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頁
那些老牌的電影公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早已不是單純的影視公司了,除了核心業務,他們多元化發展。
包括影視公司、電視台、遊戲公司、動畫製作、製片廠和主題公園等等。
好夢想做大做強,不可避免的要走上這條路。
於東覺得只要把主題公園的項目做起來,好夢公司就多了一份保障,以前是一條腿走路,今後就是兩條腿走路了。
當然,這個過程肯定不容易,要一步步的來。
林子軒也沒想過一蹴而就,先討論著,做出一份可行性的計劃,再逐一解決面臨的困難,這是正常的流程。
他們這幫人聊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參加年會的其他人也沒閒著。
幾百人聚在一起總會發生點什麼,尤其是那麼多女明星在場,爭奇鬥豔,組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圈子。
由於同屬一位經紀人的緣故,孫麗和劉滔走的近些。
她們都有當文藝兵的經歷,不是科班出身,融入不進那些電影學院畢業的演員圈子,沒有共同語言。
演藝圈是個很看重出身的地方,學院派和非學院派的區別很大。
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想獲得成功和認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再加上黃勃和王保強,他們四人時常聚在一起,聊聊演戲和八卦。
「我覺得你們不用太擔心,像俞姐和徐靜蕾都是國際大牌了,再回來演電視劇的可能性不大,我聽說她們明年準備轉型做導演了,應該還是在你們幾個年輕演員裡面選。」黃勃分析道。
他說的是《大長今》的選角。
在《英雄》的宣傳結束後,俞飛鴻和徐靜蕾都有執導電影的想法,投資不多,就是讓她們試試手。
演而優則導在圈子裡很常見,姜文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導演,做一次試試就知道滋味了。
「那競爭就夠激烈了。」劉滔感嘆道,「我們和她們不同,主要在電視劇上發展,哪有導演找我們演電影啊。」
電影需要細緻入微的表演,特別是面部表情,在電影中會無限放大。
一般來說,導演會找科班出身,有表演功底的演員出演電影,像黃勃和王保強比較幸運,遇到了合適的角色。
「電視劇出名快,賺錢多,我拍一部電影還沒你拍一部電視劇的片酬高,還真說不好電影和電視劇那個更好。」黃勃考慮道。
「我看香港那邊的雜誌報導,這一屆香港金像獎你是最佳男配角的熱門人選,我還沒提前恭喜你呢,拿了獎記得請客啊。」劉滔打趣道。
憑著在《無間道》中的表現,黃勃有了角逐最佳男配角的資格。
「還說不定呢,我估計就是湊數。」黃勃謙虛道。
孫麗在一旁聽著,來到三亞的這兩天,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組織了幾場活動。
酒店內有撞球室、保齡球和唱歌房,戶外可以舉辦對抗性的比賽,這些活動主要是為了增進員工之間的感情。
好夢是一家有數百名員工的公司,幾十名演員,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
站在沙灘上,孫麗望向大海,在心裡給自己打氣。
林子軒坐在酒店套房的陽台上,沙灘上的情景盡收眼底,他看到孫麗和劉滔幾個人站在哪兒,聊著什麼。
「林總,我們可以開始了。」
在林子軒對面,孟淨在桌子上放了一台錄音機,按下錄音鍵。
她手裡拿著本子和鉛筆,之所以把採訪地點放在陽台上,是因為想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有利於談話的進行。
「那行,開始吧。」林子軒收回目光,平靜道。
第七百五十章 專訪
喝著清茶,吹著海風,林子軒和孟淨聊起了演藝圈的過往,那些已經泛黃的記憶重新浮現,湧上心頭。
他們一個是親歷者,一個是記述者。
「我們這幫人是從電視劇起家的,說實話,那個時候做電視劇是土業,在圈子裡就是土老帽,搞電影的才叫藝術。」林子軒講述道,「就說一點,拍電視劇能出國拿獎麼?想到國際上出名,還是要拍電影。」
「所以後來你們就出來自己拍電影了?」孟淨搭話道。
「主要是想進電影圈子,提高在演藝圈的地位,張藝謀在國際上拿了獎,被稱為國際大導演,你電視劇拍的再好,也不會有人稱呼你是大導演,有一個等級觀念。」林子軒回應道,「別看現在國內的電視劇市場火爆,有些電影導演開始拍電視劇,但這種等級觀念一直沒有改變過。」
「好夢公司的第一部電影是馮導的喜劇片,你們當時怎麼考慮的?那時候喜劇電影不多吧,都是劇情片。」孟淨詢問道。
「我們做電視劇那幾年嘗試過不少題材,像是情景喜劇、都市言情和商戰劇等等,對市場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知道觀眾喜歡看什麼。」林子軒解釋道,「喜劇電影容易被觀眾接受,我們就拍喜劇片。」
「從市場的角度選擇電影,這是好夢公司成功的秘訣麼?」孟淨疑問道。
「可以這麼說,當時公司剛剛成立,首先想的是不能倒閉,要是拍一部高雅的文藝片,肯定賣不動,砸在手裡,也就沒有現在了。」林子軒承認道,「先生存,後發展,追求藝術是吃飽飯以後的事情。」
「這是務實精神吧。」孟淨認同道,「馮導的賀歲片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觀眾非常喜歡,可不受專業人士的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