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有人不以為然,覺得就是一種炒作;有人卻心潮澎湃,認為終於有了展現自己的舞台。
前者多是這個圈子裡的老人,見多識廣,也或者是心灰意冷,後者是年輕的歌手,他們對未來抱有期望,不怕失敗。
也有人認真的研究了這檔節目的規則,黃勃就是如此。
他沒有被四名明星級別的導師吸引,也沒想著能拿冠軍,最終和音樂公司簽約。
黃勃清楚以他的條件即便得到導師的認可,和音樂公司簽約,前途也很渺茫。
他覺得這檔節目有一點說的很好,那就是展現自我。
無論結果如何,我在這個舞台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通過電視播出被更多的人關注到,不只是為了能夠讓家人看到。
電視面向全國播出,興許就會有人覺得這個黃勃不錯,這就是機會。
他在京城這幾年,欠缺的正是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
他會唱歌,會跳舞,會說笑話,這麼多年在歌廳的歷練,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不怯場。
黃勃琢磨了之後,決定前去報名,參加《華國之聲》的海選。
大多數參加海選的人不像黃勃那麼想,他們更關心怎麼樣獲得導師的青睞,以及和音樂公司簽合同,成為一名正式的歌手。
《華國之聲》節目組和四家音樂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這四家都是京城本地的公司,從事流行音樂的創作和推廣工作,有一定的名氣,但和海外的音樂公司還沒辦法相比。
這畢竟是一檔新節目,就算聯繫那些大型的音樂公司,人家也未必會感興趣。
而且,林子軒有著其他的打算。
一旦這檔節目獲得了成功,那通過節目成名的參賽者以後很可能成為國內的著名歌星,這些人會被音樂公司簽下來,替他們賺錢。
這種感覺就像是替他人做嫁衣,那還不如自己開一家音樂公司。
《華國之聲》這檔節目在電視上播出,保證了參賽者被觀眾熟知,成為公眾人物,然後簽到自家的音樂公司,替公司賺錢。
這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然而,目前姍姍文化和好夢公司都沒有音樂製作部門,也沒有培養和推廣歌手的經驗。
第一季節目只能和其他音樂公司合作,等到節目有了名氣,就能自己運作了。
按照合約,這四家音樂公司會派人在音樂方面對參賽者進行把關。
比如在海選期間,音樂公司的人會挑選出那些聲音識別度高的參賽者。
當大家閉上眼睛聽歌的時候,有些歌手一聽就知道是誰,有些歌手則需要仔細聽才能分辨的出來,這就是聲音識別度。
識別度越高說明聲音越有特色,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更值得培養。
除了對參賽者把關,還要對入圍的選手進行聲樂方面的基礎培訓。
四名導師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那就需要音樂公司的樂理老師出面。
很多酒吧駐唱歌手沒有經過系統的聲樂訓練,只是通過磁帶或者音樂光碟練習唱歌。
這只能說是一種模仿,而不是真的懂得了樂理。
就算是一個不懂五線譜的普通人也能通過模仿唱的不錯,卻很難成為專業的歌手。
所以,選出有特質的聲音後,還要對他們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錄製節目。
到了導師選擇學員的階段,那些被選上的學員會繼續進行更深入的音樂培訓。
這些培訓都需要花錢,這是和音樂公司合作的一個原因。
作為回報,音樂公司有權利選擇和參賽的學員簽約,培養他們成為一名專業的歌手。
雖說《華國之聲》不允許專業的歌手參賽,但音樂公司有可能會讓旗下的新人歌手混進來,進行宣傳炒作,提高知名度。
這就是貓膩和黑幕了。
好在只是第一季,誰也無法預料節目能不能火爆起來,音樂公司的小動作做的很節制,慕姍姍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到了明年的第二季,肯定會有更嚴格的規則,這種事杜絕不了,只能儘可能的保證公平。
黃勃到《華國之聲》節目組所在的紫玉飯店報了名,填寫了個人資料,參加了初選。
初選相當簡單,就是看看唱的怎麼樣,有沒有基本的唱功,把渾水摸魚的參賽者淘汰。
這不是達人秀,而是歌唱比賽,重點看的是唱功。
這對黃勃來說是小兒科,很容易進入了初選,複選是挑出那些在聲音上有特色,有一定培養潛力的歌手進入節目錄製環節。
只有進入複選的選手才有機會上電視,還不是一定能上電視。
選手在錄製過程中表現不好,出現低俗的表演,或者發生意外,都可能被節目組剪輯掉。
在複選通過後,黃勃拿到了一張更為詳細的表格。
上面不僅要填寫自己的簡歷,還要填寫身體有沒有疾病,有沒有犯罪前科,有沒有沾染毒品和賭博等不良嗜好。
要求選手如實填寫,節目組會進行調查核實,一旦發現填寫不實,會取消參賽資格。
《華國之聲》是一檔勵志節目,不能出現醜聞。
如果節目在電視台播出期間,一名人氣很高的學員突然被媒體爆出醜聞,那影響就大了,節目不僅可能被停播,還要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