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頁
而現代社會能接受一周數次的經典精神分析治療的大多是高功能人群。
弗洛伊德的來訪者中有很多成功人士,他們中至少有十多位,將他們接受弗洛伊德分析的過程寫成了書。
讀他們的書,你會覺得他們病得不輕,但還真不能診斷出他們有什麼嚴重的心理疾病。
同樣的,像林肯、傑斐遜和愛因斯坦這些人,如果給他們做深度精神分析,他們一樣是有各種問題。
可以說,每個還沒有像王陽明一樣開悟的人,都必然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且仔細研究的話還都不輕。
像日本一位精神分析大師,他始終認為精神分析是給少數人的,他一生中也只接受了幾十位來訪者,其中不少人是跟了他一輩子。
到了後來,這些來訪者已沒有達到診斷標準的心理問題,但還繼續接受精神分析,只是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
——「對,就是了解自己,然後才能實現自我預言。我先跟你說一下什麼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就是那些成為了自己的人。
不過這個說法還是容易引起誤解,對此,我覺得可以有一個更簡單的理解,就是擁有自主人格的人,他們自己決定自己,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心理學上認為,自主人格者,因為一直活在真實中,他們的生命力被充分看見,這部分生命力也因此更成熟。
這會帶來一些好處,讓他們既能深入地理解世界,又能真誠地看待自己,他們的自我更和諧,他們與他人和世界的關係也更和諧。
這最開始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研究出來的。人家那可是有依據的。
和精神分析一開始接觸的多是心理問題患者不同,馬斯洛是直接研究了48位傑出人物,例如林肯、傑斐遜和愛因斯坦,馬斯洛認為他們是自我實現者。
他的研究對象也包括一些普通人,但被視為自我實現者或可能的自我實現者。
馬斯洛的具體研究方法是分析他們的書信、作品等各種資料。
馬斯洛認為,真正自主的人具備十四個明顯的人格特徵。
第一,準確和充分地認識現實。
馬斯洛將人的認知能力分為兩種:B認知,也就是存在認知(BeingCognition);D認知,也就是匱乏認知(DeficiencyCognition)。
具備B認知的人,是現實怎麼回事,就怎麼認識,不會按照自己的需要、想像或欲望去認識現象。
不自欺是具備B認知的人最明顯的特點。
相反,具備D認知的人,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想像或欲望去認識世界。」
第740章 一起學習
這些都是剛學的,楚麗華一邊回憶一邊說;有記不住的,再趕緊低頭看一眼手機。
教是最好的學習,雖然,青雲飛不一定是要自己教他這些。
但是,就這樣和他複述一遍,也有利於自己的記憶和消化。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腦海里隨時可以提取出來的學識。
好在,青雲飛只要聽到他自己不懂的東西,一般都不會插話;只有在有疑問的時候才會出聲,這樣最利於楚麗華的記憶。
——「這麼個和你說吧,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一位大學生,畢業後沒找到工作,到一個偏僻山區的伐木場做工人。
他發憤圖強,每年都考研究生,可每年考的學校都不一樣。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吉林大學,每一年都在變化。
他似乎學得非常刻苦,但學習成績不升反跌,關鍵的科目英語一年比一年分數低。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其實對考研一點信心都沒有,他只是借考研這件事情讓自己和身邊人知道,他還有著上進心和遠大理想。
但他不是清晰地分析形勢,按照實力報考學校。
而是每年都不切實際地報考名校、名專業,並且在複習時也毫無方法;他甚至都不去查他所報專業今年的參考書是什麼。
這,就是典型的D認知,因為內心缺什麼,就去要什麼,而且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行動,而不是根據現實來行動。因為需要自信,所以他就對別人和自己說,他一定能行。」
——「你以前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確實我以前就和這個差不多,漫無目的地忙碌,奔走,以為自己是在努力拼搏。其實,完全是在混日子,得過且過,還裝出一副努力的樣子來。
我剛去北京的時候,雄心壯志。可是後來,頹廢墮落,隨波逐流。慢慢地丟失了自我。
等我幡然醒悟的時候,我才又趕緊撿起書本,好好學習。
你知道嗎?我之所以會離開文山上北京,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時我在店裡看店,無聊的時候就看書。
看得熱血沸騰,總想去外面的大世界闖一闖。所以,才會在正好有藉口的情況下離開。」
——「可是,這又和你現在學的什麼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呢?」
青雲飛把沉浸在回憶里的楚麗華拉回現實。
——「有關係,太有關係了。如果,我一直這麼進取,現在的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了。」
楚麗華後悔萬分,明明是去北京追夢的,結果,從林華明的離開,到吳銘,到……一點點,不知不覺,偏離原來的軌跡越來越遠。
人啊!果然應該在該拼搏奮鬥的時候努力,一眨眼,五年的北京生活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