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這個比賽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新一代的年輕電影人進行獨立電影的拍攝和錄像製作,香港有獨立電影的傳統,很多大導演都是從拍攝獨立電影起家的。
這個比賽在每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間舉行。
賈章柯把錄像帶寄出去之後,並沒有抱多大希望,然而,有天他接到通知,說是《小山回家》在短片展上獲獎了,主辦方讓他去香港領獎。
至於得了什麼獎他也不清楚,賈章柯就坐火車從京城到了鵬城,拿著香港方面的信函過了海關,來到了香港,找到了比賽的主辦方。
這個比賽分為五個組,分別是劇情、紀錄片、音樂錄像、實驗和動畫。
《小山回家》獲得是故事片的金獎,獎金是五萬港幣,這時候港幣比人民幣還要值錢一點,相當於五萬兩千人民幣。
這對賈章柯來說屬於意外之喜,原本沒想到能夠掙錢,現在總算是回本了。
賺錢值得高興,更讓他高興的是在這個展會上遇到了不少同行,交流了經驗,還有願意投資獨立電影的投資商。
獨立電影由於個人化風格太濃,題材小眾,往往沒什麼市場,能賺錢的片子不多。
投資獨立電影的人要麼是真的喜歡,要麼是想從中尋找有潛力的導演。
有人看中賈章柯用五萬人民幣就能拍出像《小山回家》這樣的片子,想和他合作,先從低成本的短片開始,再慢慢做大。
這是一家剛成立的小電影公司,叫做胡同製作,老闆是兩個喜歡電影的香港年輕人。
經過一番交流,他們願意拿出二十萬人民幣來投資賈章柯拍攝新片。
《小山回家》的獲獎給了賈章柯信心,讓他覺得自己拍的片子有人欣賞,能賺錢,還拉到了新片的投資,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拍攝新片了。
賈章柯從香港回到京城。
他把獲獎得到的五萬塊獎金還給了那些湊錢給他的同學,把其中的三萬塊還給了林子軒,和林子軒說了說這次的香港之行。
林子軒把錢收下,聽著他怎麼從香港人哪兒拿到投資的。
二十萬雖然不多,但對於一個還沒有從學校畢業,正處在起步階段的新人導演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很多導演系畢業的學生還不一定能有拍片子的機會。
「那你以後就準備做導演了?」林子軒詢問道。
「是啊,我覺得自己挺適合做導演的,我想拍點自己想拍的東西。」賈章柯回應道。
第三百零二章 國際化
過了年,上班後,有兩個老外來到好夢公司,他們是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員工。
這家美國的電影公司去年就在京城設立了辦事處,和好夢公司處在同一棟寫字樓。
林子軒去他們的辦公室發過名片,想了解一下電影國際發行的渠道,不過沒談出個所以然來,人家根本不重視像好夢公司這種小型的民營影視公司。
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設有亞洲區,亞洲區的總部在香港。
工作的重心放在香港和日本的電影市場,兼顧東南亞地區,在京城的這個辦事處主要負責和華國的電影行業進行接觸和協調,以推銷自己公司的影片為主。
他們就算要合作也是和京城電影製片廠這種有實力的國有單位,或者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張藝謀和姜文合作,這樣更有保障。
這次他們來到好夢公司,是因為《不見不散》這部影片。
一個是這部電影在華國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還有個原因是影片展現的是在美國生活的劇情,他們覺得如果在美國放映的話,會有不錯的收益。
美國人或許弄不懂其中的幽默,但在美國生活的華人應該能懂。
這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區的市場部給出的建議,他們對於在亞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電影都會加以分析,並得出結論。
這部電影成功的要素是什麼,有沒有借鑑的可能,值不值得對導演和演員繼續關注。
他們建議以低價拿到《不見不散》在北美地區的放映權,這筆生意不會賺太多,對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來說只是一筆小買賣。
至於好夢公司和馮小剛這個導演,他們的評價是有一定潛力,可以接觸,保持觀察。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把重點放在張藝謀這類導演身上,馮小剛現在還處在二線水平,沒有在國際電影市場上證明自己的票房能力。
只是這筆生意沒有談成,《不見不散》的北美版權已經賣出去了,打包價,就是那家劇組在洛杉磯拍攝時合作的美國電影公司。
「那你們有沒有新的拍片計劃?」老外詢問道。
當然有啊,林子軒和馮小剛給老外介紹了一下好夢公司目前的拍攝計劃。
這不是說林子軒就想和外國人合作,而是如果能得到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投資,那電影拍出來之後就不用擔心國際發行了。
一部電影光在國內放映賺不了多少錢,尤其是在國內市場低迷的時候,還是要國際化。
外部資金進入內地電影市場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先是來自港台的資金,合作拍片,後來是歐洲電影人投資的藝術電影。
現在美國的電影公司加入進來,他們更傾向於投資商業電影。
老外聽了一會,回到自己的辦事處,拿了一疊文件下來,交給林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