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甄珍跟濃眉大眼的遼菜大廚率先完成自己手裡的菜,其他廚師還沒收火。
遼菜大廚姓鄒,他這道菜的做法跟甄珍異曲同工,同樣海參改一字刀,用的是本幫菜濃油赤醬的做法,使海參入味,最妙的一點是,他用蝦子給海參提鮮。
先做好的,先點評,評委們都沒露面,在另一間屋子點評,先嘗鄒大廚的蝦子煨參,海參柔軟香滑,河蝦鮮美,為海參增添了細腴的河鮮之味,上乘的好手藝。
再嘗甄珍這道蔥燒海參,一入口香濃的蔥油之味溢滿口腔,料理得宜,甚至比蝦子煨參還要入味,濃濃的膠質帶來鮮嫩彈牙的口感,海參有蔥香,輔料蔥白浸潤了參之清鮮,好吃得不得了。
「上回吃到這麼好吃的蔥燒海參還是在魯菜大師的家中吃的,蔥燒海參看似簡單,想要做到色香味濃很難,反正我是做不到,真是後生可畏啊。」開口點評的是省賓館的主廚,有著四十年廚齡的王廣川大廚。
待其他的廚師將自己的菜品呈上,評委點評過後,除了甄珍和鄒大廚,還有兩位廚師的煨參勝出。
家門口的考核,大家都沒什麼爭強好勝之心,評委評完了,王廣川大廚也出來跟後輩交流廚藝經驗。
大家輪流品嘗各自的菜餚,不管是小米煨遼參,還是高湯一品燴遼參,在場的一致認為甄珍和鄒大廚的海參味道最好。
「甄珍老妹兒,大哥不要臉一回,能不能給我們大傢伙介紹下你做海參的經驗?」鄒大廚廚藝高,還不恥下問。
甄珍笑著道,「您這道蝦子煨參也給海參改了一字刀,其實不用問我,你也摸透了做海參的精髓。精髓就是,海參最好不要整隻煨煮,片後烹製才最容易入味。」
鄒大廚點頭,「老妹兒你說對了,不管你用多高級的湯來搭配這隻海參,它都油鹽不進,我改了做法,也覺得片後再做效果好。」
王廣川面露笑容,「廚藝最考驗人的地方是對食材的理解,女廚師在這一點上反而更加細膩,咱們都跟甄珍多學著點。」
「我建議以後我們定期聚一下,多交流,對廚藝提要太重要了。」滿堂紅菜館的大廚提議。
「我看行。」大家紛紛附和。
甄珍通過一次考核成功跟省城的大廚們接上頭,這是後話。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把招待宴的任務做好。
宴會還有十天時間準備,幾位廚師都是忙人,大家相約下午抽出兩個小時先定菜譜,再分配哪道菜由誰主廚。
首先定下來的是,宴席以魯菜為主。
魯菜最為特色的就是大蔥,採納甄珍的意見,省賓館現從章丘調了一批大蔥過來。
菜單隨後也敲定了,冷盤以時蔬和涼拌渤海、黃海海鮮為主;湯品為奶湯白肺;熱菜是重頭戲,章丘大蔥燒海參,紅煨兩頭鮮鮑,宮廷菜游龍戲鳳和菊花鍋子,清酒蒸鮟鱇魚肝等等;主食樸實,茄子熗鍋面、脂渣蘿蔔粉絲餃子;甜點兩道,拔絲蓮子、小吊梨湯。
緊鑼密鼓採購食材,試做菜品,準備就緒,考察團的歡迎晚宴很快到來。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考察團的成員最大的六十九歲,遼省人,一道海錢肉夾窩窩頭,讓他淚灑歡迎宴,這是母親曾經的拿手菜,小小的海錢肉是母親拿針一個個摳出來,填在窩窩頭的小窩裡,有玉米的甜香和海錢的咸香,再好吃不過。
離鄉快五十年了,母親早已作古,本以為再也吃不到,沒想到回鄉的第一頓就嘗到了日思夜想的母親的味道。
在座的更多的是眷村出生的二代,歡迎宴的菜單里有他們父母經常念叨的菜餚,幾十年前海產豐富,臨海的漁家魚蝦不缺,宴席上嘗到的渤海水產,何嘗不是代父母品嘗記憶里的鄉味。
鮮鮑凝脂化糕,魚肝鮮嫩滑,菊花鍋子裡的酸菜和爐肉是南國複製不出來的味道,香脆的脂渣是父母抱怨過,怎麼做都做不出來的記憶里的味道的食物。
歡迎宴大獲成功,廚師們最後也來到前台接受大家的感謝。
甄珍面對掌聲,心緒也不平靜,其實省宴、國宴並不重要,所做美食能得到大家的真心喜愛,做廚師的成就感不過如此。
歡迎宴不光招待考察團成員,也是遼省工商各界人士的大聚會。
參加歡迎宴的老陳見台上跟一堆男廚師站在一起的甄珍,驕傲極了,告訴鄰座一化工企業老闆,「看到台上那姑娘沒?那是我未來兒媳婦,這道蔥燒海參就是我未來兒媳婦的傑作,廚藝是不是槓槓的?」
那人聽了要撬牆角,「未來兒媳婦?就是不做准唄。我也有兒子,你家兒子要是不行,換我兒子上。」
「滾犢子。」老陳在心裡把不頂用的兒子好一頓罵。
寶庫這段時間也沒閒著,跟姐姐出入了幾次省賓館,看到賓館門口的橫幅三天兩頭換,不是統計工作會議,就是搞什麼研討會。小孩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參政議政熱情。
給招待會做飯是有償的,甄珍下午帶寶庫來領錢。
領完了錢出來,寶庫跑在前面,有間大會議室的後門開著,小孩停在門口,裡面有個領導在做年中統計工作報告。
聽他念叨什麼gd,小孩張小嘴跟著叨咕,「雞滴屁?」戰鬥雞能破案給小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雞這種生物在他的心目中上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