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林子軒原本想讓慕姍姍這時候回國,她的紀錄片拍攝的差不多了,紐約大學的那個培訓班上不上都無所謂,證書已經拿到手了。
不過慕姍姍覺得劇組人少了,請的廚師可以辭退,需要有人照顧劇組的生活。
倆人既然一塊來的,那就一塊回去好了。
「要是沒錢回國,咱們就只能流落街頭了,你看那些紐約街頭的藝術家,都是沒錢回國的,到時候咱們也藝術一回。」林子軒說笑道。
「就你還藝術家啊,那藝術家也太不值錢了,你頂多算是個文藝工作者。」慕姍姍打擊道,「你以前不是說要挖穿地球麼?這回咱們能不能回去就看你得了。」
「沒事,我慢慢挖,我不行不是還有咱們兒子麼,兒子不行還有孫子呢,總有挖穿地球的那一天,以後史書上會記載下我的壯舉,這就叫做林公挖地球,以此鼓勵後世的人堅持不懈的精神。」林子軒瞎扯道。
「得了吧,咱們不被當成傻子就不錯了。」慕姍姍無語道。
「傻子有什麼不好,不是說傻人有傻福麼?我不就娶了你?」林子軒得意道。
「你才不傻呢,是我傻,我有時候就想當初不知道怎麼得稀里糊塗的就被你給騙了。」慕姍姍回憶道。
他們閒聊著,想著過去的時光,有些甜蜜,有些溫情。
第一百三十章 聚散離合
作為三位主演之一,王姬最先離開劇組。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大家對這位性格開朗大方,還有點倔強的京城姑娘感覺不錯。
她不僅很好的演繹了劇中的人物,和姜文對戲不落下風,還給劇組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她畢竟在美國生活多年。
1987年,王姬來到洛杉磯的時候身上只有60美金,只會說簡單的英語。
她一邊打工,一邊在語言學校學習英文,後來考上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還在當地的華語電視台做採編和主持人。
京城的姑娘都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她們不柔弱,身體裡有一種自信,相信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活的很好,有股韌勁。
離別的晚餐很簡單,就是慕姍姍和嚴曉顰兩人炒了幾個小菜,劇組也沒錢吃大餐了。
嚴曉顰是滬城人,喜歡吃清淡點的菜,北方的菜也能吃的慣,她在京城電影學院上學,畢業後分配到滬城電影廠。
這是按照國家從哪來到哪去的分配原則。
由於王姬懷孕,大家就沒有喝酒,而是一邊吃,一邊閒聊,隨著電視劇的拍攝接近尾聲,劇組也要收拾行囊,離開這座城市。
姜文和王姬聊著當年演話劇的事兒,回憶著那段剛參加工作時的艱苦時光。
「你就真不打算回去了?」姜文詢問道。
「那時候年輕,出來是想見見世面,現在說不清楚。」王姬略帶迷茫地說道,「有時候挺想回去的,有時候又不知道回去幹嘛。」
「聽說國內的政策放開了,民間資本進入影視圈,演員片酬啊,廣告費都得漲,這可是個好機會。」林子軒分析道,「等咱們這劇播出,你們幾位肯定紅遍大江南北,還是回國發展的好。」
林子軒說這話在座的眾人都不覺得托大。
無論是《渴望》還是《編輯部的故事》,都是出自他的手筆,那麼這部大投資的《京城人在紐約》在影響力上應該不會比前兩部差。
說讓主演們紅遍大江南北並不誇張,林子軒的名字就是一種保障,就連姜文都沒有反駁。
以姜文華國一線男演員的身份,並不需要林子軒來捧,不過若是以知名度來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姜文還是比不上葛優被人熟識。
在這個年代,電影觀眾的數量沒辦法和電視觀眾相比。
電視劇演員不管怎麼著,都能在老百姓眼前混個臉熟,看著親切,電影演員的地位高一點,給老百姓的感覺距離比較遠。
「行,到時候還要林總多幫襯。」王姬爽快道。
「王姐又拿我開涮呢,我這個林總過幾天就要卸任了。」林子軒鬱悶道,「人家當總裁舒舒服服,我就是個跑腿的命。」
「你這事做的挺好,我在美國這幾年也沒想過把國內的電視節目引進來,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做,以美國華語電視台的規模,風險太大了。」王姬感慨道,「能想到,還能做成,就不簡單。」
「那是湊巧趕上了,僥倖成了。」林子軒謙虛道。
幾天後,嚴曉顰也離開了。
她是因為丈夫在美國留學,才過來陪讀,現在丈夫有了工作,她在新澤西州的一家華語電視台做主持人,生活上還算可以。
嚴曉顰在劇組裡相當低調,演戲也很正統,演出來給人的感覺很淡,沒有爆發力和激情。
姜文剛開始小看了嚴曉顰,擔心以他的狀態會不會導致表演失衡,作為演對手戲的演員,如果一方的氣場很強大,另一方接不下來,畫面就會很難看。
然而,他低估了嚴曉顰的抗壓能力,這是一位遇強則強的演員。
不僅發揮穩定,還能跟上姜文的節奏,表演的很有自己的特色,雖然清談,卻很有味道。
《京城人在紐約》的最後一場戲他們又回到了地下室,在紐約破產的王起明到機場接待一位從國內來美國淘金的好哥們。
他把這哥們領到一間地下室,塞了500美金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