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沈憐花:「難道我們自己搞產業?然後和大牌做聯名?我雖沒在時尚界做過,但這些大牌高冷到不行,要搭上線都困難重重,更何況是合作。」
傅巧明一副孺子不可教的模樣:「為何一定要合作?我們可以打造大牌!」
這次否定他的是梁君澈,打小和奢侈品牌打交道的小少爺,自然頗懂這行。
「每一個奢侈品牌出現和屹立,都需要日積月累,反覆的去宣揚自己的品牌文化和理念,塑造格調。這個洗腦過程需要大量的宣傳經費和漫長的周期。一旦沒砸好,就會落得血本無歸。」
傅巧明搖頭:「不不不,我們不需要特地塑造格調,那太複雜太費事,我們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貴!」
說著,PPT下一頁浮現兩行字——「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三分貨」。
傅巧明:「我是F省人,我們那有非常多服裝生產加工廠。早年我二舅就去廠子裡拿許多版型料子都不錯的西服,來北城售賣。那質量、那布料、那做工,絕對勝過當時北城90%的西裝鋪!而且兩件套才三百元,買兩套還送內搭襯衫!結果呢,你們猜?」
王飛牛:「供不應求?」
傅巧明搖頭:「生意慘澹啊!一天都賣不出兩套!後來我二舅得名師指點,將店鋪重新換個名,還是那些西裝,價格標籤後全部後面加個零,一套三千,買多少都不打折,不送禮物。你們猜怎樣?門庭若市,銷量火爆。」
傅巧明說罷,看向在座的男人:「假如有款新球鞋,只賣兩百塊,腳感用料都好於AJ,你們會放棄AJ買它嗎?」
球鞋控李小白思索一會,果斷搖頭。
傅巧明:「同理,即便有人告訴我十塊錢的某霜和兩千塊的護膚品成分一樣甚至效果更好,我也不會用某霜,這就是一種消費者心理。」
「因而我們做三分貨的產品,賣十分錢,打造貴系列門店,怎樣?」傅巧明看向苟玳。
苟玳低下頭,鋼筆在筆記本劃了條長線後,搖頭。
「你剛才說的事情,其實是兩個概念。」苟玳一語破的。
「今時不同往日了,你舅舅的經歷,確實反映了一個時代『唯價格論』的社會現象。當時的北城急劇發展,產生了一批「新富裕階層」。當時三百的西裝,底層老百姓是不需要的,而經濟水平忽然富裕的人群,渴望在生活質量上更上一層樓,認為三百的東西不上不下,上不了台面。而且當時華國的製造業生產較少,層次較低,人群對生活的審美也未能相應提升,他們評判東西好壞的標準只有價格,認為貴价便是好東西。」
苟玳押了一口茶,繼續道:「然而當下,製造業已經很發達,消費者早就練就了一雙慧眼。你說男人買球鞋,女人買名貴化妝品,為的的確不是實用價值,更多是為品牌價值買單。但你說現在隨便打造同質的物品,只是價格貴了幾倍,並不會有傻子買單的。」
見傅巧明不解,苟玳舉例道:「我現在弄個不知名面膜,標上lamer的價格,你會買嗎?或許微商能做到,但其直銷和洗腦的話術,也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總而言之,只有我創造出消費者認可的品牌價值,貴价策略才可行。但其中的宣傳營銷費,是一筆很可怕的數字。」
苟玳忠實擁護者仇仁立馬點頭:「對,之前【追風茗】大火,銷售額驚人,那老闆可是直接砸了兩億的宣傳費全國鋪展軟硬廣。」
仇仁說罷,想起【追風茗】的點子還是苟玳給的,頓時肉疼不已,感覺錯失了幾個億。
傅巧明聳拉著腦袋,很是挫敗模樣。
苟玳看著 PPT背景的門店圖案,若有所思:「不過做個連鎖雜貨品牌店,的確是個不錯的點子。」
「咦?」眾人好奇,迫不及待想聽老闆的創意。
苟玳:「等我細細構思一會,再和大家分享。」
==
散會,偌大的會議室只剩苟玳和梁君澈。
苟玳一邊想著策劃案,一邊摸著懷裡被關了許久的小澈。
一旁的梁君澈幫小玳順毛,沒有打擾。
苟玳很快畫出了自己的思路圖,問梁君澈:「你知道當前華國市場,各品牌手機銷量占比嗎?」
小梁總正襟危坐,像是答題的學生。
「華為和蘋果各占半壁江山吧?」梁君澈猜測。
苟玳搖頭,給出數據:「最新的統計,華為大概四成,VIVO、OPPO和小米加起來四成,蘋果一成,剩餘品牌一成。」
梁君澈很是 詫異,體感整個學校,鮮少看到人用vivo,oppo這類品牌,沒想到市場占比份額如此巨大。
苟玳一眼看穿:「是不是感覺有些品牌身邊沒人用?」
梁君澈點頭。
苟玳:「其實這些品牌在三四五線城市非常火熱,單價雖低,但更新換代快,市場其實很廣闊。這幾年,北城很多企業都盯上了下沉市場,這些城市的消費力還有巨大挖掘空間。」
梁君澈前後聯想,得出結論:「所以,你是打算在三四線城市開價格不貴的連鎖雜貨店?」
苟玳:「是也不是,我的創業主戰場還是北城。我只是表達,其實大眾消費並沒有如今媒體渲染得如此精緻格調,城市裡還有許多下沉市場。」
梁君澈理解:「可是,北城也有許多類似於『兩元店』『九元店』的鋪子,我們如果做實惠的雜貨店,競爭力體現在哪?談更低的進貨價?採購質量更好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