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國外的漢學家是無利不起早。
這位法國漢學家之所以願意翻譯《活著》也是因為法國國內有家出版社有出版的意圖,他能從中賺取版稅,而不是說因為喜好華國的文學。
否則華國國內有大批的小說,也不見他有興趣。
這家法國出版社叫做阿歇特出版社,是法國最大的綜合性出版集團,旗下有多家出版公司,想要出版《活著》的是它下屬的一家叫做阿歇特普通文學的出版社。
林子軒不知道是不是法國電影人讓路易推薦的功勞,不過小說能在國外出版是好事。
這意味著他能拿到版稅了,目前國內還是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活著》。
他招待了這位法國漢學家,一位五十多歲的法國老頭,精通漢語,雙方交流沒有問題。
翻譯小說是翻譯家對小說的一種再創造,不一定要和原作者進行交流,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翻譯,這就是意譯,也叫做自由翻譯。
還有一種是直譯,既要保持原著的內容,也要保持原著的形式,儘可能還原原著的風貌。
每個翻譯家都有自己的習慣,這位法國漢學家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活著》這部小說,他發現電影和小說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改動的相當大。
尤其是細節部分,電影太過粗糙,就像是劣質版的小說。
這也難怪,電影要把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濃縮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總要有所取捨。
如果光看了電影,沒看原著小說,會覺得電影還不錯,可要是先看了原著小說,再去看電影,就會發現電影的不足之處了。
小說改編成電影都會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很難讓看了原著的讀者滿意。
這就是《活著》在國內放映的時候,那些作家不滿意的原因,他們覺得《活著》的原著那麼精彩,被張藝謀給改的亂七八糟。
不少圈內人都說張藝謀的電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蹭了一個好原著。
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張藝謀拍電影總是喜歡改編自小說,然後加入自己的東西,把原著小說改的面目全非,讓人詬病。
要是論起文學性,小說比電影高了好幾個層次。
張藝謀的長處是他能把那些原著小說糅合成自己的東西,拍攝出自己的風格來,成就張氏風格的電影,這也是一種本事。
這位法國漢學家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走電影的路子。
法國觀眾是先看的電影,再去看小說,如果他們發現小說和電影是兩碼事,可能不容易接受這種狀況,甚至認為翻譯出了問題。
為了小說的銷量,按照電影來翻譯是最好的選擇,法國讀者更容易接受。
還有一種是翻譯《活著》的原著小說,小說的文學性更強,悲劇性更濃,能給讀者更為強烈的感情衝擊,這是一部傑出的小說。
就這個問題他和林子軒做了交流,畢竟他希望自己翻譯的版本能夠得到原作者的認可。
「你翻譯的是小說,不是劇本,如果你想翻譯劇本,可以去找張藝謀。」林子軒回應道。
除了法國的出版社,荷蘭一家叫做造反者的出版社也對《活著》有出版意向,他們托人找到林子軒,想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權。
這家出版社是荷蘭一家規模不大的獨立出版社,主要出版其他國家的翻譯作品。
隨著電影在各國的上映,小說逐步的走向世界,林子軒以作家的身份出現在西方文壇。
第二百二十九章 傳媒
進入八月,華宜廣告公司。
這家公司在建國門附近,規模不大,有二十幾名員工,大部分都是和客戶聯繫的業務員,有幾位是編輯和美工,負責廣告材料的排版和繪製。
今年前半年公司的業務一般,勉強維持生計,自從接到華國銀行的單子後,才有了起色。
王鍾軍暫時把公司的業務交給愛人和弟弟負責,他專心策划起電影的宣傳事宜。
韓三平認同了好夢公司的宣傳方案,林子軒把宣傳《甲方乙方》的事務交給了華宜廣告公司負責,宣傳費用是10萬元,持續時間到電影放映結束。
這是好夢和華宜的第一次合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方面,王鍾軍和各大報刊雜誌都很熟悉,知道如何挑起話題,製造噱頭,從而影響輿論導向,吸引讀者的關注。
林子軒雖然也能想到類似的手段,可具體怎麼操作是個大問題,他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以後的電影行業會越來越倚重宣傳,在國外,一部爛片通過精心策劃的宣傳從而大賣的例子並不少見,好夢公司也要加強這方面人才的培養。
王鍾軍只收了5萬元,這是友情價,對華宜廣告來說只是一筆小單子,不過他非常重視。
他做這件事倒不是為了錢,一個是通過這件事展現自身的能力,在圈子裡得到重視,還有就是看看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他學的是傳媒,廣告只是傳媒里的小眾,真正和傳媒聯繫緊密的還是娛樂行業。
影視劇的營銷,藝人的包裝和推廣,維繫和媒體的關係等等,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看著在自己的策劃下一部電影獲得成功,他會很有成就感,這對他來說也是經驗的積累。
在京城生活,王鍾軍深知想要進入演藝圈很容易,只要有錢就行,那些大款能和演藝圈的大導演和大明星吃吃喝喝,談笑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