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第二種是對市場反應不及時所形成的滯銷。
苟玳將其分為四類:時節性滯銷、喜愛性滯銷、水土不服型滯銷和市場過度競爭滯銷。
時節性滯銷,某樣商品有特定的時段性或季節性,一旦在該時段內過度成產,就會導致銷售性時節過後供遠大於求,虧本都無法售賣。
比如玫瑰花,其在情人節等節日達到銷售頂峰,節日過後便會恢復原價。一旦花店等預估出錯,進貨量過大,節日當天銷售不理想,節日過後就會大量囤積花束。喜歡經常性買花的群體較為固定,因而銷貨能力有限。剩餘的玫瑰,往往折價後對非買花群體吸引力也不大,只能處理掉。
再比如季節性較強的服飾,羽絨服,天氣越冷,銷售量越理想。一到春暖花開,便要瘋狂折扣銷售。若折扣內仍然無法清倉,商品便成為滯銷品,無人購買,占用倉庫。
喜愛性滯銷,則是沒有密切發現市場變化。
消費者的審美偏好,對商品的認知一直處於動態狀態。
典型比如各種紅極一時的網紅商品,起初因為新鮮感等原因銷售火爆,一派繁榮,當有廠家沒認清市場,以為其未來銷售同樣可觀,大量生產後,消費者對其新鮮感已過,生產的產品便成為滯銷品。
第三種是水土不服型商品。
就像海鮮在飢餓的非洲卻是滯銷的,鯉魚在山姆國泛濫卻無人吃。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審美,消費習慣等。想當然以為在一個地方暢銷的商品,換一個地方一定能被接受,註定要吃苦頭。
比如小型兩箱轎車,其在國外大受追捧,優點似乎也肉眼可見。體型輕便、低排量、占用空間小,易停車。因而當年有汽車廠大量生產後,才發現銷售量慘澹,銷售額收不回營銷費。同款的兩箱半、三廂轎車銷售卻理想得多。明明兩箱轎車優點更多,可國人就是該死的偏愛有「尾巴」汽車。
第四種則是市場過度競爭產生的滯銷。
大多行業在從紅利期到平穩期,都會面臨該類情況。
某樣產品面世時,大受歡迎,淨利潤非常可觀,就會導致大量資本流入該市場。其結果就是產能過剩,生產遠大於需求後。只有前期進入該市場站穩腳跟,打出名氣,獲得穩定用戶的產品,以及資本足夠強大,能夠後來居上的企業吃到紅利,其餘盲目進入該市場的企業都將被淘汰,也產生大量滯銷品。
苟玳分析完滯銷的幾種情況,看著眾人恍然大悟的模樣,微微低頭,不讓人察覺自己的神情。
事實上,以上滯銷品,在苟玳看來都屬於「有解滯銷品」,能夠售賣;除了以上滯銷品種類,還有「無解滯銷品」,苟玳將其稱為「垃圾滯銷品」,即本身就是垃圾,沒有人有購買理由的產品。
當然,這些他不會告知員工,這是他今後「自然破產」的武器。
員工並未察覺歸納的種類不全,很快對應各種原因,想到如何尋找貨源。
緊接著,會議進入到下一議題——如何銷售此類滯銷品。
這些滯銷品,除了第一類沒有生產渠道而滯銷的產品,其餘皆已經面向過市場,卻不被大眾所選擇。他們若只是再次推出,不過再次滯銷,無濟於事。
苟玳早有準備:「其實處理滯銷品,需要些聰明才智,我們可以根據收到什麼貨,再做具體情況分析。」
==
幾天後,第一批採購的滯銷品到位。
布岱公司的北城倉庫。
沈憐花指著一眼望不到頭的紙皮箱:「這一堆是從某鎮兩百多家工廠採購的羽絨服,現在大夏天,根本不會有分銷商進貨,倉庫占用極大,廠商的生產成本在35元以上,我們基本用單件25元的價格採購。我們又花了3元/件貼標,再加上運輸成本,倉儲費,同時考慮貨架占用費、水電人工等,若能在一個月內售出,每件的成本大概45元。」
沈憐花如今早已跳出餐飲業,做各行採購都遊刃有餘。
肖錢取出一件羽絨服,摸了摸質感,發現比自己前年在電商平台購買,雙十一大促銷三折後又用了無數紅包、優惠券,最後成交價201元的某國牌羽絨服質量還好要,頓時心疼得無以復加。
沈憐花看向苟玳,給出自己的見解:「成本價45元,若能在一個月內銷售完畢,單價高於55元,我們都是有淨盈利的。若不能,我們可以選擇再囤放一段時間,等到冬季,屆時我們可以用200元單價出售。只是其中耗費的成本也會增加,現金流壓力增大。」
傅巧明拒絕了囤貨法:「我們雜貨鋪初衷就是銷售滯銷品,浪費時間等其成為暢銷品,不符合我們宗旨。而且你難保其到冬季就能成為暢銷品,畢竟未來的市場變數難以把握,或許天氣不冷,或許群眾審美變化,或許出現新型材料的保暖衣?屆時會變成二次滯銷,更慘了。」
沈憐花點頭,顯然也有相應考慮。他接過肖錢取出的羽絨服,往身上一穿:「可當前盛夏,哪怕羽絨服再便宜,有消費欲望的仍舊是少數。憑心而論,這衣服現在五十塊賣我,我不會考慮。」
當前大眾的消費水平不比往昔,價格或許仍是重要因素,卻不是主要因素。或許會有部分人專挑大品牌換季入手,因為折扣感人,款式也不過時,只是將使用的快樂再往後拖一年。可平價品牌本就是快消品,每年都有不同流行元素,其折扣的價格不足以讓消費者換季挑選,等待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