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20頁

    楚麗華因為自己還不知道要講什麼,所以一直豎著耳朵聽著。

    可是,她發現底下的人基本上都是吃東西的吃東西,玩手機的玩手機,沒有那麼多認真聽的。

    是他們講的不好嗎?

    反正,楚麗華覺得雖然表達能力不錯,但是故事沒有什麼特點。

    第186章 真材實料

    很快,也輪到了楚麗華了。

    主持人報完名字以後,大家例行公事的拍了拍手,然後又打算該幹啥幹啥去了。

    當然,唐雪組的例外他們都抬頭看著緩緩走上台的楚麗華。

    「你們知道為什麼外國人對中國火鍋又愛又恨嗎?」

    楚麗華並沒有做什麼自己我介紹——叫什麼,那個組的。

    而是上來就說了這麼一句話,然後停頓下來了。

    台下本來神遊狀態的同事,突然都坐直了身子等著楚麗華的下文。

    楚麗華笑了笑,這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因為他們跟不上我們的進步,我們用刀叉吃飯的時候他們還在用手抓。等到我們用筷子了他們才學會了用刀叉。吃火鍋是用筷子,而他們還沒有學會用筷子,享受不了這美味佳肴。」  

    「楚麗華,你不要譁眾取寵,中國人什麼時候用刀叉了?」

    台下,有人不服氣了。

    楚麗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中國人最早用的餐具是餐刀,稱為「匕」。就是匕首的匕!考古出土的先秦青銅匕,前半部是扁而微凹的,這樣既可以當刀用,也可以當勺用。

    為什麼首先出現的是這種餐具呢?因為中餐最早的烹飪方式主要是煮和烤。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古代的鋼鐵鑄造技術,鐵鍋技術不完善。沒有發明出鐵鍋來。

    而燒烤就不一樣了,它很早就是中餐中的霸主了。很早的時候,人類已經會鑽木取火了,所以,燒烤食物成了他們的日常飲食。

    就好比成語「膾炙人口」里的「炙」,就是把肉放在火上烤的象形字。居然說到了這裡,那就多嘴一句,「膾炙人口」里的「膾」又是什麼意思呢?「膾」就是肉或魚切絲。

    在唐朝,膾一般是生魚切片。今天的日本人愛吃生魚片,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唐朝的影響。

    生魚片加燒烤,就是成語「膾炙人口」的由來了。

    後來為什麼又出現了餐叉呢,大抵應該是用叉子叉著烤肉吃比較方便吧。在距今四千年的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就出土了骨質的餐叉。刀叉並用的情況,在我國一直延續到戰國時代。  

    商周時期出現的筷子,主要是上層貴族使用。因為貴族的飲食已經精細化了,製作食物時已經將大塊食材分割成小塊,這樣在食用的時候就不必再用刀叉切割,直接用筷子夾入口中即可。

    在古代,動手越少越代表尊貴,所以筷子的出現是等級分化和食物製作精細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周朝制定了華夏社會的禮法,外形鋒利的刀叉不如筷子文雅,被禮法所拋棄。優雅的筷子成為先進中華文化的代表,被周邊國家廣泛認可,也從貴族階層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民眾階層使用的筷子,多是用廉價的竹子或木頭製成,所以「箸」字是竹字頭。

    另外,筷子成為我國的主流餐具,還和我國農耕文明的特質有關。遊牧文明以食肉為主,吃肉就離不開刀叉;農耕文明的主食不是肉,而是糧食和蔬菜。無論麵條、米飯、炒菜,都更適合用筷子吃。

    古代的遊牧文明也比較仰慕中華文化,也學著用筷子,但實踐過程中發現筷子無法應對他們常吃的大塊肉。後來,遊牧民族就將筷子和刀叉並用,進行了文明融合後的改良。」

    楚麗華一口氣說完,然後靜靜地看著台下,雖然她根本看不清臉。

    「剛才是餐前甜點,那麼我們現在開始上正餐。大家好我是唐雪組的楚麗華,我是個視力不好的人。當然平時肯定沒少給大家添麻煩,在這個重要的時刻。藉此機會,我對大家說一聲謝謝!特別是我的經理——唐雪。  

    那麼你們一定會很好奇,像我這樣的人,我除了看東西離得近,身邊走過的人不認識不打招呼以外。我還能做出什麼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來呢?

    相信大家肯定都等過地鐵,而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拿著手機在低頭玩的。我也不例外對嗎?不對,我一般是走到等候門出,舉起手機,打來相機。注意,我可不是為了自拍啊!

    我會點擊放大功能,對準了兩門中間的上方,看一下這趟地鐵是來往那裡的。以確保我不會坐反地鐵浪費時間。

    然而,不確定性往往伴隨著意外。就在此時,地鐵駛進站了。有一個可能是特別趕時間的人飛速衝進地鐵門。

    幸運的是,他跑上去了。不幸的是,他他著急了,撞了我一下直接把我的手機撞飛出去了。

    除了我自己,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人們都陸續上地鐵了。楚麗華趕緊低頭尋找自己的手機,可是我的視線範圍之內,手機好像隱身了一樣。

    突然,「滴滴滴」的提示音響起了,對了!會不會被撞到了地鐵里去呢?

    可是萬一又是在外面地上,只是我沒有看到呢?

    更或者,又是掉進了地鐵軌道縫隙里去了?

    怎麼辦?!

    對於我來說,那不僅僅是一個手機,不是丟了可以再買的一個工具。而是我看世界的幫手,前行路上的明燈。沒有它,接下來我要去的地方,到了要聯繫的人。對於我來說都像是北京的霧霾了,雖然有輪廓。可是,卻永遠抓不住。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2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