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頁
「沒關係,我不怕影響。」林子軒淡定道。
到了他這個地位,已經不用在乎那些媒體的議論了,網絡文學和影視行業在未來同樣有著密切的關係,需要重視起來。
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場面
九月份,為了迎接十月一日的國慶大閱兵,京城進入一種緊張而歡快的狀態。
這次的大閱兵剛好處在世紀之交,能夠全方位的展現國家的整體實力,具有重大的意義,也被稱為「世紀大閱兵」。
林子軒原本設想在《渴望》的續集裡展現這個場景,讓演員們站在群眾方隊裡見證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但具體操作起來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現場群眾站在什麼位置都是指定好的,不可能單獨安排。
就算能讓那些演員站在一塊兒,也不會允許電影劇組進入場地拍攝。
那可是閱兵儀式,是很嚴肅的場合,你拍電影算怎麼回事兒,在這方面管理的相當嚴格。
整個大閱兵的直播工作由華國電視台負責,華國電視台同樣不會在這麼重大的直播節目中專門為一部電影拍幾個鏡頭。
這不是值不值得的事情,而是政治任務,出了事情誰負責。
也就是說,在閱兵儀式當天肯定是沒辦法拍,只能提前幾天拍,後期再加工剪輯。
九月中旬過後,京城的群眾開始為閱兵儀式進行排練。
對於生活在京城的老百姓來說,已經習以為常,只要有重大的節慶活動都會如此。
經過劇組的溝通,群眾願意配合。
尤其聽說是拍攝《渴望》的續集,大家都很踴躍,表示一定支持劇組的拍攝工作,有的人還想著在電影裡露個臉。
在閱兵儀式當天會有超過五十萬首都群眾參加慶典活動。
五十萬是個什麼概念?
人數一旦過萬,就給人相當龐大的感覺,五十萬人湊到一塊那就沒有邊際了。
當然,排練的時候不會五十萬人同時出場,那不現實,會分成十幾批逐批次的排練。
今兒三萬,明兒三萬,一批批的來,主要是為了確定各個方隊的位置,到時候別站錯了,否則五十萬人不經過事先安排的話,很容易出問題。
說實話,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想要找數萬名群眾演員可不容易。
一個是花費太大,按照一名群演一天三十塊計算,三萬人就是九十萬,再說,想讓三萬人排成整齊的方隊,也要費很大的功夫。
而且,在京城找不到那麼多的群眾演員,除非是拍大型的戰爭戲,讓部隊的士兵配合。
一般而言,拍電影能用上千人的群眾演員就算是大場面了。
如果不是這次閱兵,根本拍不到這樣的場景。
即便事前溝通好了,不過在實地拍攝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麻煩,群眾太熱情了。
看到張凱麗和李雪建等演員過來,大家紛紛圍了上去,親切的打招呼。
還有人高喊著「劉慧芳」和「宋大成」的名字,現場氣氛極其熱烈。
由此可見,《渴望》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雖說過了十年,可這部劇早已印在了老百姓的心裏面。
只是,幾十個人圍過來還好說,這一來就是上萬人,劇組就像是掉進人海里一樣。
再這麼下去,場面很可能失控。
林曉玲是第一次拍這種大場面,沒有太多經驗,好在劇組準備了擴音喇叭,這是為拍戲的時候指揮調度用的。
她讓副導演把一支擴音喇叭遞給張凱麗,讓張凱麗說上幾句話,安撫大家的情緒。
這時候導演說話不好使,沒人認識導演是誰,還是要張凱麗說話才管用。
張凱麗先是感謝大家的支持,然後請群眾理解,劇組還要拍戲,這麼圍著沒法拍,等拍完戲再和大家聊天。
周圍還有帶領群眾排練的負責人和武警戰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穩定了局面。
就是群眾太熱情,說開了就沒事了。
劇組裡的老演員經歷過十年前《渴望》播出後造成的轟動,那時候他們走在哪兒都能被人認出來,可謂是風光無限。
剛才的場景仿佛是昨日重現,讓他們感慨不已。
對於年輕的演員,見識了群眾的熱情,在受到驚嚇的同時也對電影充滿了信心。
「媽,你太牛了,就這麼說幾句話他們就散開了。」高園園敬佩道。
在戲裡,高園園和張凱麗是母女關係,演了兩個多月的戲,兩人相處的不錯,在戲外有時候高園園也這麼稱呼,顯得親切。
「哪兒是聽我的啊,他們是聽劉慧芳的。」張凱麗回應道。
這句話透著一股無奈,劉慧芳這個角色成就了張凱麗,也限制了張凱麗。
劇組花了半天時間調整群眾的方隊,三萬人雖然弄不出人山人海的樣子,卻能通過拉長鏡頭達到類似的效果。
群眾要做出歡呼的模樣,就好像正在看閱兵一樣。
看著一支支部隊從面前經過,那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現在看不見,不過可以想像一下那時候的場景。
這就是拍戲的難處了,演員或許能做到,群眾演員就不一定了。
想讓三萬人同時歡呼,還要有飽滿的情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不斷的嘗試。
有些群眾喊了一會覺得累,就不喊了,有的直接坐到一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