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頁
除了青雲飛,什麼都沒有留下,該弄得自己身心疲憊。
——「你說什麼?繞口令一樣。」
——「我剛才給你解釋了什麼是D認知,現在,我再和你說說B認知,你就會明白的。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的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衣》中的小男孩,看到了皇帝沒穿衣服,這是最經典的B認知。
有B認知的人不會因為任何原因改變自己對事物的原初認識。所以,可以說B認知是自主人格的基石。」
——「這麼說,我們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丟掉了最真實的部分。通常這被人們稱為成熟了。你剛才不是說有十四種嗎?這才說了一種你接著說吧。」
青雲飛若有所思,好像有些理解了。
——「看來,學習新東西你也是很樂意的,就是不願意自己看書。這樣也挺好,我學了。再講給你聽,你若聽懂了就證明我理解透徹了。」
楚麗華覺得能拯救她的,果然是青雲飛。不過,是自己先要學習,接著才是有這樣一個學生正好。
見青雲飛點頭,楚麗華就低頭看了一眼手機,找到剛才說到的地方;然後,簡單回憶一下,繼續講下去。
——「第二呢,就是寬容但又嫉惡如仇。
具備這種人格特徵的人能看到事物的兩面性:
一方面,他們深切地理解人性的脆弱,具備高度的寬容;另一方面,他們對人性中的惡又有高度敏感和牴觸。
例如王小波,他的作品對惡和人性弱點描繪得入木三分,嘲諷起來仿佛不留餘地。但同時,他的作品中又有著無限的寬容。
至於第三,就是對自己的體驗全然敞開。
具備這種人格特徵的人,對自己的內心體驗欣然接受,自然地表達情緒和思想。他們坦率、自然,又不落入俗套,而且按照本心去行動。
第四種,是以問題為中心,不以自我為中心。
具備這種人格特徵的人,他們為工作而工作,而那些非自我實現者,是為生活而工作。
以問題為中心的人在做事情時,非常投入、忘我,為事業自身所吸引,而不是相反,把事業的副產品,例如錢權名利等當作主要目標。
非自我實現者則正好相反,他們也許工作會很賣命,但追求的不是事業自身,而是為了副產品,比如控制別人、贏取社會經濟地位,甚至變態地要求其他人服從自己。
在工作中,自主者總是新意不斷,創新仿佛總是信手拈來,這也是因為他們有B認知,而不是D認知。
第五種,是超然獨立的性格。
具體就是指具有獨處與獨立的強烈需要,自己做判斷,不依賴別人。
第六,不迷信權威和文化。
也就說指權威和文化對他們沒有壓力,不隨大流,不受制於文化環境、權威而被動選擇。
第七,有清新雋永的鑑賞力。
具備這種人格特徵的人像是沒有「審美疲勞」,能以敬畏、驚奇和愉悅的心情體驗並鑑賞一生中所遇到的各種事情,並頻頻產生「高峰體驗」。
高峰體驗,這是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創造的一個名詞,是人類最高的需求。
人類在超越自我實現後的超然經驗,強調的是心理上主觀的感覺。
高峰體驗是指人們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基本需要獲得滿足後,達到自我實現時所感受到的短暫的、豁達的、極樂的體驗。」
第741章 心理拉鋸戰(一)
青雲飛突然把兩手搭在楚麗華肩上,打斷了她繼續滔滔不絕,她回過頭看他。
——「你繼續,我只是突然覺得這樣的你讓我有些害怕失去,所以,忍不住先把你抓住。」
——「傻瓜,我早就是你手心裡的孫猴子了,永遠也逃不出你的手掌心了。
我們現在還是趁著你我都那麼心無旁騖的時候,接著說說高峰體驗吧。它是一種趨於頂峰、超越時空、超越自我的滿足與完美體驗。
在高峰體驗時,人會產生一種存在認知,這與一般的認知不同,這種體驗仿佛與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時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無我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無論是學習,還是做其他事,都會處在身心合一的極佳狀態中。
馬斯洛歸納了高峰體驗的六個特徵,分別是:
產生的突然性;
程度的深刻性、強烈性;
感受的完美性;
存在的普遍性;
結構的同一性;
保持的短時性。
高峰體驗其實是「我」的本質與其他存在物的本質的碰撞,馬斯洛對此提出了B價值和D價值的概念。
所謂B價值,就是存在價值。自主者既理解自己,又理解別人和自然,他們能以孩子般的心欣賞一切,可以看一千次日落而不厭倦。
D價值,就是匱乏價值。非自主的人需要別人和外物來滿足自己,他們根據這些需要給別人和外物硬安上了一些意義。
當需要喪失時,別人或外物對他而言所具備的價值也就消失了,「審美疲勞」也因此而生。
就是說,B價值是一個人看到了事物本身的價值,而D價值是一個人根據自己的匱乏而產生的需要,然後用自己的需要去評判對方,而賦予對方的價值。
聽起來可能有些抽象,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