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和好夢同一批的影視公司,基本上都不存在了。
大浪淘沙,唯一發展起來的只有好夢公司。
九六年電視劇市場穩定下來,又有一批影視公司陸續成立。
這批人目標明確,資金充足,有了前車之鑑,存活下來的機率增加不少。
但四年後回頭看,大部分還是倒閉了,或者改變了經營方向,向著器材商和經銷商轉型,獲得成功的公司不多。
市場繁榮不假,不過競爭同樣激烈。
林子軒聽著主持人的介紹,回想著這些年的過往,頗為感慨。
當看慣了圈子裡的起起伏伏,就能以相對淡然的心態面對。
講完了各種數據,主持人請專家們分析國內電視市場的現狀和將來。
九九年,全國各大省級頻道全部實現了衛視「上星」的轉型。
不過,由於「上星」的高昂費用所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使得各大衛視更為重視和廣告收入綁定的收視率。
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是電視台收視率的有力保證,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專家們對此意見不一。
有人認為形勢一片大好,未來十年將是電視劇的黃金十年,無論從電視台還是觀眾的需求來說,電視劇市場的潛力很大。
也有人不這麼認為,電視劇產量的增加不代表質量的提升。
華國目前只能算是電視劇大國,而不是電視劇強國,電視劇製作水準參差不齊,有將近一半的電視劇無法在電視上播出。
最重要的是國內的電視劇難以走出國門。
一個電視劇強國意味著具有對外輸出的能力,把本國的劇集輸出到全世界,這是一種文化輻射效應。
否則即便是產量全世界第一,觀眾人數全世界第一,意義不大。
這些專家說的都有道理,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國內的電視劇市場存在很多問題,也面臨諸多的機遇。
輪到林子軒發言,他講了講在電視劇製作上的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個是精品化,不能粗製濫造,把主要資金用在電視劇的製作上,打造精品劇集,塑造品牌觀念。
一個是多樣性,影視公司在製作劇集時要研究觀眾的需求和喜好,製作各類型的劇集,開闢新的市場。
最後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行業充滿活力。
在題材和拍攝手法上不斷的創新,帶給觀眾新鮮感,不然很容易被觀眾拋棄。
這些觀點大家都清楚,但真正這麼堅持做下去的很少,這個行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想賺快錢,不踏實。
林子軒就是這麼說說,能聽進去的自然聽進去,聽不進去的也沒辦法。
這次的交流在業內屬於比較高的規格,再高的話就是總局的研討會了,那是政策層面的,現在說的是市場。
接下來,有一個觀眾提問的環節。
「各位老總,你們看韓國的電視劇麼?你們對國外的電視劇怎麼看?」一個看起來像是大學生的女孩子問道。
國內的電視台一直在引進國外的電視劇,日韓兩國的居多,歐美的也有。
韓國電視劇這兩年在國內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這些被引進來的電視劇都是在韓國收視率極高,獲得市場認可的劇集。
引進這樣的電視劇比播出國內製作的新劇在收視率上更有保障,還節省成本。
韓國為了打開華國龐大的市場,採用了各種手段,比如先免費讓電視台播放,再按照收視率的高低談價格。
還讓韓國明星來華國做活動,增加名氣。
由於韓劇中以俊男美女為主,走偶像路線,逐漸被年輕人追捧。
「我覺得電視台引進國外的電視劇可以理解,但不能過度,否則就是本末倒置,還是要立足根本,支持國內的電視劇產業,宣揚自身的文化,我認為省級衛視每年播出的國外劇集應該限定在一個範圍內。」林子軒如此說道。
這麼說有點打湘南電視台的臉,湘南衛視在引進韓國電視劇上較為積極。
只不過,以林子軒如今在行業內的地位,說了也就說了。
第六百三十七章 分歧
對於引進國外的電視劇,國內的影視公司持反對態度。
這牽涉到市場占有率的問題,引進的劇集越多,國產電視劇所占的市場份額就越少,影視公司的利潤降低。
韓劇在國內有了興起的態勢,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不過,目前還在觀望之中,重視的程度不夠。
林子軒和趙寶剛討論過韓劇,有沒有辦法把韓劇移植到國內。
作為都市情感劇方面的專業導演,趙寶剛覺得難度不小。
兩國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有些故事情節放在韓國可能合情合理,在華國就很難被接收,比如戀人變成親兄妹。
觀眾看韓劇有一種距離感,覺得這是發生在其他國家的事情,容忍度比較高。
如果是國產劇,那這個編劇會被罵死,還可能認為這種情節有悖倫常。
甚至無法通過審查,所以國內的編劇不願意涉及到禁忌的題材。
而且,韓劇在編劇上邏輯性較差,為了浪漫而浪漫,不顧故事情節,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一遍遍上演。
但這種套路恰恰迎合了國內年輕男女對美好愛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