。」迎面過來的是湘南電視台的主持人汪函,他熱情的招呼道。
慕姍姍是主持界的前輩,汪函這兩年在湘南台嶄露頭角,是後起之秀。
在這個圈子裡,假如雙方不是太熟,稱呼「老師」比較合適。
何炯是湘南台外聘的主持人,汪函屬於湘南台體制內的員工。
兩人和汪函寒暄了兩句。
這時候,旁邊休息室的一扇門打開,劉德樺和一位助理模樣的人走了出來。
「林老闆,幸會。」劉德樺伸出手,對林子軒說道。
「劉先生,你好。」林子軒和劉德樺握了握手,回應道。
「一直想和林老闆合作,沒想到能在這裡見面。」劉德樺客氣道。
劉德樺時常參加內地的活動,是春晚的常客。
他有自己的電影公司,在歌手和演員兩個領域都有不錯的發展,今年還拿到了香港金像獎的影帝。
可以說,他是一位非常勤奮的藝人。
《臥虎藏龍》的成功讓香港演藝圈重新認識了好夢公司,只是林子軒在香港演藝圈的名聲不太好。
不少人認為林子軒不好合作,對香港電影人存有偏見。
以《臥虎藏龍》的選角為例,周潤法和楊子瓊沒能出演,否則兩人憑藉這部影片打開西方市場,身價倍增。
那些參與過《臥虎藏龍》拍攝的香港電影人同樣對林子軒沒有好感。
再加上,林子軒拒絕了和周星馳的合作,香港電影圈的一些人對林子軒產生牴觸,散播不利於好夢公司和林子軒的言論。
林子軒對此無所謂,他不否認自己的態度。
不過他不是不和香港電影人合作,而是有選擇性的合作。
第六百四十二章 傳言
這是香港電影人的普遍心態。
一方面想進入內地市場賺錢,一方面又放不下架子,總覺得好萊塢老大,他們老二,自己是頂尖的。
能讓他們服氣的只有好萊塢,至於內地的電影工業,他們根本看不上。
前期來內地淘金的香港電影人要價非常高,同等資歷的攝影師,酬勞是內地攝影師的十倍以上。
有意思的是,香港的電影人大多是非科班出身。
他們在片場一點點的積累經驗,跟著師傅學習,懂得變通,這是他們的優勢。
但在專業性上遠不如內地的人員,內地的電影人缺少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經驗的積累,需要通過不斷的拍片,拍大片才能成長。
林子軒在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刷經驗的機會。
他選擇合作夥伴的條件是首先對內地不能存在偏見,其次是真心想合作。
如果把內地市場當成提款機,拍爛片撈錢,他只能說抱歉了。
或許他的條件較為苛刻,不過這是原則問題。
林子軒在香港也有朋友,比如早期合作過的文雋,還有後來的江至強,這證明他並不拒絕和香港電影人合作。
劉德樺在香港電影圈人緣很好,多年的努力成就了天王的地位。
他聽過有關林子軒的各種傳言。
有人說香港電影人想到內地發展,尤其是在京城,有兩個人需要見一見。
一個是華影集團的韓三平,還有一個是好夢公司的林子軒。
這叫做拜碼頭。
韓三平是京城電影製片廠的廠長,華影集團的副董事長,這是官面上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