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取毫,粘毫,選木,制管,微雕……侯牧雲這一套製作毛筆的程序下來算是直接將這些老先生們看呆了,不是因為選材方面是多麼奢豪,相反的可以說是極為普通,但製作的手藝又快又准又精又巧,特別是其中粘毫的手法與方式更是看得蒙大師眼睛直冒星星,無疑,這是一種非常古老非常珍貴但已經失傳只在書籍里能見一二的手法和方式。
眾所周知毛筆易損不好保存,保留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而留下來的那些古筆價值連城不說,關鍵實在是太少了,真沒人敢拿去做什麼研究,即便研究也很難見什麼成果。蒙大師是曾經咬著牙深入研究過一支的,他很清楚那支古筆的製作工藝和侯牧雲剛剛展現出來的是同出一源的,也就是失傳了最為重要的被後世成為竹幸製作法。
這種製作法的再現,蒙大師很清楚這對於毛筆製作工藝有著什麼樣的影響,這足可讓毛筆的保存率增大兩成,而且是在使用情況下。
如果不是邊上顧老等人拉著,蒙大師絕對會沖入拍攝畫面之中向侯牧雲討要這種製作工藝的全部精華,甚至他自己也保證不了自己會不會直接當場拜師。
然而,就在這時,蒙大師又看到了第二種古技法在侯牧雲的手上使用了出來,緊接著又是第三種第四種,雖說這三種都不是失傳的,但也是讓蒙大師大開眼界,緊接著,他又看到了幾種沒有任何記載的技法!
蒙大師的震驚與驚奇很快就轉移到了宣紙非遺傳承人蔡大師的身上,製紙的程序顯然要比製作毛筆要複雜了很多,而且很多都不是「明面」上能看得到的,多是在鍋里在水底,甚至還有陽光的利用,由此一些技法和方法就更複雜更深奧了,蔡大師在侯牧雲手底下看到了不少於十種技法,其中有三種是他沒見過的。
接下來是制墨的李大師,從製成煙料到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李大師除了看到各種技法之外,還看到了侯牧雲在這些工序之中的膠、劑、煙的比例有些奇特,再細細一看一推算以及最後的成品出來,整個人是呆的,隨後雙目大放異彩。
幾位制硯大師的驚訝就更不用說了,硯台的開型、出槽、磨平和雕花是最最直觀的,各種技法層出不窮,過程行雲流水賞心悅目,結果更是美輪美奐妙不可言!
此外,侯牧雲還簡單的介紹和製作了筆架、筆洗、筆筒等其他文房用品,這方面與【文房用品製作工藝技能卡】有關,也有雕刻、木工等技能卡屬性卡有關,在其手裡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當然了,對於這三天看下來的工藝大師們最最驚訝和驚喜的則是侯牧雲的表達方式,那些技法和方式他們是能看得懂的,但普通觀眾顯然是不會太過於關注,或者是看了之後只是驚訝了一下並不會去深究,如何能夠讓普通觀眾接受傳統工藝才是此次紀錄片拍攝最最重要的,而無疑這三天看下來,即便是不怎麼懂現在年輕人和普通觀眾想法的這些大師,也知道侯牧雲的表達方式有多麼大的吸引力!
第314章 有價無市
這些大師們自然是看過以及參與拍攝過很多紀錄片,知道大多數的紀錄片都是不知不覺或者說無可奈何以情懷為最大賣點的,而侯牧雲拍攝紀錄片的方式顯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介紹和展示傳統工藝為主。
在這之前,倒真不是沒人這麼拍攝過,也有請了傳統工藝大師來展示和介紹的,但效果,說實話真的比賣情懷還要差。
也不是就沒人能將傳統工藝展現和介紹的那麼深入淺出,只是,在表達的方法上顯然是很難讓年輕人和普通人接受得了的。
一是能夠將傳統工藝展現得淋漓盡致的人,基本都是深入鑽研的人,很難能夠懂得普通觀眾們的心理,更不可能懂得以什麼樣的方式「餵」給觀眾且觀眾是最喜歡和樂意接受的。另外,心態方面肯定多少是有些問題的,這些工藝大師多少會有「高高在上」的心態,無法能夠與觀眾做到最貼近的交流。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無論哪個工藝大師不可能會將某個工藝領域的最頂級技法或者「秘辛」完全展現出來的,這些可是某個工藝領域的精華啊,更是他們的立身之本,怎麼可能都掏出來,每一個工藝領域都多少分成一些流派,說誇張點真和一些武林門派敝帚自珍有些相似。
關於這一點,跟了三天的大師們,越到最後,臉紅的次數越多。而對於侯牧雲這個年輕人,他們也越發敬佩了起來,還有驚奇,每個人都很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對文房用品的工藝這麼熟悉,每一個領域的造詣甚至都不低於他們。
這樣的問題,大師們自然都問了,而侯牧雲,這次沒有向之前那樣和顧老扯了一大堆,直接選擇了笑而不語,把大師們急得啊!
但侯牧雲也知道這些大師們都不是什麼好伺候的主,真要論起來,這每個人的能量都絕對是極大的,也不好真把他們給搞急眼了,另外他也的確是想將技能卡里得到的一些信息拿出來為華夏傳統工藝做一些貢獻,紀錄片都拍攝了,也不差將一些技法整理出來送給了這些大師們。
嗯,侯牧雲也不是大公無私的主兒,反正這些技法拿出來後少不得是要敲一頓這些大師們的竹槓,加上有顧老做「軍師」和壓陣,收穫是相當豐厚的,按照顧老的初步估算,就論價值吧,沒有一千萬也有八百萬,而且都是有價無市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