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年代苦情戲中做配角2
生下女兒後,聶紹珍想著三個孩子,兩人養著已經吃力了,就去上環做了結紮。
沒過幾年,計劃生育的國策也出來了,聶紹珍更熄了再要一個的心思。
聶紹珍是頭婚,以前只幫父母帶過弟弟妹妹。結婚沒兩年,一個人帶三個孩子,著實有些吃不消。
再加上兩個孩子對她一直很排斥,老大好幾年都沒跟她說過話,小一點兒的又聽人挑撥,天天跟唐亞楠爭寵。
後媽難當,聶紹珍又是個老實人,很在乎名聲,不想被人戳脊梁骨罵。
所以三個孩子有爭執時,她總向著前面兩個,委屈自己的親閨女。
這就是苦情戲的邏輯,老實人就活該被榨盡最後一滴油。
媽媽懦弱的,孩子性子多數暴躁。唐亞楠從小看著媽媽受委屈,懂事兒起就是個小辣椒。
同父異母的哥哥和姐姐,一直將周亞楠和母親視為搶奪父親關注的入侵者,自然不會關愛她這個妹妹。
至於唐金才,前妻關正芬是他心裡的白月光。加上父母還有兄弟姐妹,時常在他耳旁絮叨著,後媽的心機深沉,沒媽孩子的可憐。
他一顆心,很自然的偏向老大和老二,對於老三關注就少了許多。
年代苦情戲最大的特點就是狗血,其次就是長。
濃縮一下劇情就是,聶紹珍這個繼母。靠犧牲自己和女兒的利益,辛勞了一輩子,終於換來了唐家老老少少的一聲肯定。
唐同興得了尿毒症,是聶紹珍這個繼母,做配型給他換的腎。
明明唐金才和唐芳菲都配型成功,但他們悶聲不吭,任由聶紹珍做出犧牲。
唐亞楠作為唐家的小女兒,沒受到任何優待,像母親一樣做出了許多犧牲。
在聶紹珍六十多歲時,唐金才的前妻關正芬回國了。
彼時,聶紹珍為家庭奮鬥了一輩子,已經成了油盡燈枯的老太太。
關正芬穿著時尚,模樣富態,看起來比她年青了十幾歲,回國沒多久就得到了子女的愛戴和原諒。
相比起年老色衰的前妻,唐金才最喜歡的還是初戀前妻。
時光美化了一切,她當年的離開也成樂情非得已。
這個時候,唐亞楠婚姻出了變故,遭遇了嚴重的燙傷意外,需要一大筆治療費。
唐芳菲開出條件,只要聶紹珍願意淨身出戶和唐金才離婚,她就替她出唐亞楠的醫藥費。
在她心裡,生母和養母都是媽。但父親和生母,別離了那麼多年,如今兩人好不容易再續前緣,唐芳菲希望滿足他們這一心愿。
至於後母,父親已經不愛她了,她那麼善良,一定願意做出讓步。
聶紹珍為了給小女兒治病,簽下了這份不平等的離婚書。
離婚後不久,只有一個腎的聶紹珍得了尿毒症,為了省錢給女兒治病,她連透析都不捨得做。
後來聶紹珍在給唐亞楠送飯的途中,病發離世,唐家人這才恍然大悟般檢討起自己過去的行為。
可笑的是,唐芳菲後悔的結果就是將聶紹珍牌位放在家中,停了唐亞楠的醫藥費。
因為在她看來,都是因為唐亞楠不知體恤老人,後媽為了照顧她活活累死的。
年代苦情戲的結局,所有「好人」都得到了圓滿,「自私任性」的唐亞楠在孤獨寂寞中死去。
接收完劇情和原主記憶後,舒安歌忍不住搓了搓身上的雞皮疙瘩。
看來她果然不適合苦情戲,這簡直比霸道總裁灰姑娘的故事,還要沒邏輯。
為什麼好人就要跟傻缺似的無私奉獻,聶紹珍辛苦勞累了一輩子,只換來別人在她葬禮上的幾滴淚。
這也能叫圓滿?
所謂的壞人,就是不願意被壓迫,想要自私一點,自己決定人生和命運呢。
而好人呢,心裡的小九九一點都不少,只要面上做出左右為難的樣子,逼著別人犧牲,就是好人了。
原主的心愿是,改變自己母親無私奉獻的一生,扭轉她被人放棄和強迫犧牲的命運。
除此之外,唐亞楠還希望白眼狼繼兄繼姐,和到老還牽掛著前妻的父親受到懲罰。
這一出年代苦情大戲,到頭來其實就唐亞楠一個人還算正常。
但她一個人,又怎麼能抗衡一大家子的壓迫。
再加上唐亞楠被決定命運時,年紀原本就不大,很多東西也不明白,這才奠定了悲慘人生的基調。
舒安歌進入任務位面的時間,正好是她悲慘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這一年原主剛十七歲,她高考失利,想要再復讀一年,結果除了媽媽外,家裡所有人都不同意。
唐亞楠在學校屬於中不溜秋的學生,成績不是太出色。就算再復讀一年,也只能考上一個大專類院校。
比她大一歲的唐芳菲學習優秀,兩年前就考上了位於首都的重點本科大學。
她想一邊學習,一邊和同學創業,將家裡的錢都拿走了。
復讀需要錢,唐金才聽著大女兒的勸,極力反對小女兒再復讀一年。
他打心眼兒里覺得,小女兒不是讀書的料,平時就喜歡在穿衣打扮上花功夫。
不如早點兒出來工作,還能貼補家用。
聶紹珍倒是支持女兒,但是上至唐亞楠的爺爺奶奶,下至妯娌還有大小姑子,全都不同意亞楠復讀,她也沒啥辦法。
而且,聶紹珍耳根子軟,被人勸多了,她也覺得小閨女出去工作比復讀好。
前面說了,唐亞楠是個小辣椒。
家裡不出學費,不讓她復讀,她就悶在家裡,啥也不干進行反抗。
這一轉眼到了過年,家裡天天都有親戚來。
提及唐亞楠,不是說她不懂事,就是要給她介紹工作或者對象。
她心煩的很,越發不想跟親戚們打交道,大家又開始說她不懂禮貌,不如唐芬芳懂事兒。
唐金才窮沒什麼本事,在親戚眼裡,批評唐亞楠讓她走上正路,就成了他們的權力和義務。
唐芬芳今年去外公外婆家了,隨著政策解放,當年的成分問題早就沒啥人提及了。
關家在改革開放時,光著腳板做起了生意,一二十年過去了,還真掙下了一小份家業。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