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頁
在秘密里就是因為吸引來的都是負面的頻率,所以聚會越發的負面。
當然,就算楚麗華沒說這個,還是有人提出了質疑。
——「如果心裡的能力真這麼神奇的話,那為什麼我天天盼望著自己可以再次看見世界,盼望了好多年了,一掃描誒呦一絲效果呢?」
楚麗華因為對這個以前也深有懷疑,所以她知道怎麼去解除這個疑慮。
——「我以前也誘惑我這樣的疑慮,後來我才知道,一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可以看見世界『視覺化』,簡單地說就是正要在腦海里反覆浮現自己可以看到的畫面。二是因為你心心念念自己可以好起來,所以吸引來了這樣的好辦法,不是嗎?」
——「可是,我怎麼確定我就一定可以通過自己把自己治癒呢?萬一折騰一圈,還是沒有效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時候接受不了怎麼辦?」
——「這樣吧,我那些理論就先不說了。我們就說說最壞是什麼樣的,就算再壞也不過是失明不能復原了。對不對?可我們這群人,不都是醫院給『判死刑』了的?除了自我救治,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坐以待斃。
而我說的方法,它沒有副作用,最多就是花了一些艾柱和藥粉的錢,可這些錢,比起上醫院,花銷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最主要的是,話少量的錢和時間去博弈一個光明的未來,我覺得是值得的。畢竟,凡事不可能沒有一點付出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而且,最壞不過是維持原樣罷了,你們覺得呢?」
劉星霆搖頭,「如果不相信,那就真的沒有去嘗試的必要了。就好比我們醫生,對於懷疑自己醫術的病人,最好還是不染指。」
楚麗華接上,「對,這點我最贊同。這種效應稱之為『安慰劑效應』,因為我最近天天在運用它,我已經很熟悉了。但是,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跟大家分享過。
這些都是經過實驗組和證偽過真實有效的。
要說安慰劑效應是怎麼起作用的,現在被接受最廣泛的一種解釋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很多接受安慰劑的病人認為他們正在接受真正的治療,他們相信治療必然有效,所以他們的病情在自我暗示下慢慢好轉。
第二種解釋是條件反射。我們都知道巴甫洛夫關於條件反射的經典實驗。當美食長期伴隨著鈴聲出現時,巴甫洛夫的狗在只聽到鈴聲時也會分泌唾液。
所以安慰劑效應也有可能是,當你習慣了用包著白色糖衣的藥片治病,那麼即使你吃的是包著糖衣的糖片,你也可能會習慣性地感到好轉。
第三種解釋是,臨床試驗的患者接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一直致力於安慰劑效應研究的哈佛醫學教授托德·凱普查克經常強調,受信賴機構的悉心照料讓安慰劑效應比積極信念更加有效。
因為白衣天使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就代表著康復,當我們感受到被關懷時,就會刺激身體產生生理反應。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在家的時候牙疼得死去活來,或者是身體極度不舒服,但到了醫院卻又一點也不疼了。
我就有過,有時候我痛經特別厲害,但是一到醫院就會好很多。
這時候千萬不要抱怨自己又白跑一趟,你不知道這是因為在去往醫院的路上,你從心底相信醫生會幫你解決病痛,心裡一放鬆,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就像我們常說的『身心健康』,這樣看來,身和心確實是存在某些聯繫的。
還有一種解釋是,某些患者病情好轉是因為機體自愈,自己就慢慢好了。畢竟人體是一個具有自然康復能力的機體,即使患者被遺忘在無人問津的角落,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病情也可能自行好轉。
不過關於這個說法,還沒有非常確切的雙盲對照實驗檢驗,畢竟把生病的人放在一邊不聞不問,還是很不人道的,但生活中很多真實事例都從側面佐證了這個猜想。
美國一個名為『自然康復項目』的在線數據系統,就收集了從超過800份期刊中摘錄的3500條附有詳細注釋的案例資料,還整理歸檔了一些沒能解釋的自然康復的疾病案例。
所以有些科學家也認為,自愈可能是安慰劑效應的唯一解釋。
我說了這麼多,最關鍵的核心部分就是要自己相信自己會自愈,會痊癒。
一定要是自己相信,否則,我說再多,科學家做再多的實驗,對於你們來說也不過是『聽說』過而已。」
說著說著,楚麗華覺得有些怪怪的。
她真是太希望大家都和她一樣可以慢慢自愈了。
這樣費力不討好的苦口婆心勸,也算是頭一遭了。
或許是楚麗華的情緒有了變化,她感覺整個飯桌氣氛都有些壓抑了。
有一個楚麗華都記不住的人提出了疑問,「如果自愈確實是心理作用的真實原因,或者說是你說的那個安慰劑效應,那這種自愈能力到底與什麼有關呢?」
有疑問,說明真的考慮了,楚麗華很欣慰,自己的苦心沒有白費。
她很認真的解釋,「先想像一下自愈的過程,假如你現在處於亞健康狀態,你聽到最多的建議會是什麼?大多數人可能張口就來:『你要養生,要早睡早起,要戒菸戒酒,要堅持鍛鍊』等等。
但為什麼有些嚴格遵守N個『要』和N個『不要』的人還是不健康,甚至有些還比吃著垃圾食品、窩在沙發上熬夜打遊戲的人更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