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林子軒提出的用低價占據美國華語電視節目市場的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就看華國電視台有沒有進入海外市場的決心了。
她把郵包轉交給了華國電視台的高層,《渴望》能夠在美國播出,這是電視台的榮譽。
華國電視台的高層看到林子軒的工作總結,對要不要進入海外華語電視市場,以及用什麼方式進入進行了討論。
對於美國華語電視台的現狀,華國電視台的高層有過了解。
電視台在美國有常駐的新聞記者,打聽這種事情並不困難,「讓華國的聲音和訊息傳遍整個北美地區」,這句話擊中了華國電視台的高層。
這和上級宣傳部門提出的要求一致,相比較於推廣電視節目,他們想的更高更遠。
經過討論和協商,華國電視台的高層決定在美國建立一家華語電視台,覆蓋北美地區,用來轉播華國電視台的節目。
這應該是華國電視台成立三十四年來第一個駐外衛星電視台。
有了決定後,電視台高層一邊向上級匯報,一邊選擇適合的人選在美國創立電視台。
這人要有廣播影視專業的背景,有在美國生活的經驗,熟悉美國的電視行業,政治上要靠得住,有一定的領導才能……
當然,他們還沒有糊塗到選擇林子軒做這個電視台的台長,那不現實。
林子軒無論是年齡還是工作資歷都不夠格,不過,華國電視台的高層認為林子軒有眼光和能力,或許能夠參與到電視台的創建之中。
林子軒和慕姍姍都是京城廣播學院畢業,從事和電視相關的工作,一個是主持人,一個是電視劇的編劇和製片人。
兩人身家清白,又剛好在美國,很適合在這個新的電視台里工作。
這是一個長期在美國工作的機會。
在這個年代,到美國工作可是讓人羨慕的差事,無論是工資待遇還是生活環境都比國內要好,就算是以後回國,待遇也不會差。
華國電視台高層把意思轉告給李虹,讓她問問林子軒和慕姍姍願不願意長期留在美國。
「事情就是這樣,要不要留在美國,你們自己決定吧。」李虹在電話里如此說道。
林子軒對事態的發展頗為驚訝,不過想想就釋然了,他的眼界還不高,看的不夠遠。
華國電視台不可能和一家播出時間只有六個小時,只能覆蓋紐約州的小電視台進行合作。
一旦決定進入美國的華語電視市場,肯定是購買一條能夠全天播出的頻道,覆蓋整個北美地區,如此才能真正起到宣傳的作用。
眼下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
一個是和慕姍姍留在美國,參與電視台的創立,以後興許還會進入好萊塢,成為名人。
另一條路是返回國內,繼續寫小說或者劇本,也可能和馮小剛開一家電影公司,或者在幕後推動慕姍姍的職業發展。
一條路就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這不僅是他的人生,也是他和慕姍姍兩人共同的人生。
掛掉李虹的電話後,他們陷入了沉思之中。
「你怎麼想的?想留在美國麼?」林子軒詢問道。
「你呢?」慕姍姍反問道。
華國國內那麼多人想方設法的出國,來到美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現在他們就有機會留在這裡,以後或許會永遠的生活在這裡。
以他們的能力,就算成不了大富豪,也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小洋樓和小轎車並不遙遠。
回到京城要和其他幾戶人家住在一間四合院裡,冬天沒有熱水洗澡,每天要按部就班的上班,只能拿著上百塊的工資。
「我覺得還是京城住著舒坦,去哪兒都熟,閉著眼睛也能摸回家,吃著習慣,不用擔心被人坑。」林子軒緩緩說道。
「家裡的房子也不能一直空著,還是早點回去的好。」慕姍姍接著說道。
他們站在窗前,望著夜空中的月亮,雖然和京城是同一個月亮,但倆人心裡明白,這裡不是他們的家。
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富即安
說起來,林子軒和慕姍姍都不是那種有野心的人,沒想過大富大貴,只想著小富即安。
此時的華國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自從南方談話之後,國家修改和廢止了400多份約束經商的文件,允許政府官員停薪留職,下海經商。
這一年,辭官下海的多達12萬人,不辭官卻投身商海的人多達1000萬。
這意味著一個全民下海的時代已經到來。
經商不再是投機倒把,個體和私營經濟受到鼓勵,打破了條條框框,帶動了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改變,以前大家的生活差不多,現在有人賺錢了,有人還過著苦日子,有人喝酒吃肉,有人吃糠咽菜。
貧富差距逐漸顯現,有錢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了,受到了羨慕和尊重。
在京城,大家見面不再問「您吃了麼」,而是說「恭喜發財」,《華國日報》甚至刊登了一篇叫做《要發財忙起來》的文章。
從上到下,大家不再避諱談論金錢,金錢正在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
這對華國人固有的思想觀念是一種猛烈的衝擊,有人堅持以前的觀念,對金錢嗤之以鼻,有人則改變了原則,成為了拜金主義者。
兩人在出國之前就看到了這種現象,卻沒想過要去經商,就是沒有那種暴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