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劉志傑的家庭是健康又和諧的,我經常在周末的時候和他回去和他父母一起住,都是慢慢領悟出來的。
因為他們家很少會發生家人之間爭吵的情況。你也知道,像我們這樣成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都是很敏感的。
面對人家那樣幸福的家庭肯定就會反思為何自己的原生家庭會不幸福了。這就慢慢總結出來經驗了。」
楊金梅說著的時候,總是時不時抬頭看看劉志傑,看來,劉志傑對楊金梅的影響,就是自己想要的那樣啊!
幸福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劑良藥,救命的良藥啊!
——「你和劉志傑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呀,也算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啊!你們什麼時候結婚啊?」
楚麗華羨慕無比。
——「其實,我們在你們面前是這樣但是也會吵架的。
不過。對於我們來說。有時候,吵架反而是關係變好的催化劑。
每一次吵架,把自己的不滿和要求明明白白說出來,反而會增進感情。
所以,吵架不一定都是壞事,平時不用太自責。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總是教我們要學會寬容大量,理解他人,不要亂發脾氣。
這就給吵架定了性,導致不敢表達憤怒。
但你壓抑得了一時,壓抑不了一世。
如果不對外釋放憤怒,就很可能會把憤怒對內攻擊自己,或者用其他方式釋放出來。
比如時不時挑事、刺激、挖苦一下對方,把壓抑的怒火變成家裡的低氣壓、冷戰……這些處理矛盾的方式對關係的殺傷力也很可怕。」
楊金梅過來人一樣,如數家珍的給楚麗華解釋。
——「也就是說,有時候,吵架並不會讓關係破裂,反而是關係變好的催化劑,讓你們有機會去解決關係中早已存在的問題。
前提是,你們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需求,願意去理解對方為什麼會憤怒,因什麼而委屈了,難過了,給對方理解你的機會。
也就是在吵架中,讓彼此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每一次爭吵,究其核心,都存在未得到滿足的渴望,而一旦得到滿足,這些渴望就會轉變成親密感和滿足感的基礎。」
楚麗華很快總結。
——「不過,健康的吵架是想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吵架而吵架,也不是為了折磨對方。
所以,吵架的時候注意一個度,不要辱罵對方,或者刻意揭開對方最在意的、最痛的傷疤。
想想你對普通朋友、陌生人都不會這麼殘忍,也不要輕易這樣傷害最親近的人。
而且,你要確切地知道什麼讓你生氣,你在和誰生氣,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場與事情的重點,以及該如何在情感上加以處理。」
楊金梅說到這裡的時候,劉志傑告訴她到了他們該下車換乘的站了。
揮手告別,楚麗華認真回憶剛才楊金梅給自己那些金玉良言。
第549章 自己做飯吃
「只有理解了你在和對方發生衝突時,是什麼引發了你的憤怒,為什麼你會採取這樣的行為去生氣。
同時,也可以由此去識別對方為什麼憤怒,了解到彼此吵架背後的真實需求,才能促進彼此的理解,推動問題的解決。」
原來如此,以前,自己和對象吵架了,和家人吵架了,只是想到了對方的不理解,根本沒有去想著解決問題。
特別是對於對象,只要對方在吵架是還不低頭認錯,那麼就自己就在心裡生悶氣,把以前對方的種種不好通通在心裡想一遍,於是,對方就在和自己的一次次吵架中越來越疏遠了。
後來,遇到矛盾,就喜歡冷戰,總以為對方是自己心裡的蛔蟲,不用說,他就能了解你的想法。
當兩個人起爭執時,只要一生氣就收拾自己的行李要離開,幾個小時,任憑吳銘怎麼哀求都是一遍遍訴說自己看錯了人,也不說具體的事,拒絕溝通。就算最後又和好了,也擺著一張臭臉。
吳銘想用溝通來解決問題,但自己卻總是逃避。
這樣的吵架模式,就算一兩次和好了,時間久了,那些沒有浮出水面的真實矛盾也會成為壓垮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關係的流動是雙方的,自己不願說出來的想法,別人是猜不準的。
只有真誠地表達自己,對方才會知道自己的憤怒、委屈、悲傷背後,是渴望被尊重、被認同、被愛,還是其他。
還有就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要求和改造對方,最後,關係越來越差。直到那天他父母帶他離開。
雖然,一直以來他對自己都很好,但是,如果自己以前不是那樣的話,吳銘肯定不會就這樣離開了,最後歷經折騰聯繫上了,他就給了一句話——「我不愛你了。」
此刻,楚麗華才知道,問題不是出在吳銘的父母身上,而是自己。
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希望一切還來得及。
都說在外面吃的飯菜不健康,楚麗華有了想要自己做一頓飯的心思。
在地鐵上的時候問過青雲飛,他還沒有到家呢。
現在公司早就沒有人管了,所以,六點一到,大家都是準時下班的。
做個飯吃也來得及,只是,想想自己的廚藝,楚麗華覺得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