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頁
真籙是什麼呢?是一種寫著天上諸神名字和符咒的文件,需要由師傅傳授,算是一種身份認可。
畢竟,道教也是有自己的層次等級的,得到有名仙師的真籙很不容易。
李白受了幾次《真籙》,意思就是他學道有了更強的進境,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他自己說,這段時間是『我閉南樓著道書』,天天都在努力做研究。他身上的那股神仙氣質,就是在這段時間徹底形成的。
如果去看李白這個階段的詩,你會覺得他的仙氣更濃了,他的詩里,神話和想像的成分越來越大。
而且,他能夠在時空的變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一起筆,就能帶我們回到了上古時代。這種時空的變幻其實和道家的觀念有關。
我們來一起讀讀他的一首《遠別離》。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詩句的意思也是一聽就明白的。
古時候呀,有娥皇女英兩個妃子。這句詩,氣息平緩綿長,就好像『從前有座山』這種開篇。
接下來,這首詩就突然出現了變奏:『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從說故事突然進入了環境,『此離苦』三個字兩個仄聲夾一個平聲,又像釘子一樣把速度定下來。
然後是,『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渲染環境,故意用六字和七字交疊,情緒到達一個小高潮。
整首詩里,他一直主導著讀者的情緒。
『誰人不言此離苦』,李白從神話入手,寫的其實還是人間的悲歡。仔細讀他的詩,你應該能感受到,他雖然有神仙氣質,卻也沒有斷絕和人間的情感聯繫。
他覺得世俗社會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都很荒謬,但是又同情那些不得不在蠅營狗苟里爭奪殺戮的人們。
他在學道的同時依然在高處觀察著人間。他為百姓寫了很多詩,比如反對戰爭的《戰城南》,還有痛罵李林甫等人害死當朝名士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可見,李白還沒辦法放下世俗生活的沉浮,沒辦法真的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對比一下他第一次歸隱那種『你們都看不上我,我還看不上你們呢』的孩子氣心態,你們會發現,這時候的李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打個比方說吧,假如人生是一場賽車比賽,李白已經從平地馳騁的階段,來到回彎下坡的階段,雖然看著好像沒有早先時候那麼爽了。
但是有迂迴、有阻塞、有邊界,才更能看出他的駕馭能力。」
空氣再次安靜了,似乎連耳邊輕輕划過的風,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
這樣去講解詩仙李白,是在場的人沒有一個聽過的。
第813章 不一樣才能造就傳奇
堯里瓦斯果然是個作家的水平,視角是他們這群人暫時無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李白後來就一直歸隱山林,修仙寫詩來關懷人間疾苦了嗎?」
最終,楚麗華還是按耐不住,打斷了這個氛圍。
——「哈哈,那當然不是了這樣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李白了。
他修道的神仙日子沒有持續太久,李白五十五歲那年,安祿山起兵攻入長安,唐明皇和太子分頭逃跑,一個去了四川,一個去了靈武,把長安城拱手讓給了胡人。
這時,對世界失望的李白,又燃起了使命感。
國家危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雖然李白認為他追求的東西不在政壇,但他還是寫了很多詩歌表達對皇帝的不滿:
我們上學的時候都背過的那首《蜀道難》就寫在這段時間。
他問『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翻譯過來就是,你大老遠地跑到四川來幹什麼呢?
他說,『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別留在成都享樂了,想想長安吧!這幾乎是憤怒地狂喊了。
浪漫的神仙因為戰亂徹底嚴肅了起來,悲憤了起來。在人間被荼毒的時候,他才發現,雖然這個世界空無而沒有意義,但他依然愛這個世界。
只要有興風作浪的人,世界上就有他李白應該站的位置。
他還寫過,『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他想收復中原,想去殺了安祿山,想為百姓做點事情。
他接受了唐明皇第十六個兒子永王李璘的邀請,加入了他的麾下,開始了他的第二段從政生涯。
你們看,這時的李白並不要求地位和身段,也不再擺世外高人的架子了。作為一個快六十歲的老人,他這次從政和上次完全不同。上次去長安更多是為了自己個人成就,而這次,他完全是為人民勇敢地站出來的。
你們可能會問,他為什麼要加入永王的陣營,而不直接像杜甫那樣去投奔太子呢?這是因為,李白主張迅速反擊,把胡人趕走,好趕緊解救淪陷在長安的人民。
而太子,也就是唐肅宗卻一直在靈武一帶龜縮不動,保存實力。李白心裡根本沒有什麼所謂君權神授,每飯不忘君的儒家思想。
他很實際,誰能做事情,他就幫誰。他不覺得皇帝有什麼了不起,被皇帝看重又有什麼了不起。
他只覺得唐明皇和唐肅宗非常不負責任,直接把江山和百姓拋棄給了胡人,只有永王想救百姓。
後續的發展,其實我們都知道,很多電視劇里也都有這樣的情節;唐肅宗怕永王做大,下詔命令他放棄東南,迅速回四川去侍奉唐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