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60頁

    永王不想放棄本來大有希望的陣地,沒有聽命。在皇室的判斷里,這就是謀反啊。

    唐王朝對外打不過,對內卻不含糊,三家節度使包圍,不到兩個月,永王就被消滅了。李白也被抓了起來。

    已到晚年的李白,為了人民再一次參與政治,但最終,他還是窩窩囊囊地失敗了。

    自此,他自己認為,他的人生兩個追求都徹底破滅了。

    但換個角度來看的話,這種承認,其實也是一種解脫。

    他跳出了兩種追求的束縛,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但,李白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永王被定性為造反,李白當然也就成了從犯。

    他先被關押,再被營救,最後流放去了夜郎。杜甫得不到李白的消息非常著急,曾經寫過很多詩思念他。

    比如『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從這些詩句里,你應該能感覺到杜甫的真情,也應該能想到,李白這段日子,過得真的很苦。

    戲劇性的是,走到三峽的時候,李白被赦免了。所以有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以後,他又活了三年。

    這三年裡,李白不再對政治抱有任何幻想;同時,他也不再願意修道了。  

    他說,『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兩個矛盾人生的追求,在人生末路同時宣告失敗。

    他最後怎麼死的呢?有人說他病死了,有人說他去水裡撈月亮淹死了,也有人說他就沒死。

    但無論如何,在我們掌握到的歷史裡,李白的一生只到這裡為止。這年,他六十二歲。」

    聽入了迷的眾人,感覺到驟然滑落的帷幕,都同時抬起頭,期盼地「看著」堯里瓦斯,意義很明顯,還有嗎?這就沒了,還沒過癮呢!

    堯里瓦斯深深地來了個深呼吸以後,才總結說,「還是那句話,我們講故事,聽故事,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更是為了其中能引發共鳴,發人深思的境遇。

    用世俗的眼光來看,李白的一生實在是不太成功。他追求了半天,最後什麼都沒得到,死的也窩囊。

    但是,站在歷史的維度上來看,李白是成功的。他的人生經歷了出仕和歸隱之間完美的迴環。

    跟宋代詞人晏殊那樣的太平宰相相比,有他們永遠無法企及的深度和廣度。

    他能站在兩極人生的高點上,他感受到的痛苦也超過常人。詩就是他的出口,是他的自我超越。  

    李白把自己理想的人格,變成了自我畫像,然後用詩不斷描畫這個形象,在歷史上留下了像神仙一樣灑脫自在的形象。

    詩的價值從來就不是紀實文學所要求的真實還原,而是讓詩人與讀者在一個能輝映現實的幻境裡,尋找到一個高於自己的自己。

    我們說他是詩仙,其實並不是那種瀟灑高歌,看開一切的狀態。某種意義上說,仙就要是經歷常人不能想像的痛苦,最終超越這些痛苦。

    同樣是樹,黃山迎客松為什麼那麼出名,就是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如此與眾不同。但是,它克服了極度惡劣的生長環境。

    我們和世界上的人同屬於一個種系,如果我們的自身條件和所有普通正常人一樣,那也就會註定平凡庸碌一生,最後淹沒在歷史的洪流里,翻不起一點浪花。」

    最後這段話,深深擊打著在場的所有人。

    第814章 心靈之旅

    都有種,這一趟出行,所有瑰麗的風景,都抵不上這一次心靈的洗禮。

    或許他們的俱樂部,應該叫心靈之旅!

    老五聲音有些急盼地問,「這就完了?杜甫呢,接著講講杜甫吧。」  

    ——「有所保留,才有所期待。杜甫我們留著,當下一趟出行的開胃菜吧。那麼,接下來就有請我們美麗大方的老大給我們講講真正的心靈洗滌方法吧。」

    隨著堯里瓦斯的話音剛落,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楚麗華都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都是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怎麼整個這麼隆重的開胃菜呢,那接下來我上這道算什麼?餐前開胃湯嗎?嗯,就是這個說法。既然是開胃湯,我們就一起開接著開開胃吧。」

    又是一陣笑聲加掌聲。

    楚麗華清了清嗓子,語調緩緩地開口,「道理,我們會在這一次次旅行中一點點積累,可很多時候是,道理我們都懂了。

    要怎樣才能真正作用到自己身上呢?這才是我們挑戰的真正堡壘,只有攻破了它,我們才能占領掌控我們人生的制高點。

    我以前因為身邊人戒菸的事,看過有一項醫學調查,假如心內科醫生告訴病情嚴重的呼吸道發炎或者更加危險的哮喘之類的病患,如果不改變個人生活習慣,比如吃得不健康、喝酒、抽菸等,他們之後將必死無疑。

    這挺嚴重的了吧?這還不改變,還更待何時?我們旁觀者肯定都是這麼想的,但是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就會發現事情真不是想像的那樣的。  

    習慣上癮的力量太可怕了,哪怕面對生死依然會有大部分人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那篇研究報告顯示,只有17的人會真正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其餘67的人是不想活了嗎?當然不是。他們肯定也知道該怎麼做,卻依舊沒法改變。

    這是我們在改變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我們心裡有一個行為標準,希望自己做到,卻經常被現實打臉。好像我們心裡有一個自己,現實卻是另一個自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6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