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這麼大的孩子本能知道該怎麼使用手裡的「權利」。
她是想體驗美國的高中生活,但不想被卷進什麼狗血校園劇中。不過跟當地不得不每天去學校的孩子相比,她其實還可以選擇不去學校。美國的教育體系也還允許家長或監護人在家裡教育未成年人呢,更別說她一個外國人了。
解決辦法也不難:舞會之前少喝水、別一個人上廁所,儘可能跟麥可待在一起。
她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
返校節舞會確實很有意思,中國學校里沒有這種舞會,沒有這種社交文化,這也就導致中國的高中學生對學校、對同學的聯繫度不高,要到了大學裡他們才有經營校園社交的意識,在此之前,一切都為了高考服務。
而美國高中不以SAT成績定終生,社會實踐、校園社交會在你的大學申請上占有一定的分量,而作為絕大部分人第一次參加社交舞會的場合,返校節舞會相當重要。
琳達的男朋友先來接走了她。
布蘭達還沒有男朋友,但有個男同學邀請她,那個男孩幾乎跟麥可同時到了格蘭特家門口。
「hi,麥可。」男孩緊張的打招呼。
「hi,你是……」麥可根本不會認識一個默默無聞的男孩。
「斯科特。」
「斯科特,你來接誰?」
「布、布蘭達。」
「啊!那個體操小妞,對嗎?」
「對。」
麥可笑了,隨即按下門鈴。
伊蓮娜很快開門,「快進來,boys。」
伊蓮娜和大衛興致勃勃的給他們拍照,這是必須的一步,留下青春的紀念,這很重要。麥可情商還不錯,沒有不耐煩,非常配合的挨著田薇薇拍照。
*
「你今天真漂亮。」麥可為她戴上腕花,白色的重瓣玫瑰和滿天星、幾片綠葉。
「謝謝。」她已經學會了美國式的回答,不要說「不漂亮」,只需要回答「謝謝」就可以了。她自認不是漂亮女孩,但一個年輕的女孩只需要有無敵的青春就足夠了。帕特里夏是那種典型美國甜心,每一所美國學校都有這麼一個金髮碧眼的美女王。而她的特別之處大概在於她是一個在中國出生、長大,只會在此停留半年的外國人。
就像伊蓮娜說的,如果麥可喜歡她這個中國女孩,那麼,談一次短暫的戀愛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年輕人的愛情是不講出身、背景、距離的,也不需要考慮太多。
再說舞會也不代表是約會,約會也不代表就要跟他談戀愛呀。
總之,美國式父母鼓勵的是「嘗試」,不嘗試怎麼知道呢?
不會跳舞也沒什麼關係,隨著音樂胡亂扭動身體就好了。運動員的運動神經沒那麼糟糕,看著學學就能學會怎麼「扭動」。
麥可雖然有著男孩固有的過於自信十分自大,但也有著自大男孩的優點,身體語言和口頭語言都已經把她納入自己的保護範圍,妥妥校園霸道總裁范兒。
*
兩個忙於學習和訓練的孩子都沒有什麼專門的約會時間,他們中午在一起吃飯,橄欖球隊周六訓練半天,周日休息,麥可周日下午開車送她去體育俱樂部訓練,訓練過後接她吃飯,吃過飯看電影。
她要到11月才年滿16歲,伊蓮娜嚴格規定到16歲之前她都必須遵守家規,晚上10點就得回家。過了16歲生日之後回家時間延長到11點。
只許去電影院,不許去酒店。
還讓琳達給她講了一下女孩子都要注意什麼。
這種事情張麗是絕對想不到要跟她說的。她自己懂是懂了,但不能自己說「懂了」,就……有點奇怪,也有點感動。
*
戀愛也要主動匯報,給八一隊打電話匯報思想的時候順便說了一下,領導對於這麼大的女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心一橫,就當是一項考驗了。防是防不住的,只要她記得自己去美國是幹什麼的就好。
返校節之後,田薇薇第一次參加的美國的田徑比賽。
是休斯頓高中之間的校際比賽,美國的運動員選拔制度也是世界通行的選拔制度,通過各種基層比賽層層選拔。
比賽為期3天,賽程安排的很緊張,也不太科學,100米預賽半決賽決賽都在同一天,200米只有預賽決賽,分兩天進行。
美國短跑出色是跟他們的體育產業興盛發達分不開的,很多孩子都可以靠體育獎學金上一所不錯的大學,籃球運動員、橄欖球運動員、足球運動員都需要相當出色的跑動能力,能跑100米、200米的人相當多。
田薇薇代表橡樹高中參加了女子100米、200米、4x100米的比賽。
麥可的兼項也是短跑,參加了男子100米、200米的比賽。
要到這種算是最基層的中學生比賽上,田薇薇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在美國也能算是相當不錯了。
短跑以「秒」為分檔,非洲裔的爆發力再強,沒有受過訓練的人不論人種,初始成績大體相仿,一般都在14秒開外;沒有受過訓練在10歲左右跑進14秒之內,就算是有天賦了;稍微受過一點體育訓練之後,天賦開始有區別,爆發力強的非洲裔隨便就跑進了13秒內;
但到了12秒之內,就必須要接受專業的短跑訓練才能跑得出來。能跑進12秒之內的,必定是俱樂部的重點培養對象,也會被美國田協標記。