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那出國的費用怎麼辦?」慕姍姍擔心道。
「放心吧,咱們現在也是有錢人了,上百萬美金在手還擔心學費麼?」林子軒說笑道。
「你不會是想挪用公款吧?犯法的事咱們可不干。」慕姍姍勸阻道。
「想什麼呢,你英文那麼好,到時候把你弄進劇組充當翻譯,順便管管帳什麼的,這不就是一份工資麼?這下生活費不用愁了。」林子軒盤算道,「至於學費咱們湊湊就行了,半年時間不過就是幾千塊錢,先把我這次的勞務費預支出來。」
其實還有個辦法,那就是和贊助商利益交換,贊助商私下贊助慕姍姍留學,林子軒則在電視劇里多加幾個產品的鏡頭。
這屬於私下交易,不寫入合同,像這種大製作難免會有利益瓜葛。
林子軒不想這麼做,倒不是說他有多高尚,而是因為他膽子不大,怕出事,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比什麼都強。
當然,他也不是不知道變通,把慕姍姍安排進劇組能掙一份工資沒什麼不好。
「這倒也行,我這也算是半工半讀了。」慕姍姍同意道。
「咱們這叫做夫妻店,你織布來我耕田,我挑水來你澆園,咱倆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林子軒用黃梅戲的調子清唱道。
慕姍姍雖然覺得唱的不夠正規,有點不倫不類,卻聽得無比的舒心。
到了臘月十三,馮小剛終於等來了好消息,姜文回來了。
倆人一合計,咱們上門拜訪吧,實在不行,多跑幾趟就是了,至少要把誠意表達出來,要是真的沒轍,那只能找其他演員了。
1992年1月19日,林子軒和馮小剛前往姜文家裡。
馮小剛事先打過電話,確認了姜文在家,這一天還下著雪,雪不大,卻很密。
他們在一棟家屬樓前停了車,樓不高,只有四層。
家屬樓是單位為解決職工住房自己籌資建造的樓房,樓道內比較擁擠,堆放著蜂窩煤和雜物,家家戶戶做飯也是在樓道內。
這年代的住房條件就這樣,能在京城有個窩就不錯了。
兩人好不容易來到姜文家門口,敲敲門,門打開,就看到姜文露出頭來。
「我們是電視藝術中心的,先前打過電話。」馮小剛介紹道。
「我知道你們藝術中心,打過不少次電話,到屋裡來吧。」姜文招呼道,「我怎麼看你挺面熟,是不是以前見過。」
「沒有吧,我沒印象啊。」馮小剛不確定道。
「哦,我想起來了,你在《編輯部的故事》里出現過是吧?」姜文恍然道,「你們那劇拍的真好,有次正做飯呢,電視上開始播了,我光顧看了,把飯給燒糊了。」
「您太捧了,我們就是真心實意的想給觀眾拍一部好看的電視劇。」馮小剛看姜文對《編輯部的故事》感興趣,便趁機說道,「這就是《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小林,也是這部新劇的編劇和製片。」
「我聽說過,在圈子裡挺有名,《頑主》和《渴望》我都看過,挺有意思。」姜文評價道,「你們的來意我知道了,要不這樣,我先看看劇本再說。」
「行,那你先看著。」林子軒從皮包里拿出劇本,遞了過去。
姜文很直接,也不管林子軒和馮小剛,拿著劇本就開始看,這一看就將近一個小時。
兩人陪著姜文干坐了一個小時,連口茶都沒喝,主要是姜文就沒給他們倒茶。
「行,這戲我接了。」姜文抬起頭,答應道。
林子軒和馮小剛離開的時候還有點難以置信,沒想到姜文就這麼答應了。
按照姜文的說法,劇本必須要有意思,沒意思他不會接,這本子裡王起明這個角色前後反差很大,演起來一定很有意思。
看著眼前飄飄灑灑的雪花,馮小剛頗為感慨。
「咱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他如此說道。
第九十八章 對手戲
馮小剛的好日子只過了兩天,兩天後姜文找了過來,和他探討劇本。
這兩天,姜文在家裡研讀《京城人在紐約》的劇本,還做了讀書筆記,在筆記上都是他認為存在疑問的地方,也就是說他覺得需要修改。
他來到友誼賓館,覺得這兒條件不錯,挺暖和又管飯,就不打算走了。
姜文按照讀書筆記上的記載逐條的和馮小剛探討,如果你能說服他那沒問題,要是不能說服他那就要按照他的意思來。
他還把林子軒這個編劇拉上,一起研究。
怎麼說這都是認真負責的態度,有助於演員的表演,林子軒和馮小剛挺配合。
又過了兩天,姜文看著面試演員有意思,就主動參與了進來,還以演員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華國一線的男演員,在演戲方面自然很有發言權。
他甚至提出了兩個演員的人選。
一個是劇中王起明的女兒,他覺得《頑主》中一位年輕女演員不錯,叫做馬晴晴。
還有一個是劇中美國人大衛,他認識一個美國人,在京城美國大使館從事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工作,他覺得那美國人不錯。
這個也好說,推薦演員是正常現象,只要合適就行。
又過了兩天,姜文開始和馮小剛討論拍戲的話題,這幕戲咱們怎麼拍……
「我真傻,以前光是聽說他愛較真,難交流,沒想到是真的,我算是體會到和大明星合作的滋味了。」馮小剛對林子軒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